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錄(六十一)敷衍出庸手 技高細中求
徒:師父喝茶
師:好
徒:師父,你經常讓我們練的細些,想的細些,我有點不太明白,能給我們講講么?
師:一個人在任何一個行業,一個專業之中要成為專家,成為少數的頂尖人才,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他要在專業領域有區別於其他人的特色,這個特色當然包括別人沒有發現的創意和創新,但大多數情況下,這個特色更加體現為對大家貌似都了解,明白的領域,鑽研的更細,更深,更具體,更通透,更趨向極致,更接近本質。
徒:您的意思是,對於同一個事物的研究,大多數人僅僅注重表面,只有少部分人會研究深刻,探究細節和實質是么?
師: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有這樣的例子。就拿最日常的打掃衛生來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和要求,因此深入的程度不同,最終的成果也差距巨大。有些人以比較粗糙的標準,把地面上掃過,拖過就打掃完了,以他的標準,這樣就算是乾淨了,滿意了,達標了。但找一個更愛乾淨的人來,只要隨便走動一下,看上幾眼,就會找到很多不滿意的地方,在他看來並沒有做乾淨的地方,比如仍然存在死角,被桌椅壓住的地方仍有污漬,在他看來,要把這些更細的地方做乾淨,才算真乾淨,這種標準才是他心中滿意和達標的標準。還有可能更乾淨么?對於高手來說,永遠都有更高的標準,永遠都可以做的更精細,更細節,更趨向極致。比如高手會經過觀察發現,之所以地面上經常有污漬,是因為拖鞋上帶了髒東西過來,所以經常性的刷乾淨拖鞋底,才能比較根本的解決問題。更高的手會發現,之所以拖鞋底上容易帶髒東西,是因為拖鞋會出入廚房把廚房的油煙漬帶到客廳里來,所以可以進一步解決問題,清理油煙機讓油煙殘留減少,同時進廚房的時候單獨換一雙拖鞋,進一步減少了帶進客廳髒東西的可能。所以同樣是打掃衛生,不同的心思,不同的標準,導致每個人看到的東西都不同的,想的東西也是不同的,自然做的也不同,最終的結果就會差異巨大。你們師兄弟同樣是練一門功夫,同一個師父,講的東西也基本一樣,一段時間以後,你會發現功夫水平開始相差較大,在勤奮程度接近的前提下,關鍵就區別在細節,每個人用心付出在功夫上的程度不同,所以思考細膩和細節的程度不同,最終的成效也就有了差別。
徒:原來如此,我明白了師父,那麼通常來說一門功夫怎麼向細里求呢?
師:對於一門功夫的一項功法訓練,通常在開始的時候,師父講的東西都是一樣的,甚至很多時候,是叫大家一起,給大家一起講,大家聽到的東西,理論上都是一樣的。但很多人,聽了就過了,可能只有少數弟子會在聽的時候,就把師父講的一些細節,一些重點強調之處,把師父做給大家看的感覺,樣子,甚至神態,身形,步法都如同刻錄機一般刻在了自己腦海里,聽過看過回去之後,會第一時間結合自身體會,和師父講的,做的,一一對照,在這過程中,收集問題,提煉感覺,並且不滿足於做到師父安排的訓練,總是能再多做一些,多想一步,深挖一程,對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打個問號,自己思考一些答案,日後有機會找師父詢問解惑。對已知的部分,也不滿足現狀,凡事總想一個更,怎樣才能做的更細,更好,更巧,更妙,更洽合,更精緻,更自然,更順暢。久而久之,這樣的徒弟自然思考領悟的更多更深,進步的更快,師父如果發現他總能想的更細,更深入,更用心,也會多加指點,時間長了,和其他師兄弟的差別就出來了,而且會越來越大。這種精益求精的心思才是功夫可以不斷進步,趨於極致的根源和動力所在。用這種心思去練功,功夫一定可以練成,用這種心思去做任何事情,都沒有不成功的道理。
徒:明白了師父,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我們會努力的。師父請喝茶。
師:嗯。
推薦閱讀:
※李小龍的雙截棍用得出神入化,是通過什麼樣的學習和練習達到的?
※這人的功夫怎麼樣,棍法,武藝 ,如何?是花架子么?
※從電影的實戰表現來看,《功夫》中的十二路譚腿、洪家鐵線拳以及五郎八卦棍誰最厲害?
※《倭寇的蹤跡》中,於承惠在稻田裡演示的是什麼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