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ONCOTARGET 將不再被 SCI 收錄?


20180114補充2(原答案在補充1後面)

有的小夥伴質疑,有關假審稿和強制引用的論斷,只是路邊社不是實錘消息,可信度不高。

我承認這是沒辦法得到實錘證據的,除非有司法介入調查。科學家作為期刊的讀者、作者、審稿人,只能組合一些線索進行合理推測。

但是,不要以為科學家的推測是毫無根據的。事實上在這一行,有一名來自University of Colorado Denver圖書館學的Jeffrey Beall教授專門從事這方面的獨立調查,並提供了一份值得當心的期刊名單,即著名的Bealls list。傳送門在這裡: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103170852/https://scholarlyoa.com/individual-journals/web.archive.org

打不開的看截圖

在科學期刊發表行業,是有所謂的節操守則的。這份列表給出的便是,可能違反了某些節操的期刊。掉節操的表現有:

雜誌社不提供正式的編輯部名單;編輯不作為,沒有質量把關;不同期刊的編輯部名單類似甚至完全一樣;虛假宣傳;雜誌社網站出現死鏈接;假審稿;缺乏撤稿、訂正相關政策條例……

上榜標準的PDF在這裡: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105195017/https://scholarlyoa.files.wordpress.com/2015/01/criteria-2015.pdfweb.archive.org

其中,Oncotarget和Aging榜上有名

當然,這並不是說上榜了就是實錘的水刊,而是提醒科學家在發paper的時候要足夠小心,避免被人坑。畢竟,這個榜單並不是無中生有。


20180113補充1(原答案在後面):

有些小夥伴不禁要問,為何在收稿量增大且稿件質量下降的情況下,Oncotarget還能保持高引用最終保持高點數呢?

這裡有兩種實現的機制:

1、邀請大佬寫綜述。綜述類文章的引用總是非常高的,尤其是領域裡的大佬寫的。這樣子,一篇神文可以彌補很多水文的低引用。而SCI點數只是統計過去兩年的引用,所以只要保持一定的邀請節奏就可以了。

2、強制引用(Coercive citation)。指的是要求作者在他的稿件中,引用某些文章,否則不給發表。而作者為了讓文章能夠順利發表,往往都會依從。同時,為了保證減少自引用,主編甚至會辦兩本雜誌,然後強制讓投A刊的作者引用B刊的文章,反之亦然。這種強制性引用一下子就把引用量帶上去了。

Oncogtarget的主編之一叫Mikhail V. Blagosklonny,而他還是另外一本雜誌Aging的主編。

然後這裡是一篇來自向Aging投稿的人的匿名博客: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224004259/https://scholarlyoa.com/2016/12/06/mikhail-blagosklonnys-journal-aging-a-review/web.archive.org

如果鏈接打不開,可以看這個截圖

主要意思是:博主向Aging投稿的時候,發現整個過程意外順利,但他懷疑這其中有貓膩。主要理由是,這篇文章投其他期刊是被拒的,而Aging的正面審稿意見卻很少談及論文的科學貢獻,反而叫他們多引用5篇論文。而這5篇論文,全部出自主編Mikhail V. Blagosklonny之手

所以說,就算大量收稿和假審稿也不慌,還能通過上述兩個辦法,即用神文帶水文,以及強制叫作者引用自家文章,從而保持影響因子不掉。

↓↓↓↓↓ 以下原答案 ↓↓↓↓↓


這個新聞在科研圈算是熱了好一段時間。從去年被MEDLINE除名,到現在被SCI除名,真是「大快人心」「幹得漂亮」「喜大普奔」的那種節奏。

然而,現在網上流傳的分析文章,要麼不知道真相,要麼不敢說出真相。

也正因為此,催生了錯誤言論,說是中國科學家灌水害死了一本雜誌。

作為一枚中國科學家,我簡直忍無可忍!這個鍋我們不背好嗎?!

同時作為一枚最早捅出黑幕的人的朋友,我決定稍微聊幾句。說不定會跟我朋友一樣吃一封律師信。

本文謝絕轉載!


