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迎難而上,雨後天晴—海綿城市系列專題(5)

當前我國各大城市積極響應國家關於海綿城市建設的號召,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海綿城市的建設熱潮,但各試點城市在海綿城市建設實際推進的過程中,依舊面臨著不少的困難,直接影響了試點城市的建設效率。本文將就目前海綿城市建設中存在的難點和相應對策進行簡要探討,並介紹可適用于海綿城市建設的投資機會。

海綿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綠色海綿體」稀缺現象嚴重

當前我國許多大中型城市都面臨著「綠色海綿體」不足的局面。究其原因,與我國當前過熱的房地產市場脫不了干係。土地價格的持續攀升,使得愈來愈多的開發商為了牟取更高的利益,不斷地減少城市公共綠地規劃,硬質地面土地數量逐步增加,導致可以吸水的「綠色海綿體」嚴重稀缺,海綿城市建設缺少了基礎性的保障。

(2)社會公眾對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由於先天自然和後天利用不當的原因,我國長期以來都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人們一旦受到暴雨侵襲,習慣的反應就是加大雨水的排出量。大家對海綿城市的將雨水加以收集利用的理念並沒有深刻的認識。現在主要是政府和建設單位對海綿城市建設有很大的熱情。但社會公眾對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將會給海綿城市的建設進程帶來一定的阻礙。

(3)相關法規政策支持不完善

海綿城市建設對於我國而言,還是一個很新的概念,仍處於摸索階段。而且每個城市本身存在著較大差異,因此許多政策法規的實行必須逐步的推進,並在建設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對其進行適當調整。在沒有完善的政策法規支持下,海綿城市建設沒有標準的硬性要求,就可能導致一定的混亂,城市建設的力度和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4)科學研發落後影響海綿城市建設

海綿城市建設在我國仍處於起步階段,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模式,對很多模式的應用也停留在借鑒國外的一些做法。因此這需要我們用很長的一段時間去積累技術與經驗。而科技水平的相對滯後,專業性技術人才的匱乏,融資渠道較為單一,也是我國海綿城市建設的重大困難。

海綿城市建設中問題的相應對策

(1)有計劃地加大「綠色海綿體」建設

海綿城市建設要立足於自身發展實際,合理有效地制定計劃,逐步減少商業用房建設,不斷增加「綠色海綿體」面積,諸如建設公園綠地、路面透水鋪裝改造等。保證城市有充足的「綠色海綿體」能夠對雨水進行滲透,實現雨水回收和再利用。

(2)加大宣傳力度,增強社會公眾意識

宣傳海綿城市建設的科普知識,增強社會公眾對海綿城市的認知度,並意識到水資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海綿城市建設對城市生態建設的重要性。如果每個人都希望保護雨水資源,加大海綿城市建設力度,那麼我國海綿城市建設進程肯定會大大加快。

(3)加強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

國家應加強引導,完善政策綱領的指引,對我國海綿城市建設進行督促與鼓勵,促進雨水重複利用,幫助緩解我國缺水的現狀。對海綿城市進行規範化設計,將城市建設納入綠色發展的戰略框架。適當制定一些強制政策,引導海綿城市建設走向規範化、產業化的發展道路。

(4)加大科研資金投入,提升研發水平

國家應加大對海綿城市科研資金的投入力度,加大政府補貼,拓寬融資渠道,鼓勵先進技術的研發,加強相關技術人才的培養。同時,也應該積極借鑒西方發達國家海綿城市發展的模式,有選擇性地吸收和利用,建立示範性海綿城市工程。

海綿城市建設的投資機會

《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保守估計,按照我國5萬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每平方公里投資1.9億元,到2020年海綿投資總額將也達到1.9萬億。

儘管政府在不斷加大海綿城市財政補貼,但金額仍舊相對有限,因此國家鼓勵充分運用 PPP模式進行海綿城市建設,依靠社會資本來填補巨額的資金缺口,並對採用PPP模式達到一定比例的試點城市,給予原補助基數10%的額外獎勵。

作為第一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萍鄉市在採用PPP模式上做出了充分的部署。截至目前,萍鄉市已制定了《萍鄉市海綿城市試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確定了2015-2017海綿城市試點建設項目159個,計劃在3年內規劃建設32.98平方公里示範區,總投資46億元,擬採取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29億元。

如果說2015年是海綿城市建設布局與沉澱的一年,那2016年則是海綿城市加速推進的一年,加上「城市看海」危機頻繁出現和國家方面的堅決態度,海綿城市很有可能會引起一波投資熱潮,以下相關行業將集中受益。

(1) 園林、生態修復行業:各種景觀、園林技術與給排水工程技術巧妙融合,使工程項目隱藏在景觀中,提升城市美化度;

(2) 管道、滲水材料行業:吸水、蓄水、滲水需要城市道路儘可能採用透水材料鋪裝,完善配套的管網設施,這直接拉高了透水混凝土及管材的市場需求;

(3) 市政工程及污水處理行業:凈水方面對市政工程及污水處理會產生較大需求。

結語

我國城市雨水系統建設模式必然向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建設模式轉變。原有目標單一、高碳排放、高污染、粗放型的雨水排放模式註定將被取代。但這一轉變必然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工程,會面臨著方方面面的困難與挑戰,必須在城市建設原則,社會公眾理念,政策機制和專業人才隊伍培養等有重大改進。相信在我國政府和人民群眾共同的努力下,我們終將克服一切困難,讓海綿城市建設真正成為「美麗中國」的有力抓手和長效機制。

原文鏈接:【綠業匯】迎難而上,雨後天晴—海綿城市系列專題(5)


推薦閱讀:

朱迅說過在日本洗過廁所,水可以直接接來喝,真的假的?
人每天應該怎麼喝水?
娃哈哈的純凈水是最好的純凈水么?
如何把水拍(P)出質感?

TAG: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