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計劃還是順其自然?

計劃, plan,是我最愛的東西。做人哪,就是要做plan。

關於計劃,我可以講1001夜。

首先,你要做計劃,一個詳細,正確「聰明」的計劃

因為你要注意,你的計劃本身是最重要的,計劃不能亂計劃,比如你計劃明年進入中南海,那就不是個計劃,只是個夢話而已

很多人的計劃脫離理性,是為了計劃而計劃,這不正確,在做計劃的時候,你要考慮各種情況,基於確實的實錘而制定計劃。

並且,記住,順其自然是一種計劃,這種計劃表達了,我預測到接下來大概率是這樣發生,在這種發生下,我會這樣做。但是,如果你只有一個計劃,那麼對不起,順其自然就不是計劃,而是懶惰了,因為順其自然當中會發生各種不同情況,你需要在順其自然的時候,有很多備用的,計劃,所謂的planB

最好的計劃,是一棵樹,應對每一種狀況,你都有一個plan,但是你不會因為要強行實現某個計劃而去強行達到某個狀況,這就是所謂的順其自然的plan


打野當然是要帶節奏,人生如戲,不想著去gank怎麼贏。


每個人習慣不同,比如我老公啥事都順其自然,我要是不坐起來寫個計劃什麼事都做不了…但這並不妨礙我老公比我強…


一句「順其自然」,道出了多少人的失望與不甘心

在成長的道路上,無論是在工作、情感、還是生活中,我們總會遇見一些大大小小的「砍」,這些看似大大小小的「砍」,就好像人生中一個個的小岔路,引領著我們奔向不同的目的地。

每當遇見這些大大小小的「砍」時,我們會被劃分成三類人群,一類是主動找到方案解決、一類是糾結和模稜兩可,還有一類是乾脆放棄,不去想解決方案。

對於這些乾脆放棄的小夥伴們而言,他們會給自己找個十分冠冕堂皇的理由,即用一句「順其自然」來安慰自己那顆不想面對現實和不想改變的心;而處於中間地帶的糾結和模稜兩可的人群中,也少有人想去改變,他們的理由更加貼心,「再看看,不著急」、「先看看別人怎麼做」、「說不定有轉機呢」……這些都將成為他們的說辭,而只有一類人群,他們會馬上動手去想解決辦法,當然,這些解決辦法也是明智而果斷的行動,要知道,任何情況下,武斷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就以我們熟悉的職場和情感兩個方面舉例把。

在工作中:

當面對自己所在行業和公司的不景氣,很多小夥伴會未雨綢繆的主動求變,去思考自己未來的就業機遇,有些則猶如溫水煮青蛙一般觀望,不到最後一刻最不改變;

當面對自己所會的職業技能單一、且逐步會被時代淘時,很多小夥伴會在業餘時間去學習和積累新的技能,以備不時之需,有的小夥伴下班後,仍然會選擇打遊戲、各種聚會和各種happy;

當遇見自己對時代的發展及變革了解匱乏,造成對未來就業迷茫和焦慮的時候,有些小夥伴會選擇去多看書、多實踐或是找值得信賴的人尋求建議,還有的會去選擇報相關的課程學習,有些小夥伴除了抱怨、吐槽和傾訴,貌似找不到其他的辦法……

社會很現實,這也就是二八法則產生的原因,畢竟,如果不主動尋求改變,迷茫很可能會伴隨你的餘生。

在情感生活中也是一樣的例子:

在追求自己心儀的另一半時,每當遭遇到對方的拒絕時,有些小夥伴會選擇放棄,而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有些則非要打定主意追到手而已,請問,你為什麼那麼在意自己的意當下得失;

當面對伴侶對自己提出的分手後,有些小夥伴會主動送上祝福,並感恩對方和自己相處的幾年時光,有些則好像天塌下來一樣從此不能自拔、亦或是非要死纏爛打問個究竟……這樣做,真的有必要麼;

結婚後,每當面對婆媳關係不合時,有些會選擇主動調解,有些會選擇坐以待斃或是逃避;

說了這麼多,我們來談一談,什麼是順其自然。

這就好像很多人去讀書往往會斷章取義一般,順其自然也是有前提的,即你在付出了多少成都努力後,會選擇順氣自然的心態去接受接下來要發生的結果。當然,也不會有多少人會為一件事去付出多大的努力,除非這件事是自己必須要去做的,不然,很多人的狀態就是順其自然。

在此,我們比較「順勢而為」和「順其自然」兩個詞。

在大叔來看,在任何時代的任何時候,只要我們順著時代的主要發展趨勢去尋找自己未來更多的可能性,並做好努力,哪怕並不是那麼努力,結果都是會很好的,這是順勢而為——有方向感的努力;

順氣自然則是,不知道方向在哪裡的莫名等待及期許,當然,也包括少部分的努力,但這些努力往往是徒勞無功或是對自己的未來起的作用太少。要知道,很多人迷茫的原因就是不知道時代的發展趨勢以及自己該努力的方向,而所謂的順氣自然,也僅僅是為自己不想改變找的託詞而已。