劃重點:Oncotarget的假審稿導致稿件質量直線下降,同時收稿數量急劇上升,導致整本雜誌變成一本水刊。


對於吃瓜群眾來說,有兩個背景知識需要了解

現在先說第一條:SCI和點數的評估。什麼是SCI,下面這張截圖有說。

而為什麼要創造「點數」這個指標呢?最原始的目的是,方便圖書館訂閱哪本雜誌用的指標。因為一本雜誌上的文章,引用數量越多,就說明讀者群體越大,而且影響力越大。圖書館在荷包有限的情況下,要優先訂閱點數高的期刊。後來,SCI點數變成了評價科學影響力的指標,這就不多說了。

能夠被SCI收錄的,都是達到一定科學標準的。而沒有收錄的,要麼是新創刊,要麼就是太水。(另外,像《知音》《故事會》這種娛樂雜誌,辦得再好也不會被收錄的,不是自然科學領域的。)

而被SCI先收錄後除名的,說明這本雜誌的節操值在中途掉得太厲害了。

目前網上主流的分析文章,都圍繞著收稿量急劇增大導致質量下降引起的。期刊的點數計算,大概可以認為是,所有文章的引用數量 / 文章的數量。如果收稿量太大,而引用數沒有增長上去,那麼就相當於分母變得很大,拖了後腿。

但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因為分母變大,分子也可以變大啊!然而,分子反而相對來說,在不斷後退。這就是稿件質量下降引起的,因為大家不引用。

而稿件質量下降,跟雜誌社假審稿是絕對分不開的。

我的朋友圈裡,至少有兩名當過Oncotarget的審稿人。其中一位在研究生階段,還在Oncotarget上發表過兩篇文章,後來變成審稿人。而他就是最早一批質疑假審稿的先鋒。

以下先放出他博客的全文截圖。

看不懂英文的沒關係,反正大體意思還是,假審稿。

這裡要給吃瓜群眾介紹第二個背景知識:科學論文發表流程

一篇科學論文要發表,跟投稿到新聞娛樂媒體之類的完全不一樣,而有以下幾個基本環節:

1、作者 向 雜誌社 投稿。

2、雜誌社編輯 對稿件先進行質量把關。若質量不過關,退回稿件。

3、編輯 尋找2-3位與論文同領域的科學家,作為 審稿人。此為同行評議。

4、審稿人 審閱稿件,提出修改建議。若文章太水,則向編輯建議拒絕發表。

5、編輯 向 作者 反饋修稿建議。

6、作者 根據修稿建議,補充實驗,改善論文,再次投稿。

7、編輯 向 審稿人 發送新修稿件。

8、審稿人 二次審閱。若質量不過關,拒絕發表。

9、編輯 聽取 審稿人意見,決定是否發表,並向 作者 反饋最終決定。

但是,Oncotarget雜誌社的流程是:

無論稿件水不水,都直接邀請審稿人審稿;而不管審稿人如何吐槽,總之統統發表。

為什麼?

因為發論文是要向作者收錢的啊!不是作者拿稿費的!不一樣的!發表一篇文章收費幾千美金啊!

我朋友這篇博客發出來後,其實沒引起多大反應。但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呢?請看下面的截圖。

所以大家現在能理解,為何前面我是放截圖而不是放個傳送門了吧。

順便再放我另外一朋友的吐槽。

我可能隨時刪掉本文。


一個雜誌的發展,當然要靠自己的努力;但是也得看主子是誰...

8年翻88倍?那算啥,湊個888吉利?

5年翻100倍的我都見過...

不是NPG撐著,早就黃了...

不要拿影響因子說事,影響因子那都是遊戲,都是可以把控的,

我並不覺得中國人發的多是導致水化的致命因素,

因為水不水不是看哪國人多,而是看供求關係

如果淘汰90%,那必須不能水,

但是如果來者不拒,那不是洪水是啥,一年好幾萬篇?

