標籤:

更包容看待互聯網金融與科技金融發展趨勢

從1995年算起,互聯網進入中國已經22年了。這22年來,中國互聯網事業得到巨大發展,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一批互聯網巨頭誕生於中國,耀眼於世界。但一個現象或許許多專家沒有預測到,那就是互聯網與金融扯上關係。

不過,如果從經濟金融專業的角度看待互聯網與金融從戀愛到結婚,最後誕下互聯網金融這個私生子的話,也屬於極為正常的情況。經濟決定金融,有什麼樣的經濟就會隨之誕生什麼樣的金融,經濟與金融如影隨形。當然,這個順序不能顛倒,即:先有經濟或者經濟產業運行很長時間後,對金融自然而然就會產生需求,這時金融就會悄悄走來。如果把2013年稱作中國互聯網金融的元年的話,那麼在中國互聯網誕生18年後,互聯網金融才剛剛露頭。

從中國發起的互聯網金融,到目前如火如荼的歐美髮達國家的科技金融,可以說互聯網金融開始升級了,開始向更高層次邁進了。從根本上說,無論是中國式的互聯網金融,還是歐美科技含量更高的科技金融,都是建立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基礎上的。如果中國式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金融1.0版的話,那麼,歐美的科技金融就是互聯網金融的2.0版。在這裡我們必須首先認識到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什麼。

一、金融的本質是信用,互聯網金融同樣是金融,其本質同樣是信用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在於改變了金融本質的信用的搜集、攫取、獲得的方式,互聯網金融使得金融本質的信用獲取更加主動,更加高效,更加準確,從而使得金融交易的風險被大大縮小,防範風險的手段大幅度提升。真正的互聯網金融必須建立在大數據對金融交易對象信用狀況等一系列金融信用行為的挖掘和分析基礎上。深刻了解大數據概念非常重要。那麼,什麼是大數據呢?

大數據或稱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通過目前主流軟體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大數據指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的捷徑,而採用所有數據的方法。大數據的4V特點: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

以上分析就決定了互聯網金融必須具有如下特徵:

一是以大數據、雲計算、社交網路和搜索引擎為基礎,挖掘客戶信息並管理信用風險。互聯網金融主要通過網路生成和傳播信息,通過搜索引擎對信息進行組織、排序和檢索,通過雲計算處理信息,有針對性地滿足用戶在信息挖掘和信用風險管理上的需求。

二是以點對點直接交易為基礎進行金融資源配置。資金和金融產品的供需信息在互聯網上發布並匹配,供需雙方可以直接聯繫和達成交易,交易環境更加透明,交易成本顯著降低,金融服務的邊界進一步拓展。

三是通過互聯網實現以第三方支付為基礎的資金轉移,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作用日益突出。

在目前互聯網金融的八種業態中:互聯網第三方結算支付;基於大數據分析挖掘的網路小貸公司;基於大數據分析挖掘的網路銀行;P2P網路借貸;眾籌融資;金融機構創新型互聯網平台;基於互聯網的基金銷售;餘額寶等寶寶類互聯網產品,都離不開大數據對信用的挖掘與處理,否則其就不是真正的互聯網金融。

二、目前中國互聯網金融面臨的形勢

目前,對互聯網金融打著規範、監管、整頓名義一場全面圍剿、扼殺、打壓互聯網金融的運動式做法正在全國瀰漫籠罩。在這裡必須正確看待目前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互聯網金融蓬勃興起,幾乎觸及了金融業的所有領域。總體看,互聯網金融發展對於支持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供給側改革,提升金融服務普惠性和覆蓋面具有積極意義。

站在全球範圍觀察,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走在了世界前列。這是與中國互聯網業發展在世界處在潮頭相輔相成、相互呼應的。

2016年三季度公布了《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細讀這份實施方案,感覺是一份對互聯網金融出重拳、下猛葯的綱領性整治文件。按照這份實施方案落實下去,中國互聯網金融一些亂象絕對可以得到釜底抽薪的遏制,但同時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好勢頭也將被徹底打壓下去。不可否認,確實存在「一些機構採用不正當競爭手段,擾亂了正常的經濟金融秩序」的現象。但是,一邊承認互聯網金融是創新,一邊又在實施方案中明確採取監管傳統金融的政策與措施來監管互聯網金融,以到達所謂的公平,貌似非對症下藥。

