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 我做一半,天賜一半,只可遇見,不可預見

建盞器型變化不大,其藝術性主要體現在窯內天然產生的各種神奇斑紋,兔毫,油滴,曜變被無數古今中外的瓷器愛好者稱頌,日本只收藏了8件中國的瓷器,其中5件都是用來喝茶的茶盞,有4件就是建盞,可見建盞極其珍貴的藝術價值。

同樣的釉料,放在不同的窯爐,置在不同的窯位,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燒出的盞斑紋和釉色全然不同,所以稱建盞為土與火高難度結合的藝術。一千三百度高溫燒制,賦予了建盞質樸古拙、層次豐富、千變萬化的美感,也使得作品在未出窯前很難預期它燒制的成果。

建窯的存在,是為變化而生

燒制過程中,胚體也許會裂,也許會落灰,也許會縮釉,也許會粘底......

但這些,恰是建盞珍貴的原因,窯爐中,熊熊烈火放射出熾熱的光,讓人不禁浮想,火山噴發,岩漿流動......

出窯的那一刻,是一次華美的登場,宇宙,星空,霓虹,霞光,也許是靈動的鷓鴣斑,也許是璀璨的黃金盞......

它們是由金木水火土在窯里碰撞出來的精彩,正如徐志摩詩中所說:「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彩!」

「這是一場向天祈求美的儀式」


推薦閱讀:

中國瓷器只能懷念了么?
不是書單,這是一篇陶瓷書籍的讀後感
如何分清楚豇豆紅釉、霽紅釉和郎窯紅釉?
請問這是個什麼字,在瓷器上的,落款為一個花紋?
不考慮歷史價值的情況下,我們的制瓷工藝超越古代了嗎?

TAG:茶具 | 茶杯 | 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