此刻,無論你是否迷茫,焦慮、失望和不甘心,你都不能放棄自己,要努力的去尋找時代的發展趨勢,要學會去構建自己的滿足時代發展的基礎認知模式,如果你構建不完全,等得你的只有迷茫。

一切,都是順勢而為。

【大叔曰】

1、一切,都是順勢而為,而順勢而為的關鍵,是構建自己的滿足時代發展的基礎認知模式,然後去大量的嘗試,這是破解迷茫的唯一辦法;

2、順勢而為,是找對方向去努力;順其自然,是不知道方向的瞎撞,失望和不甘心,怎麼選,你懂的;


我們總是喜歡拿「順其自然」來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荊棘坎坷,卻很少承認,真正的順其自然,其實是竭盡所能之後的不強求,而非兩手一攤的不作為。

by 瑞卡斯


我記得一句話,送給題主:

你看起來的順其自然,是費勁心力的刻意而為。

你看起來的進退自如,是竭盡全力的拚命奮鬥。


Plan is nothing, Planning is everything.

計劃的重要性在於定製計划過程中為自己重複明確目標並且為之整合時間和物質資源,讓我們意識上獲得這個完成這一目標的藍圖~

它才就是計劃的最重要的意義


根據目的制定計劃而不是根據時長制定計劃_(:з」∠)_


計劃的目的就是為了變化。。。沒有計劃,就沒有變化。


「順其自然」≈順其自然地玩遊戲、順其自然地玩手機、順其自然地在床上躺屍。。做好計劃至少能讓你有自己的學習與做事的節奏

仔細想想,一天之中能留給我們自由支配的時間與精力何其之少,你稍微不作為一下,一天就過去了;稍微迷茫一下,一年就過去了;彷徨著彷徨著,一輩子也就那樣了。

有句話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講的是今天不為他日做打算,他日成今日時必然有許多憂慮。

而對於這句話,我自己另有一種理解是,沒有長遠的計劃,今日必有許多憂慮

這憂慮不是來自因果循環的「昨日因」,而是沒有明確的目標與計劃,現在就會變得迷茫與彷徨。

也就是計劃的受益者首先是當下,然後才是未來


突然看到這個話題,好想回答一下啊,下面寫的僅是我的一孔之見!

以前也和同學討論過這個話題,到底應該提前做好計劃呢還是應該追隨性情順其自然呢?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先理論性的說一說吧。計劃不計劃、計劃的時間跨度長短也得看事情內容那個本身。有的事情確實需要做計劃,無論詳盡與否計劃都能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避免臨事的著急無措;而有些事情我覺得真的是不需要計劃的,不是有句話嘛——計劃趕不上變化快,這句話真真是極對的,尤其是那種長期計劃(五年及以上),一開始可能還能在你的掌控之中,但是慢慢地一些未預料到的因素突然加入,一些不可抗力突然出現,這就會是你的計劃被打亂,長此以往,計劃的可實施性、可操作性就逐漸喪失,那麼計劃就形同虛設,而且這種未完成的計劃會使你有挫敗感,打擊你的積極性。我對計劃持中性態度,但我不認同長期計劃。還有一種情況,有的計劃內容,尤其是那種勵志性的未來計劃,其內容真的很勵志,比如說暑假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好好學英語,一天背一篇英語短文,寫一篇英語作文,做一套數學試題等等。種種情況應該是這樣的:做計劃的時候處於即將放暑假的時候,你感覺你在校期間英語水平不夠好,可是在校又不想學,心裡還很不安,於是乎,你就下定決心假期好好學習,反正假期還有幾天,中間的這幾天就可以放寬心玩了。可是怎麼樣呢?當假期到來時,依舊不想學英語,隨手拿過來自寫的計劃書,就開始感嘆,當時我是不是腦子進水了,怎麼定了個這樣的鬼計劃,然後就慢慢的慢慢的放棄了這個計劃。這種計劃真的是然並卵,所以我稱它為勵志性的未來計劃

下面說一說我自己的奇葩做法。有一次跟同學聊天的時候說要出去玩(去的地方很近,就在本地),然後他就問我什麼時候有時間,當然這個是很正常的,總要兩個人都有時間才可以嘛!然後問題原來越多,你想去那裡玩、什麼要求?體力怎麼樣?能不能走路走得久一點?玩到幾點去吃飯?吃飯的要求?等等等等一系列問題,頓時讓我覺得好細(麻)心(煩)啊,不就是出去玩散散心嘛,幹嘛整的像是在按指標完成一項任務呢?但是鑒於同學一片熱心又是第一次出去玩,起就一切聽指揮服從安排了,當然出遊結果也是半悲半喜嘍。然後我就在想,我自己的要求是什麼呢,我是怎麼想的呢?出去玩本來就是要散散心嗎,就是要放鬆的對吧,那麼就不要想太多,路上風景太美,看中了哪片美景總要多留一會吧,那麼既定的時間肯定就推後嘍,無所謂啊,心情美美噠就是最終目的。所以說,對這種遊樂性質的事情,我是不會做計劃的,隨心情走走就好了。有的時候,我從圖書館出來,看天氣不錯,背上書包就自己一個人出去耍了,一個人更不用管太多了,走啊走啊想停就停,願意待多久都可以,什麼都不用管,製藥能會的來就可以啦。啦啦啦···~··想想就自在,開心···~~

