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戰爭:百威啤酒的世紀糾紛

提起象徵美國的著名商品,除了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另外一個著名的標誌恐怕就是大名鼎鼎的百威啤酒。它在美國佔據了一半以上市場,在世界啤酒單個品牌排名中雄踞前三甲。

在2008年比利時英博(InBev)啤酒公司的併購案中,它已經被收購,成為世界最大啤酒集團的絕對主力。但相對它輝煌的商業成就,另外一個世界啤酒界的故事也和它息息相關,便是著名的美國百威與捷克百威的商標百年之爭。

首先,我們從捷克百威開始講起

百威(Budweis,捷克語?eské Budějovice)是捷克南部與奧地利交界地帶的一座城市,是南部波西米亞地區的政治與經濟中心。正如大名鼎鼎的皮爾森啤酒產自捷克的皮爾森市(Pilsen)一樣,當地產的啤酒也被冠名為百威啤酒(Budweiser)。

自從1256年波西米亞的國王奧托卡二世建立這座城市以來,它便開始了生產啤酒的歷史,這裡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家釀酒廠所在地,於是這裡的啤酒被稱作「國王的啤酒(The Beer of Kings)」,影響力之大可見一斑。好玩的是,美國百威在他們的宣傳過程中,曾經用過「啤酒的國王(The King of Beers)」,不知道是致敬還是山寨。

捷克百威啤酒是典型的捷克風格拉格,採用全麥芽釀造、使用捷克本地皮爾森麥芽、捷克薩茲貴族酒花、配合本地較軟水質,成為了一種以麥芽香甜和藥草香酒花味為主要特色的淡色啤酒。雖然不及皮爾森啤酒的鼎鼎大名,但很快百威啤酒也擴散到了整個歐洲。

然而,隨著大洋彼岸的一波西進運動,百威的地位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美國獨立之後,迅速發展的國力使得殖民者目光看到了美洲大陸廣袤的西部,西進運動興起,大量的殖民者開始開拓未知的世界。但這段路程又被叫做血淚之路(Trailof Tears),隨著1830年傑克遜總統簽訂了《印第安人遷移法案》,西進運動達到了高潮,也是印第安人被屠殺最兇殘的時期。

而地處東西部交界地帶的聖路易斯(美國百威總部和發源地)則很快成為西進運動的物流和交通中心,這裡聚集和經過了大量的流動人口,城市也很快興盛起來,對各種商品的需求極其旺盛。

在這種背景下,1876年來自德國的Adolphus Busch和他的岳父Eberhard Anheuser共同合作了一個啤酒廠(實際為繼承了岳父已有的產業),起名為Anheuser-Busch(為兩人姓的組合)。他們特別希望能複製來自歐洲的拉格啤酒,從而能滿足更多歐洲移民的需求以謀取利潤。一位叫做Carl Conrad的酒類進口商的加入使得這一切成為可能,他們在一起開發出了一種「波西米亞風格」的拉格啤酒,這便是捷克百威啤酒在美國的翻版,他們也起名叫百威。

批發公司店員出身的Busch爆發出了驚人的商業能力,1880年岳父去世後,他便掌握了酒廠的大權。他開創性地只集中做一個品牌,不遺餘力的做各種營銷,使得百威這個啤酒品牌隨著美國西進運動影響力擴散到了全國,在1920年禁酒令之前,百威已經成為美國最著名的啤酒品牌。

1920-1933年的美國禁酒期間,生產酒精度高於0.5%的飲品在美國變成非法,Anheuser-Busch酒廠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他們不得不轉型生產無酒精的飲料,極其艱難的生存。但成功的營銷策略使得他們熬過了這一階段,在1933年禁酒令取消後,百威立即使用六匹最名貴的蘇格蘭高地馬(Clydesdale),這馬高大威武(可高達2米),組成了一輛馬車第一時間將啤酒拉到首都華盛頓,成為禁酒令後的第一批啤酒。因為此事,百威也迅速成為禁酒令後的第一啤酒品牌,直到今天。