(我之前貼過發文國家佔比的,現在再貼一下)

那現在已經有單位出文了,在踢出SCI之前就出了,根本不在意它是不是SCI,

被坑的是誰?就是最早在這4個刊物上發過文章的那些人,

那時候的質量,和現在可是不一樣的,

簡直悲劇,只能放寬心,不要在意就行了...

被ncomms拒的模版回復就是這樣的,

那時候Scientific Reports剛出,

其實不管是ACS還是NPG,投高了被拒了往下transfer很正常也高效,

但是看到那句『on purely technical grounds』

我瞬間就嚇尿了,管你是NPG還是AAAS啊,

我寫個僅方案可行的報告我不會自己寫知乎博客么,

我吭哧吭哧讓你們搞來搞去弄啥呢...

&>&>&>最後,謝謝 @HaibaraAi 提醒,

更正一個錯誤,見圖:

小館家已分類收藏:

真貨······假貨······飈車······觀點······其他


說說最近發生的兩件事。

1. 上個月見老闆,老闆高興地跟我說:「你師兄A發了篇一兩分的臨床文章,然後師兄B就拓展了一下,發了篇五分的!現在做臨床發五分的很不容易啊,你要好好努力」

我敬仰地問:「哪個雜誌啊?這麼厲害」

老闆:「《Oncotarget》"

我:「……」

言罷,老闆又言:「你這個師兄真不得了,我當時就提一個設想,他就領悟出來,然後又發了一篇《Oncotarget》!「

我回去查了一下,師兄B17年就連發五篇《Oncotarget》,從臨床資料分析到meta分析不等。師兄現在在德國讀博,但這些文章全掛的是老闆(中國)的名字…

我現在都沒敢跟老闆說《Oncotarget》的結局…

2. 這學期評選國獎,一個同學因在《Oncotarget》發了一篇meta排名第一,無人可敵,順利拿到國獎。大家都羨慕,大加讚揚。

我討論地時候,弱弱地提醒了句:「這個雜誌被踢出Medline了…」

一同學毫不客氣地指責:「別瞎逼逼,有能力你也發啊!」

然後我就默默地走開了…

說到底,對於這件事我還是很難過的。以前幫老闆審過這個雜誌的一篇文章,具體情況跟 @吳思涵 前輩所言如出一轍,即使明確reject也無答覆,審稿投稿過程極水。

當時想著,這不正好么?

按照學校的唯IF論,管他水不水,只要是SCI就能評獎評優,補助加倍不說,至少也能拿個一等獎學金,美滋滋。

唉,機會又少了一個,希望其他水刊還有希望。


剛聽到的事,新鮮熱辣的

同事A告訴我的,A跟我不在一個學院,但還頗談得來,他們學系某老師B去年底,也就是前幾天,競聘正教授,SCI不多,只有五篇,其中三篇也不過是2分多的小雜誌,但17年一下子發了兩篇五分的,在我們這個三流大學,五分還是很不容易的,學校很看重5分以上的文章,於是順利評上正教授…

但是,你沒猜錯,那兩篇正好是onco…

B君今天接到通知,校長大人約見他,下周一,想跟他「談談」,B君一整天都挺魂不守舍的…

科研人挺辛苦的,一聲嘆息…

………

後續,B君最終沒被學校評為正教授


發文章其實也是拼手氣

當年cell research還不到3分的時候, 我所出了政策鼓勵發cr,一篇文章可以畢業兩個人。

現在。。 cr那發刊量,那IF, 不是CNS 送了外審的稿子他們不要,不是國內大牛出品不要。

一月一期,這期只收了6篇。 比Science translational還喪心病狂。雖然science translational一期只有三四篇,人家是周刊啊。。

當年的 autophagy, 也就兩三分。現在呢。。

國內是NC&>&>elife, 這邊是elife&>&> NC (僅限於生物狗)