與任何事物一樣,在發展初期都會出現魚目混珠的亂象,而金融業是高風險行業,危害性更大一些。一些機構挪用或佔用客戶資金,甚至製造龐氏騙局,造成眾多群眾經濟損失。但也必須看到,問題最大的主要是互聯網金融的假洋鬼子—P2P網貸,而不是整個互聯網金融的各種業態。而這份整頓實施方案採取從嚴思路,幾乎覆蓋所有互聯網金融領域。「一刀切」向所有業態切去,把髒水與孩子都要倒掉。

在這裡不妨看看美國是如何對待金融創新。上個世紀30年代美國發生的經濟金融大危機,使得由1929年到1933年,銀行倒閉達9108家之多,引起非常嚴重的後果。因此美國國會通過了格拉斯——斯特格爾法案(亦稱1933年銀行法)對銀行的業務從三個方面進行了管制。一是為了防止惡性競爭,禁止銀行對活期存款支付利息,對其存款利率也有上限的規定。為了防止銀行放款的過分擴張,規定銀行不能做長期放款,而只能從事短期借入、短期貸出的業務,為工商業提供流動性。二是嚴格限制銀行業務的範圍。三是不準銀行跨州經營。

從上述法案通過以後,三十年功夫,銀行家一直按照3-6-3規則過日子:他們對儲戶按3%付息,對借款戶按6%收息,下午3點出現在高爾夫球場上。他們和同行不用競爭,他們的地位和特權穩穩噹噹,銀行也不愁沒有生意。

但是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初期,一方面工商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已超過銀行的資金資源,另一方面存戶由於存款沒有利息或利息太低而把存款轉移到其他投資上,迫使銀行不得不設法開闢新的業務來吸收存款,也迫使管制當局不得不稍為放鬆管制。

銀行創新出的可轉讓大額定期存單就是逃避了利率Q條例上限的限制。面額高於國庫券的利率,其實使變相提高存款利率。

與餘額寶最為相似的是貨幣市場互助基金的創新工具。在利率上限沒有取消、通貨膨脹已高達兩位數的情況下,活期存款沒有利息,儲蓄存款上限只有5%,長期儲蓄也只有8%,使存戶感到在銀行存款很不合算,銀行存款越來越沒有吸引力,金融市場上的互助基金開始與銀行爭奪存款。貨幣市場互助基金是投資公司組織的,由投資人將資金投入到互助基金,購買基金的股份,互助基金將資金集中起來,開始時在金融市場上經營短期證券,到了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貨幣市場互助基金吸收投資人的小額資金,用來投資於銀行的可轉讓大額定期存單、商業票據、銀行承兌匯票和國庫券等短期票證。這與餘額寶貨幣基金投資於銀行同業協議存款品種驚人相似。

上個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是美國金融市場創新大爆炸階段。除了可轉讓大額定期存單、貨幣市場互助基金兩大品種外,又出現了可轉讓支付命令賬戶、個人退休金賬戶、股金匯票賬戶、電話轉賬制度、自動轉賬制度、貨幣市場存單、小儲蓄者存單、存款協定賬戶、貨幣市場存款戶、超級可轉讓支付命令賬戶等等。之所以叫這些金融工具產品為金融創新,就是其繞過了1933年銀行法特別是逃避了利率Q條例上限的限制,或者是在打法律和監管政策的擦邊球。

美國監管當局是如何對待上述金融創新的呢?首先,從上個世紀6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觀察期長達20年之久。

其次,到80年代採取兩項措施:1980年3月,美國國會通過並經卡特總統簽署公布《1980年放寬對存款機構管制及貨幣控制法案》,其中包括:Q條例對存款利率的限制將在以後六年中放寬以致取消;對可轉讓支付命令賬戶、貨幣市場互助基金等金融業務創新品種,允許在全美國各類金融機構都可以辦理。

再次,為了應對放寬後的金融風險傷及投資者和存戶,對存款保險的金額由4萬元提高到10萬美元。對資金運用方面如消費者貸款等都全面放開,不加限制。1986年4月,美國最終取消了存摺儲蓄賬戶的利率上限。對於貸款利率,除住宅貸款、汽車貸款等極少數例外,也一律不加限制。至此,Q條例完全終結,利率市場化得以全面實現。