百威的成功也和它對啤酒質量的改進有關。美洲土地只能生長六棱大麥,它的特點是蛋白質含量高,不適合釀造啤酒。為了節約成本、同時降低蛋白質的影響,百威率先開發了使用玉米澱粉替代糖分。後來由於戰爭法令的影響,又改作使用美國人不食用的大米澱粉替代大約30%的大麥成分,直到今天的配方也是如此。它還創新使用山毛櫸木條放在發酵罐底部,以沉積酵母、促進啤酒成熟。

時至今日,百威改進過的啤酒已經和它的起源-波西米亞風格捷克百威完全不同,它有了一個新名字,叫做美式淡色拉格(American Pale Lager)。最大特點是使用糖分替代,口味淡、清爽、易飲。雖然被叫做工業水啤,但由於更適合絕大多數啤酒消費者的喜愛,火遍了全球統治了世界啤酒80%的市場,中國目前所有的大型啤酒品牌均是這種類型。而百威集團也在很早便進入了中國市場,目前是牢牢佔據中國前五的品牌之一。

但自從百威壯大以來,它與捷克百威的商標之爭便從未停歇。

從1894年首次官司起,兩方便開始了漫長的商標戰爭,各種官司打遍了歐洲各個國家。

1907年,雙發便達成了基本協議,規定Anheuser-Busch在北美可以使用「Budweiser」商標。

但當時捷克百威完全低估了美國百威的實力,因為它的擴展速度實在太快。

在1911年和1939年,雙方再次簽訂了協議,規定Anheuser-Busch公司可以在歐洲之外使用「Budweiser」商標,而在歐洲之內則是捷克的兩家百威酒廠使用。

隨後,美國百威的擴展勢頭走向全世界,隨著各種官司的落敗,捷克百威的使用範圍在逐漸縮小。

1990年代,歐盟法官認為兩種啤酒風格截然不同,商標不會造成混淆。

而到了2009年,加入世界第一大啤酒InBev(英博)之後,美國百威真正在歐洲立足下來,品牌得到了大幅度推廣,而捷克百威的命名權幾乎只在捷克境內了,在捷克內,美國百威必須改名為Bud,是百威的縮寫。

雖然美國百威已經擁有了強大的商業能力,數次提出要高溢價收購捷克的百威酒廠,但捷克政府始終不同意,無論開出多高的價錢都不行。在他們眼中,捷克百威啤酒已經成為了捷克啤酒乃至捷克這個國家的象徵,儘管市場幾乎被擠壓到僅限本國。

啤博士有幸在捷克喝到過一次正宗的捷克百威。一口酒下去,品出的酒不僅是波西米亞風格拉格的濃郁麥芽味,還有這糾纏了一個多世紀的商業糾紛,更是傳統與現代的激烈碰撞。

不過,作為酒鬼,大可不必關心太多。

打開啤酒,我們乾杯!

只有酒與美味會告訴我們一切!

其他閱讀:

【1】皮爾森啤酒為何席捲了全球?

【2】啤酒的熱情,美國憲法都擋不住!

【3】美國精釀啤酒行業發展研究及對我們的啟示

【4】為什麼中國啤酒99%都是拉格?

【5】一篇文章帶你讀懂所有啤酒種類

【啤博士】由來自中國、歐洲和美國的十幾位博士組成,在科研學習之餘,致力介紹全球精釀啤酒文化的發展方向。我們會採訪世界知名酒廠、協會、酒吧、釀酒師等,譯制各類精彩的視頻供大家欣賞與學習,分享自己的釀酒經驗,同時在各類官方平台發布優秀文貼或譯文。


推薦閱讀:

啤圖一周年店慶,有酒有蚝就差你了!
高大師的嬰兒肥IPA能代表中國精釀的最高水平嗎?
幫太空精釀想個新書書名?
淺談工業啤酒與啤酒工業
自釀啤酒倒桶的步驟很重要嗎?

TAG:啤酒 | 精酿啤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