而且,elife 文章的生命力遠長於NC。 那又怎麼樣呢 NC IF高啊。

不過NC發刊量同樣高。還好NC有個N字, 不然我覺得哪天也要掛了。

寒風中瑟瑟發抖,幾年的工作因為雜誌被定向爆破而不能參評,那感覺特么不能更酸爽了。。

不過也有個好消息就是,謠言倒逼真相,爆破倒逼晉陞。

慢慢的大家的品味也變成不以雜誌的影響因子論英雄

以單篇被引用率么。。

又是一個大坑。。


想了想,還是坦然面對吧,不匿了。

利益相關:2014年中旬發過一篇。

勤勤懇懇做了兩年多實驗,自覺文章水平至少達到5分水平,本來準備投Int J Cancer試試,因為沒做細胞系驗證一時半會投不了,看到Oncotarget 6分多,翻了翻發表的論文感覺質量都還不錯,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投過去了。兩個月後得到了審稿人比較積極的評價(2個審稿人),修改內容很少,激動之餘好好改了下,順利接收。從此得到了老闆高度評價。同時也是靠著這篇文章,成功得到後來美國外導的青眼,獲得invitational letter若干。

到2015年中旬,逛pubmed發現Oncotarget出現率越來越高,去WOS搜了下,發現雜誌發文量劇增,當時就覺得情況不妙。再到後來,雜誌變成雙周刊,出現大量水得一塌糊塗的文章,我就知道這雜誌很可能要坑。當時提醒老闆,這雜誌有鬼,以後讓學生不要投了,老闆不高興「你是投過的人,不能說這個話」。

2016年,老闆通訊郵箱收到前後兩份review request,老闆讓我幫忙一起審稿。兩篇文章都一塌糊塗,其中一篇有嚴重的造假嫌疑,我毫不猶豫兩個都拒,並在那篇造假的文章評論中很明確寫出我認為數據造假的實錘理由,沒想到這兩篇文章最後還是接收了,甚至都沒有返回二審!那時候我明白了,這雜誌遲早要完。

這一天總算來了,來得比我預計得稍微快一些。儘管之前未雨綢繆一下算是有了多手準備,不過因為很多都還沒到兌現的時候,現在還是受到了非常明顯的衝擊。這一系列的事算是讓我學習了下什麼叫要「榮辱不驚」。


前兩天給一個客戶設計一個ceRNA的課題,查來查去發現只有一篇Oncotarget的文章里有靶序列,正當我欣喜的開始自己研讀材料方法的時候發現,馬丹材料方法寫的根本就不是這個lncRNA……我當時就在風中凌亂了……


博士延畢何時了?四大神刊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

過往收錄今猶在,只是分數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 OT 不再留。

今天我收到一位粉絲的來信,他有篇文章被 ONCOTARGET 錄用了,在文章錄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心已是歷經諸多波瀾,今天徹底死心了。我將他的情況轉述如下,估計也戳中了好多人的淚點。大家投稿還需謹慎,不能抱著還好還好的心理。

初識 Oncotarget

筆者是曾投過 Oncotarget(簡稱 OT)雜誌的作者,文章在線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內心已是歷經諸多波瀾。回想 2016 年準備投稿之際,聽說 OT 常年分數高!審稿快!發行量廣!容易中!我懷揣著花了一年多心血(兩三分水平)的文章,抱有僥倖心理選擇了它。

編輯部處理挺快,兩三天即送外審。我心想文章水平和工作量顯然不夠五分,這期間便繼續補實驗。一個多月後,沒拒稿,編輯給了大修:第一位審稿人提了很多小問題,第二位傾向於拒稿,第三位認為補實驗後可以進一步考慮。

當時,內心幾分竊喜!繼續補做實驗,多加了兩組圖,和導師一起修改文章,找外教潤色。修回後一個月,文章接收了!

面對高額的版面費,我坐下來重新評估了當時的 OT:

  1. 年發文量幾千篇,相比 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Medicine,也還好;
  2. 國人發文比例 30%,也還好;
  3. 當時自引率不足 20%,也還好;
  4. 雜誌編委大牛多,甚至諾貝爾獎得者。自認為 OT 會是即將崛起的新秀雜誌!