這對中國對待金融創新特別是互聯網金融創新監管的啟示是,要給於長達10年以上的觀察期,要保護鼓勵創新,最終承認金融創新的合法地位,應對金融創新可能放大風險不是限制創新的腳步、圍剿創新者,而是監管部門自己另外設計一套疏堵並舉、不絲毫傷及創新的制度安排,比如:1983年美國對存款保險的金額由4萬元提高到10萬美元就是應對存款管制放開以後可能增大風險的最好措施。

美國金融創新的概念就是針對金融監管政策措施手段體制的漏洞甚至可以說鑽監管空子創新出金融產品的。倒逼監管部門彌補監管政策漏洞,提升監管政策水平。就是在這種商業銀行創新—中央銀行監管—商業銀行再創新—中央銀行再監管的良性循環往複中,實現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多樣豐富化,中央銀行監管完備完善化的。從來沒有什麼「專項整治活動」。

金融行業高風險表現之一就是其脆弱性。稍有風吹草動都會爆發大的金融風險,一個謠言都可能導致一家銀行倒閉。這麼大張旗鼓的全國性專項整治運動,不排除放大互聯網金融風險爆發的可能性,也不排除將非常健康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搞垮,將本來就沒有風險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搞出風險的情況。

按照美國金融創新的含義,中國互聯網金融既然是創新,就不可能拿監管傳統金融的現有監管政策措施來監管的。否則,必將扼殺互聯網金融創新,必將使中國整個金融都回到傳統金融領域裡。因此,可以說這份實施方案,守舊的傳統金融已經在開懷大笑、舉杯暢飲了!

面對互聯網金融創新與出現的風險,國際間應該加強合作,相互借鑒對待金融創新與對金融風險進行監管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不僅讓互聯網金融的假冒者P2P網貸面臨生死選擇的大洗牌,而且讓發展的非常健康的互聯網金融理財,非銀第三方支付企業等得到保護,促進其健康發展。

總體上,應該以最大的容忍度來對待互聯網金融,因為中國互聯網金融身後的歐美科技金融直追而來,貌似已經超越中國,走在前列了。

三、科技金融是一場金融新革命

以歐美互聯網企業、金融企業為代表的科技金融正在風靡全球,建立在大數據、智能化、雲計算、物聯網、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智能互聯網等技術上的科技金融正在引來金融業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與大顛覆。目前重點在兩個方面:

(一)智能金融科技。包括類似於Siri的人工助手EVA,智能投資顧問等AI人工智慧。目前,摩根大通、花期、德銀以及日本銀行等都在斥巨資投資智能投顧。試想,金融業高端服務的智能投資顧問都可以被人工智慧替代,那麼還有什麼不可替代的呢?

現金支票、紙幣、銀行卡、自動櫃員機、物理性銀行網點、龐大的金融銀行員工隊伍、甚至證券投行的分析師都將被淘汰出局,現有銀行金融服務業態徹底被改變,傳統銀行金融業務將會成為歷史。這就是科技金融的革命性和顛覆性。

很快,科技金融對傳統金融包括銀行的衝擊就像電商的發展對傳統商場的衝擊一樣,又恰似UBER、滴滴等網路叫車模式對傳統計程車的衝擊。

(二)數字貨幣領域。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的數字貨幣,大有替代主權貨幣的趨勢。各國央行都或被衝擊。數字貨幣的出現或將包括全球央行在內的金融機構都沒有存在的必要。因為央行是由於紙幣的出現,而在於調節流通中貨幣供應量的,即掌控貨幣政策的。貨幣政策的核心在於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而基於區塊鏈技術上的數字貨幣從發行到流通都是可記錄可追尋的,數量是一定的,不需要人為意志來調節,網路技術會自動完美匹配。因而,通貨膨脹這個名詞將會進入歷史教科書里。

金融科技已經發展到顛覆傳統金融組織體系和機構上。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現象,這或預示著未來新的金融體系組織架構的出現,或預示著傳統金融機構組織架構將被徹底顛覆。就連前美國財長薩默斯都表示,區塊鏈技術「極有可能」永久改變金融市場。這就是其根本徹底完整的革命性顛覆性之所在。

歐美在金融科技上比中國互聯網金融的深度上要深很多。而中國目前雖然智能製造風起雲湧,但是金融科技、智能金融卻悄無聲息。中國已經輸在了金融科技革命的起跑線上。在這股科技金融迅猛而來之際,歐美金融機構包括高盛、摩根大通、花期銀行等竟然都與科技攀親,紛紛表示自己是科技公司。而中國的銀行業還在夢中酣睡,連大夢初醒都談不上。

