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季琦:O2O就是一個偽命題

十月,註定是多事之秋,多城限購的恐慌還未散去。一紙「限車令」讓曾經馳騁O2O領域的兩大網約車巨頭優步、滴滴頓時如坐針氈。回顧今年互聯網電商平台,O2O似乎走進了死局:外賣O2O餓了么315被爆管理缺失規範;號稱用互聯網思路打造線下實體店的黃太吉煎餅轟然倒塌。「黃太吉啥都好,就是不好吃」的網路段子更是一時成為飯後談資。曾風靡投資界的O2O大熱,今年被潑了不少冷水,甚至是冰水。酒店業的O2O領域同樣也是如此,就在梁建章領導下的攜程一路併購聯合正打算一統江湖之時,卻被阿里、美團斜刺里殺了個措手不及。難怪華住酒店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季琦在2016華住世界大會上說「O2O是一場騙局」呢?

相愛相殺?還是引狼入室?

OTA剛面世時,實體酒店一片叫好。新的信息引流渠道,讓酒店品牌借O2O的信息快車以高速高效的方式席捲全國市場,不具名的縣級酒店都可以在OTA的風口上肆意起飛。隨著對信息渠道的逐漸壟斷,酒店業突然發現OTA更像是一隻餓狼。低定價、高傭金讓酒店與OTA刀劍相向,但面對此時已經手握重要客源量的OTA又不得不笑臉相迎。季琦早在2014就提出了酒店與OTA合作共榮需要建立的三個底線:「第一,永遠堅持酒店中央渠道最低價;第二,自有會員最惠,保持核心競爭力;第三,酒店APP最便利,提供OTA之外情景的服務。」

然而,就在2015年4月,雙方大戰依然在預料中不可避免的爆發。17家旅行社全面抵制途牛網;華住酒店集團曾叫停過與OTA三大巨頭的合作關係;緊接著,湖南旅遊飯店協會攜200家酒店宣布對「去哪兒」斷供。在這場戰爭背後,是OTA與實體酒店對定價權爭奪的一場博弈。

據了解,目前酒店付給OTA的中介費(俗稱「抽佣」)每單大概在12%~15%不等,一些弱勢的單體酒店甚至要被OTA收取高達18%-20%傭金,大致相當於酒店營業額的5%。OTA企業的盈利模式其實就是傭金減去成本,由於在線企業成本相對固定,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只要他們銷售的酒店量越多,賺得就越多。OTA的瘋狂促銷不僅打亂了酒店原本的價格體系,同時增加了後者接待成本,即便酒店企業出現虧損,也還要分文不少地支付給OTA企業傭金。

騙局!OTA自身難保,並不能創造有效價值

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攜程第二季度凈虧損5.21億元(人民幣,下同),加上第一季度,已凈虧損超過21億元;去哪兒網第二季度凈虧損為6.988億元,兩個季度凈虧損14億元;途牛第二季度凈虧損人民幣7.669億元,兩個季度虧損12.5億元;景域文化(驢媽媽母公司),2016年上半年虧損也達到了2.56億元,是去年上半年同期虧損的2倍。

在此形勢下,雖然OTA傭金在2015年翻了一番,但是也難以掩蓋其燒錢賺吆喝的事實。季琦認為OTA的負利潤已經遠遠超支太多,拿走三分之一客房15%的傭金,近5%的利潤卻仍然不足以補上OTA在運營費用上的支出漏洞。實際上,OTA回饋給酒店的價值也並不高——只提供了預訂服務。如果這筆資金回到酒店自身的直營店投資、產品研發、產品設計上,將會惠利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獲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季琦引用了國際酒店集團通行的一個理論:如果一家酒店集團達到100萬間客房,就能形成一個自洽系統,不用再依賴OTA。目前,華住來自直銷渠道的比例達到90%,這也是季琦的底氣之一。

線下為王,創造酒店業最大的價值

從線上到線下,再從線下到線上如何建立一個完整的酒店生態,最重要的是在各個環節向市場輸出價值。以華住為例,季琦之所以有著直面OTA的膽識,正是在著力打造作為酒店集團的價值上傾盡心力。華住為新品牌的推出投入大量產品研發,通過直營店開設確定商業模型,平衡成本結構。互聯網時代華住對直銷平台尤其移動端的大力研發,在推出智能終端後將酒店客戶帶入全場景體驗時代。提供自助選房、自助Check in、分時預訂、行程助手、發票預約等個性化便捷服務。同時,加強預訂系統建設,穩固自身渠道。據統計,目前華住自助Check in服務在線使用人次已達2800萬,自主研發的APP預訂佔比更是高達40%。如此投入換來的結果就是,華住酒店集團RevPAR連續八年整個連鎖行業最高,並躋身世界酒店集團前十的行列。

季琦解釋,正是因為對酒店價值的深度挖掘,和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讓華住最終以比同行更低的人力成本、運營成本換來了高收入、高利潤率。作為酒店生態鏈中的一環,季琦認為需要與OTA形成利益平衡,而不是對抗,但作為酒店集團自身,如何為顧客、加盟商、產業鏈提供價值,才是最值得深思的問題。

推薦閱讀:

入駐水果o2o平台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什麼是 O2O?前景怎麼樣?
肉鬆打敗紅豆成為餡料之王是否是互聯網加持?
如何進行二維碼的掃碼渠道來源監測?
在線電影平台成為主流之後,還將迎來三大變局

TAG:O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