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都沒有零花錢是什麼體驗?

我們家是農村的,後來搬到城裡生活,家裡有四個孩子,生活還可以,不算富裕,後來在城裡高級住宅區買了一套房,所以現在算是有兩套房。不過是三線城市,價值也不算太高。

父母從小都不給零花錢,需要買學慣用品才要錢,長大一點了,衣服零食可以自己有點小錢買了,但是出去玩跟父母拿錢總是很窘迫,父母有時也會不給。

我高中住校一星期生活費大概一百,父母嫌我花得太多,有一次只給了我四十,沒辦法只好放學回家再要錢。有想過打工,但是家裡這邊基本很少有兼職打工的店,也不招未滿18周歲的。現在有點苦惱,朋友叫出去玩都拒絕了,自己有喜歡的東西也沒能買。


我就從小就沒有零花錢,除非能說出來要買的東西父母才會給錢,比如要買文具,要買練習題,學校要交材料費等等。家境不富裕也不困難,父母是事業單位的工薪階層。然後從小學起,別人課間買零食吃,我沒有,上了中學,女生們開始逛精品店,買一些貼紙,水杯,漂亮的本子等等,我還是沒有。直到到外地大學才有了可供自己支配的生活費。

影響嘛,反正挺自卑的,因為從小就生活在「別人有我沒有」「別人吃著我看著」的狀態中。然後我分析自己現在的狀態,覺得挺兩極化的。一方面,由於從小可支配的錢少的可憐,導致對錢特別斤斤計較,經常算計著怎樣用有限的錢買到更心儀更合適的東西,怎樣把有限的錢做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花了錢會心疼。另一方面,由於購物慾和支配金錢欲從小被壓制,導致現在支配金錢的慾望特彆強烈,俗稱愛花錢。基本上月月光,聚餐游泳看電影,網購各種喜歡的,能買得起的東西,衣服,食物,書,化妝品等等。(別問我這麼兩極化的兩種心理是怎麼同時存在的,我也不知道)。

決定以後有了自己的孩子後一定會按月給他可供他自己支配的零用錢,花錢是人的天性,好的父母不會壓制孩子的天性。孩子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學校畢竟是個小社會,免不了攀比,給他零花錢並不是要他去攀比,只是在別人都有時咱們別沒有,就夠了。


我來回答吧,我就是這樣的孩子,特自卑,特孤獨。小時候家裡從不給我零用錢,我開口要也幾乎要不到。拿過家裡十塊錢,被打的很慘。有一次我媽記錯賬了,說是我拿的,打了我很久。我當時很恨她。

小學到高中,我都沒零用錢,就這麼過來的,幾乎沒什麼關係特別好的朋友,同學聚會只參加過兩三次,而且都是別人掏錢請我吃飯,我從未請過別人。

因為沒錢,很同學玩不到一起,在學校受了很多委屈,沒跟家裡說過,我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自己賺錢養活自己。

我頭腦還算好使,讀書成績還好。

直到讀大學,我一個人去報名,交學費,家裡才每月給我點錢,好在我一個表姐和我在一個城市,她支援了我不少,我後來考上了研究生,再問家裡要錢就難了,每次都冷嘲熱諷的,我盡量做家教,不問家裡要錢。

小時候的貧窮,對我影響太大了,我一直很算計,覺得自己不配擁有好東西,捨不得買名牌,捨不得住好酒店,更捨不得去旅遊。至今也沒有結婚。

跟我父母關係一直不好,很冷淡。這和另一件事情有關,他們當年改了我高考志願,我錯失北京理工大學,讀了二本。考研兩次才考上重慶某985大學。

學校也是小社會,別的孩子有的東西,你也應該有,不然會被同學看成異類,只能跟幾個和自己差不多的孩子玩。這些人大都是邊緣人,就像一隻可有可無的醜小鴨。


更新一下,小時候不給零花錢對養成節約這種習慣並不會什麼卵用,除非你真的沒錢……一個人的消費水平主要取決於他的朋友圈而不是小時候的經歷。我高中以前可是真的經歷過「赤貧」的,現在大學了,由於我媽真的是親媽,所以我仍然比很多人花的多……

--------------------------------------

會對以後造成很大影響,我就是從小到大沒有零花錢的,初中為了給女神買奶茶把課本都賣了。影響嘛,就是上了高中滿16歲了,假期一直都出去兼職,雖然也不知道兼職來的錢要怎麼花,但就是想掙錢,這樣會影響學習,不光是從時間方面,也操從心理方面的影響(覺得讀書無用)。最後勉強上了一個本三中的戰鬥機,就逃課天天兼職,沒錯我不上課了,把兼職當成正職了。。。。。造成大一上gpa只有2.01現在才明白過來要學習,不過高中時期造成的影響已經無法彌補,大學以後的影響也只能盡量彌補。如果題主是有小孩需要零花錢才問這個問題的話,我雖然不知道給多少,怎麼給比較好,但是我知道不給絕對很不好。


同學:出去玩嗎

沒錢...

同學:去上網嗎

還是沒錢...

我請你


跟我一樣,但是我是因為家窮啊!


我也【再見】


推薦閱讀:

TAG:家庭 | 學生 | 零花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