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的看客素養才是點燃直播這把火的火種!
早在魯迅筆下塑造的眾多小說人物中,「看客」就是一個著墨較多的群體,國人的看客素養由來已久,或者說仍然根深蒂固。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流量成為了新的貨幣。決定一個人、一件事是否有價值的評判標準變得非常簡單粗暴,它不是什麼社會規範,也不是專家評審的意見,而是瀏覽量、點擊量。在當下社交網路的大背景下,也催生了「看客經濟」。
我們的確天生就喜歡追求新奇——當我們的大腦接受新鮮事物時,能夠激活獎賞迴路,分泌讓我們感到愉悅的多巴胺。但網路使我們接觸新鮮事物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我們每天都被海量的新鮮事淹沒,獎賞迴路不斷被激活。當大腦長期處於被過度刺激的狀態下,我們逐漸變得不那麼容易滿足:我們需要越來越多的新鮮事,也需要越來越「新奇」的新鮮事,事情越新奇,越反常,就越能讓「看客」興奮,就能帶來更多的流量。就這樣,一些人成了獵奇的看客,一些人成為了不斷生產「新奇」的內容提供者。
今年最受熱議的直播的發展也正是「看客經濟」的產物,國人慣有的看客心態點燃了直播這把火。近期新更的科幻迷你劇《黑鏡》第三季,就從未來人類世界如果被科幻和網路包圍,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的角度出發,對當下的狀態進行了討論和思考。《黑鏡》其中一個情節設定就有反映觀看直播的看客心態。
在《黑鏡》的未來世界裡,就算是英國首相也不得不成為看客的奴隸。「英國甜心」、王室公主被劫持,綁匪通告全國,唯一能救公主的方法是,在所有電視、地面和衛星網路上,直播英國首相和一頭豬性交的過程。首相震驚、反對、逃避,但在網路上,人們對這件事的期待越來越高,大家興緻勃勃地腦補著與性交有關的細節。在輿論的壓力下,首相最終走進了直播間,直播期間,英國萬人空巷。在最後的時刻,觀眾們的臉上有吃驚、噁心,但更多的是——興奮。雖然首相被全球的觀眾消費,但他並沒有被毀滅,相反他最後成為了看客經濟的獲益者,一年後正常公開露面,被新聞評論稱讚,獲得了比去年同期更高的支持率。
在《黑鏡》構建的世界裡,科技的力量總是在於,它能夠賦予我們新的能力,去做我們曾經做不到的事情。只不過,選擇它用來滿足哪些具體的需求,始終是屬於人性的選擇。《黑鏡》的主創顯然對人性比較悲觀,主創查理·布魯克說: 「黑鏡就是那些你在每面牆、每張桌子、每個人的手裡都能看到的東西:屏幕。當它們處於待機狀態時,就好像一面面黑色的鏡子。但科技從來都不是反派,考驗的永遠都是人性和意志。
回到現實世界,科技的力量對人類的影響也在逐漸被放大並被關注。從之前一直被熱炒的阿法狗,到話題熱度不減的人工智慧,科技的發展,最終會把人類帶向何方?
不可預測的我們無法預知,但是現有的黑科技帶來的變化卻是可以真實看見的。比如,在10月月中的杭州雲棲大會V直播專場上,ZEALER創始人王自如就曾表示,ZEALER做直播不走大胸錐子臉這條路,將內容與互動技術做一個完美結合。
所以,不管未來科技會發展成什麼樣,只要我們始終是自我意志的掌握者,就不會被科技或是社交網路吞噬。
推薦閱讀:
※如何參加知乎 Live?或者有沒有其它類似的平台可以在線統一回答?
※短視頻大行其道,是「風口」還是「瘋口」
※于互联网背景下,有哪些引人思考的艺术作品是将参与者作为其中的影响变量的?
※大家都知道些什麼新媒體藝術案例?
※末日技能:新媒體藝術家如何在末世AI來臨時用Max收聽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