我在寫些神馬?好像在說,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我自己喜歡隨性,恩,就這樣,找到開始的討論點了。(就有人說我,討論著討論著就岔題了,然後就找不到開始討論的點了。大概二貨都這樣吧,哈哈哈,開心就好)


再完美的計劃也時常遭遇不測。——羅伯特.彭斯


每晚寫上六件明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這麼容易,簡單得難以令人相信!但這方法會幫你賺大錢。抓起手邊的任何白紙,告訴自己:「我要開始了,明天最重要的事是第一……第二……。」這種方法立竿見影。而且讓你花一些心思集中在明天,因為你經常太忙,以致無法為明天做計劃。這個方法為流水般的光蔭築起一道牆。每晚選擇這六件事時,就是為未來作抉擇。未來就在你的掌握之中。幾乎沒有人會每晚計劃明天;而藉此方法,你可以成為所有追求成功者中的皎皎者。


贊同@船長的答案,以下是一些補充:

有句話說得好: 求其上者得其中 求其中者得其下。這個「求」,我個人認為可以理解成:計劃+執行力。在執行力一定的前提下,計劃在一定程度上能決定一個人未來的下限。儘管最初的目標未必能實現,但是不會毫無建樹。 這比單一的「順其自然」要強得多。當然計劃要依形勢進行修正,使計劃能帶給我們最大的收穫。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個人觀點是對任何事情做好大致計劃,具體一點也沒關係,關鍵的是執行時的隨機應變。


借用一個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的研究來補充一下大家的答案,

來自邁阿密大學的Claudia Townsend教授和來自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Wendy Liu教授在2012年的一個研究中直接指出了計劃失效的一種情況:當人們感到離自己想實現的目標很遠時,一份幫助實現目標具體的計劃會讓他們更加缺乏完成這個任務的動力,因為在面對一份明確的計劃時,對目標感到遙不可及的人會有更大情緒壓力,這種情緒壓力使得他們更加難以完成自己的計劃。

在一項研究中,兩位教授在某天早晨邀請了160多名志願者來到實驗室,將他們分為3組,要求他們討論關於「健康飲食與控制體重」方面的話題。一組志願者被要求詳細地制定出他們在接下來一天的飲食計劃,他們需要以每兩小時為一個時間段,明確地寫出每個時間段內自己要吃什麼,然後計算出自己將攝入的卡路里數量;另一組志願者同樣被要求制定一份飲食計劃,但這份計劃不用那麼仔細,只需要大概寫出他們在這一天內還要吃什麼東西,並且選擇一個卡路里區間(比如500-1000卡)即可;最後一組志願者則不需要制定計劃,僅僅參加討論就可以。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第一組志願者所制定的計劃是具體的,而第二組志願者的計劃則相對抽象。

在完成計劃的制定後,實驗人員告訴被試者們這個研究結束了,並且要求他們參與另一項無關的研究(事實上這只是個幌子)。志願者們被告知他們現在有兩個不同的實驗可供選擇,一個是可以吃到美味的奧利奧餅乾的口味測試,另一個則是沒有東西可以吃的決策實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志願者們選擇了口味測試,我們則認為他們沒有進行有效的自我控制,畢竟奧利奧是高熱量食品!最後,實驗人員要求被試者們報告自己的身高、體重、年齡等個人信息,然後實驗真正結束。

因為得到了被試者身高、體重方面的信息,科學家們可以使用這些數據計算出每個人體內的脂肪比(BFP)來得知人們是否超重(在這裡科普一下,男生的BFP大於17%為超重,女生的BFP大於25%為超重),並且認為超重程度比較大的人離他們自己的理想體重目標較遠。

在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之後,一個有趣的結果出現了:對於那些超重甚至肥胖的志願者,在他們完成了一份詳細的飲食計劃之後,大部分人(70%)變得更加無法抵擋奧利奧的誘惑,相反,如果他們沒有做計劃,或者只做了比較模糊的計劃,他們選擇奧利奧口味測試的可能性則大大降低了(均在30%左右)而對於那些不存在超重問題的志願者,詳細的計劃則能更好地幫助他們進行自我控制,他們選擇奧利奧實驗的可能性僅有40%(相比於無計劃組的70%,在後續的實驗中,兩位教授驗證了這種現象的一個可能的原因—對於那些離目標很遠的人,具體而詳細的計劃只會讓他們更焦慮,而這樣的焦慮則導致他們自我控制的失敗

所以,如果你離目標太遠,就不要做太詳細的計划了。

Townsend, C., Liu, W. (2012). Is planning good for you? The differential impact of planning on self-regulatio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39(4), 688-703.

如果還有什麼問題,我們可以再交流。

J博士(微信公眾號:J博士的心理實驗室)


計劃不如變化,但方向一定要有。

沒有方向的船,什麼風都不是順風。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