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無知更需要勇氣|儒學辨義 論語 為政篇第二 17

原文: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釋義:先生說:「由呀,教你什麼是知道吧!知道為知道,不知道為不知道,這才是知識之道。」

由即仲由,也就是孔子的學生子路。這是孔子教導子路的一段話。原文中女通汝,也就是你的意思。子路素以勇武見長,與人言談難免爭強好勝,未知之事強言知道,而後強詞奪理一番。因此孔子特以此言教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重點在後半句,意在讓人勇於承認自己的不知。

明明知道但假裝不知道的情況也會有,不過緣由可能會比較複雜,難以一概而論。而明明不是很了解卻假裝知道就不好了,被人戳穿、丟了面子事小,誤導他人、破壞公正事大。當然這也有例外,比如戰爭期間用假情報誤導敵方,這裡就不提了。坦誠面對自己的不知道是需要勇氣的,即便是勇武的子路,看來也常常沒有這個勇氣。

子路的這個毛病也是人們經常會犯的。幾個人聊天,明明不太了解的領域,為了顯擺,也要勉為其難侃上幾句,說出的話不經考證,難免有信口開河之嫌。此時為了避免誤導別人,就需要鼓起勇氣說:「不好意思,這方面我不太了解。」

如果只是聊天還影響不大,要是關鍵時刻需要表態那問題可就大了。明明你不太確定的事,偏要假裝知道,那就很有可能造成嚴重誤判。比如在法庭上作證,明明你沒看清罪犯的樣貌,卻由於某些成見或偏見,信誓旦旦的指認被告就是罪犯。這就屬於非常不道德的行為了,這比不懂裝懂的危害要大得多。

有人說,我可以承認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無知,但很多事情你又怎麼知道自己到底是知道還是不知道呢?這個問題我來告訴你:知與不知在於自己的內心。你感覺自己明了的就是知道,感覺自己不明了的就是不知道。如果你感覺自己明了但不能被人們所認同,那對於你來說也是知道的;如果你感覺自己不明了但別人認為你好有道理,那對於你來說也還是不知道。知不知道不在別人的看法,在你自己。你所相信的就是你的真理,這就是知道的本質。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自然文化發展


推薦閱讀:

【新年號外】人心如島
山西的大院最值得看的是哪一個?
為什麼很多譯者在翻譯日文時把日文中的漢字直接保留譯成漢語?(而不用通行的漢語辭彙)?
莫扎特傳----人類的共同記憶
上聯:霜打花謝催葉凋,怎麼接下聯?

TAG:文化 | 国学 | 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