四、傳統金融擺脫消亡的出路在於擁抱科技金融

(一)銀行業「死亡」的聲音此起彼伏

2016年9月下旬,世界領先的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對全球各大銀行經過分析得出報告,被形象譽為「銀行業死亡筆記」:未來能活下來的銀行只有五分之三。接著,畢馬威會計事務所發布的一份報告更是「危言聳聽」:到2030年即15年內銀行將消失,全球百萬銀行員工面臨失業。而2016年10月24日,據美國財經網站消息,銀行業的Uber時刻悄悄拉開大幕,美國大銀行大幅關閉網點,美國銀行、花旗和摩根大通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已經關閉了389個網點。隨著移動活躍用戶的增多,更多交易通過數字渠道完成,磚瓦砌成的網點已不再那麼必要。而通過數字渠道辦理業務的成本,也遠遠小於網點渠道。網點關閉的衍生品就是銀行裁員,銀行員工失業。

其實,早在2015年12月初,巴克萊前CEO詹金斯就表示,全球銀行業未來10年將裁減半數員工和分支機構。

何止國際機構呢?中國銀行業協會前常務副會長楊再平先生很早就預言:未來若干年中國20多萬個銀行物理性網點或不復存在。網點沒了,人員何處去?裁員肯定是不二選擇。

(二)最大的衝擊是互聯網金融與科技金融的洶湧撲來

從互聯網金融或稱科技金融對傳統銀行衝擊的具體表現看,互聯網金融或稱科技金融藉助移動互聯網的便利性、高效性,自主自由、無時無刻、不受時間地點空間約束就可以完成一切金融交易的特性,傳統銀行根本無法與其競爭。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整個社會融資的多元化,搶走了銀行業不少地盤。同時,互聯網金融直接促進了全社會直接融資的大發展,而直接融資又是傳統銀行間接融資的墳墓。

金融科技生態構建或讓傳統銀行邊緣化趨勢已經凸顯出來。我們拿最熟悉的支付寶例子來「說事」。支付寶已經於2016年10月12日開始提現收費(支付寶轉到銀行卡),其狐狸尾巴已經露出來了。以後提現收費了,放在支付寶里的錢怎麼辦?支付寶回答,支付寶覆蓋了國內幾乎所有的在線購物網站,支持幾百個城市的公共服務繳費,包括酒店、便利店、餐飲、醫院、出行等眾多行業。還有餘額寶、定期理財、買基金買保險等投資領域。意思是通過提現收費的價格手段將客戶留在、鎖定在支付寶營造的網路消費投資的閉環里,讓其賺得的盆滿缽滿,並通過螞蟻積分激勵機制鎖定粘住客戶。

試想,當支付寶的生態圈越來越大時,即:只要把錢轉入支付寶就可以在其生態圈子裡開展生產、消費、娛樂、休閑、投資等等人們需要的一切支付結算金融消費與需求活動時,支付寶將會成為網路王國的央行,無形中擁有電子貨幣的發行權、掌控權。同時,將一大部分金融交易、金融活動都鎖定在了支付寶的生態閉環里,無形中使得傳統銀行被邊緣化。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未來。

(三)傳統金融走出困境唯一出路是擁抱科技金融

銀行業走出泥潭的出路在於擁抱科技金融,這是唯一希望。銀行業務數據化、移動互聯網化、智能化是方向與出路。未來銀行業一定是一個科技金融公司。就像原阿里巴巴,現在的螞蟻金服旗下的互聯網金融銀行—浙江網商銀行,成立之初300人左右,而250人都是科技人員

一定要認識到,新一輪科技革命潮流已經滾滾而來,以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智能化、感測技術、機器人、個性化定製、VR、AR、MR、AI等為特徵的新科技勢不可擋。銀行業支付結算業務移動互聯網化,信貸資金業務大數據化,投資理財顧問業務AI化,理財等中間業務網路化等大力擁抱科技金融是傳統銀行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就看誰能緊緊抓住。誰能抓住,誰就可能從「銀行死亡筆記」名單中被剔除。


推薦閱讀:

愛一個人會包容TA的缺點么?
為什麼我們天天罵北上廣,春節後還要回來繼續戰鬥?
男人結婚前後的變化意味著什麼

TAG: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