繳費後的三個月,文章相繼在 pubmed、wos 上線。經補充實驗後修回的文章,整體有 3 分以上的水平,發表在一個喜慶的旗艦雜誌上,有種春風得意的感覺。

OT 墮落史

好景不長,聽到愈來愈多的傳言:OT 收很多非腫瘤類文章、縣醫院發 5 分雜誌、版面費上漲、編輯不尊重審稿人拒稿意見、水文泛濫……

我內心糾結,但還是找了理由安慰自己:

  1. OT 這樣做是想全面發展,加大發行量,應該的;
  2. 編輯不尊重審稿人意見?有些雜誌還不送外審呢,比如 BBRC,不照樣好好的;
  3. 現在大醫院越來越難發展,有科研人才去縣醫院正常呀;
  4. 雜誌編委大牛多,短時間出現點問題沒什麼,後面肯定能完善。

時光飛逝,直到 2017 年 9 月,爆出 OT 後續文章不再被 Medline 資料庫收錄,儘管有博人眼球者誇大成不被 Pubmed 收錄。雖然被 Medline 收錄不是必要的,但這顯然是一個預警信號,只希望主編能重視起來。

天不遂人願,10 月份左右,OT 居然成倍擴刊了!不得不說這個雜誌簡直有毒!儘管聽說審稿進一步嚴謹規範,審稿時間越來越長。最初的驚喜與期望,一步步變成當下的不安與失望,OT 如此墮落下去,兩年後定會如今日的《Medicine》一般,影響因子的斷崖式下滑!

這段風波過去後,已然淪為灌水期刊的 OT,口碑日益變差。我時不時關注雜誌主頁,看到文章整體質量的下滑,聽到新的風言風語,內心總是掛著些許擔憂。雖然 OT 的及時影響因子不錯,新的中科院分區也還好,但我的內心依然無法平靜。何以解憂,唯有繼續下一個課題。

風暴來襲

表面未有波瀾,實則暗流涌動。12 月份,關注到 WOS 一直沒更新 OT 的文章,直到元旦過後,有人慌了,雜誌不會出事了吧?

2018 年 1 月 5 日中午,最不願意發生的事情真發生了! 有 WOS 中國區技術人員郵件回復作者:2018 年後的 OT 文章將不再被 SCIE 收錄!通過科睿唯安官方電話 「4008822031」,再次確認。雜誌社也是才接到通知,確認 2017 年最後幾期將全部收錄,2018 年則有待爭取。OT 將被剔除的預警消息一傳十,十傳百,有人坐立不安,有人坐等好戲。

最焦慮的,莫過於近期稿件接收的作者們,尤其是 2018 年準備畢業的博士們。名校對於博士畢業的要求還是蠻高的:比如單篇 5 分,甚至兩篇 2 區文章等。

面對這個晴天霹靂,文章尚未 online 的作者,等不及最後的官方正式通知,已準備起草撤稿信,準備另謀出路。已經 online 的作者,則在積極聯繫雜誌社、主編和 WOS 官方,希望這是一個傳言,抑或有商討挽回的餘地。

雜誌社主編和作者們一致認為 WOS 不按常理出牌的處罰過於直接、過於嚴重:

  1. WOS 未提前數月通知雜誌社和作者;
  2. WOS 未給出剔除 OT 的正當理由,理由之一竟是中國人文章過多;
  3. OT 運營未觸及紅線,即便處罰,應當給予觀察期,而非直接剔除。

歷經一周時間,OT、作者、WOS 三方之間持續郵件、電話溝通,WOS 始終未給出有效回饋,最後幾日甚至停接電話。

有人臆測這背後或存在商業利益糾紛:WOS 作為一家商業公司,而 OT 通過版面費賺得盆滿缽滿,二者商業談判的破裂帶來了今日窘況。也有人臆測這背後或存在其他利益相關集團的排擠,甚至歧視……最終真相確不得而知。

筆者認為 OT 雜誌的運營現況,確實存在一定問題,但罪不當誅,有待 WOS 和 OT 雜誌共同給出最終合理解釋。

黑夜前的曙光

2018 年 1 月 11 日,迎來了一絲曙光:編輯答覆 Medline 資料庫正重新補錄 OT 的文章。儘管頁面存在「Pubmed not Medline」字樣,但至少已經開始重新添加了,有待日後進一步考證。

12 日上午,OT 官網主頁和推特上置頂發布了 WOS 表揚 OT 雜誌的話:Oncotarget as a RAISING STAR!

對此,眾人議論紛紛,這現象究竟是 WOS 與 OT 商談後的轉機,或是最後的迴光返照?

塵埃落定

1 月 16 日,查看 WOS 官網最新的目錄表單,發現 Oncotarget 已不復存在。一個昔日的腫瘤界新星期刊,幾年之間歷經此般大起大落(去年還是一區 TOP),有的人扼腕嘆息,有的人拍手叫好。

一本航母級國際醫學水刊的隕落,雜誌社、主編、作者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究其源頭,在於 OT 發文量的盲目擴張,而審稿把控又不夠嚴格,導致接收文章質量的嚴重下滑,同時並存一系列問題。高額的版面費,高分的影響因子,充斥著諸多水文,以及其他潛在的原因,終被槍打出頭鳥,昔日褒獎的話語成為今天別樣的諷刺。

那麼,OT 還有沒有可能重返 SCI 呢?有可能,但至少要 3 年後,才能重新申請收 SCI 期刊,最快也要 2021 年,經評估符合收錄標準時,將被重新收錄。

Oncotarget 未經鎮壓直接剔除,而其他三大神刊未受絲毫波及,有人埋怨 OT 沒有背景,SR 隸屬 NPG 旗下,Plos one 是 Plos 大集團的,Medicine 則是老刊物。這話也對,也不對,終須自己去體會。

最後,說到投文章,不一定非要選難度挺高的老牌雜誌,但一定要選個比較穩定的可靠雜誌,而非存在爭議的雜誌,以免自己長期的心血付諸東流!

那麼如何查詢雜誌最新收錄狀態?打開 clarivate 官網,操作如下:

最後,祝好運。(END)


期盼Plos One這種水刊也早點被踢掉。碩士期間拼了老命發了一篇25+頁的CCF B,評國獎的時候因為還未被SCI檢索錯過了評獎(一周後被檢索了,很遺憾)。學院里很多學生為了評國獎使勁水PLOS ONE或者所謂的中文核心。用幾頁或者十幾頁的文章成功拿下國獎。你問服不服,我tm真的服!


據不(xiao)可(dao)靠(路邊社)消息,ot的收款賬戶進入了外管局(天朝外匯管制喲)的重點監控名單。同時,因為ot的版面費非常高,遠超許多單位的版面費報銷上限,那麼問題來了:版面費是自掏(tao)腰包(qu)么?所以,ot被踢可能只是第一步,後面的諸位自由發揮好了。。。呵呵噠


認識的兩個人,寫了同辦公室的同事當suggested reviewer,居然都送過去審了。這種垃圾水刊,不出事才怪


某些教學醫院裡大把靠給領導代筆這種文章獲得相應回報的人。院里一幫子沒有常識的醫生把所謂的今天submit明天就accept奉若神明,尊稱其為科研達人


composite part B 會不會也了快了

聽說某主編口碑不太好喲


本實驗室最特么喜歡發onc,以後沒得發咯……


一向都是看到Oncotarget的文章就直接略過的……


不被SCIE收錄,就肯定不被SCI收錄是嗎?


郵件流出:SCI東家踢Oncotarget內部郵件曝光, 針對中國坐實!

有人給主編Blagosklonny 寫信了,主編說wos披露了幾個原因,其中一個就是接受中國人的文章太多了。


現在已經正式通知了么?這是要撤稿啊、、、、、、、、、


推薦閱讀:

PLOS ONE 因中國學者用詞不當做出撤稿的決定是否合理?
洛倫茲吸引子是如何畫出的?
中國學術論文數已經超過美國了,為什麼還有很多優秀的學生還要出國留學呢?
在APG III出現以後,依靠形態學建立的植物分類系統會被徹底拋棄嗎?
醫學生規培、住院醫、主治階段分別有哪些合法途徑增加收入?

TAG:科研 | 期刊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