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承擔風險,你到哪都差不多

文/沐丞

我之前在知乎上看過一篇文章,作者回答的問題是「月入十萬,難嗎?」,作者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大意是如果你只是打工,並沒有承擔公司經營的風險,那麼即便是你創造的價值遠遠超過你的收入這也是相對公平的。換句話說你得到的並不僅僅取決於你體力和腦力的付出,還要看你在這個工作中承擔的責任與風險,這個道理跟理財投資是相通的。

假如把本金看成是你的付出,年化收益率是你可能得到的收益比例,那麼你的本金越大最終可獲得的收入也是越大。但是年化收益率也代表著風險,數值越大,風險越高。如果是銀行的定期存款,年化收益率非常低,但是風險極小,除非出現銀行倒閉這種概率極小的事件,否則你將毫無疑問的可以在存款到期後拿到應得的利息收入。但是如果是投資股票,年化收益率或許非常高,但是伴隨的風險也極大,你有獲得高額投資回報的可能也有可能將本金損失得所剩無幾。

假設你有10萬元的本金,這10萬元你採取銀行5年定存的方式,按照現在3%左右的存款利率,5年之後最多只能得到1.5萬的利息收入。但是假如你將這10萬元用於投資股票,如果能選中一隻不斷升值的股票,那麼10萬元在5年之後或許可以達到100萬元,但是如果選的是一隻跌跌不休的股票,那麼5年之後你的本金可能就只剩下了1萬元。

在職場中也是類似的,你是一名打工者,做好自己的工作,每個月獲得工資,做得不開心了就跳槽,公司出現危機了就跳槽。甚至還在A公司工作的時候就開始去應聘B公司的職位,B公司一發Offer,立馬辭去A公司的工作。到B公司也是一樣的,如此往複,那麼從A公司或是B公司的角度來看,你承擔了什麼風險?

有的人會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比如好像在工作上付出了很多,為公司創造了很大的價值,也帶來了可觀的收益,但是為什麼自己的收入跟自己創造的價值不匹配呢?其實只要是正規的公司,你的薪資屬於市場行情範圍內,公司也沒有對你拖欠薪酬,那麼你的收入其實是跟你創造的價值是匹配的。這樣說或許很多人會不贊同,我自己現在也是一名打工者,我又何嘗不希望自己能得到更多的收入呢?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不難看出,公司的所有者幾乎承擔了經營上的全部風險,如果公司經營不善虧損了、倒閉了,作為打工者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另尋高就,甚至可以得到補償,但是對於公司的所有者不僅可能從此一貧如洗甚至會惹上官司,家中討債不斷。試問,作為一個打工者你可曾承擔了這樣的風險?

認識到這一點或許對那些跳槽頻繁的人有一些啟發,雖然每次跳槽可能會有待遇、職位上的提升,但是只要你是一個打工者,即便是職業經理人、公司高管,你所處的位置在某種意義上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你付出體力和腦力然後換來工資收入。即便你認為自己有多麼大的責任心,跟公司共存亡,但是你終究沒有真正意義上承擔公司經營的風險。沒有這個風險的承擔,你的收入即便節節攀升,你得到的仍然是比較小的比例。

你在工作上投入的腦力、體力以及你自身的知識技能、工作經驗就是你的本金,但是你是一名打工者還是一名公司所有者決定了你的收益率。作為打工者,你所承擔的風險小,因而收益率不會很高,如同銀行定期存款,想要獲得更高的收入只能是投入更多的本金。這就意味著你需要投入更多的腦力和體力,以及不斷提升自己的各方面技能,同時不斷積累工作經驗,這些本金上去了,為公司創造的價值更多了,收入自然也跟著上去。

很多人會羨慕那些創業成功的人,他們當中有人的確是獲得了可觀的收益,但是他們也可能是All in的投入,以及承擔了比打工者多出很多倍的風險才換來的。正是因為如此大的風險,創業成功的人只是極少數,未取得成功的人是大多數,而他們的損失也會比那些朝九晚五的打工者更為慘烈。

自由職業者也是類似,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比較「輕」的創業。而「自由」本身就是一種「風險」,選擇承擔這個風險可能會得到自由這樣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收益,但是也可能會給自己或家庭帶來入不敷出的窘境。

沒有什麼工作是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很大程度上都不過是自己的選擇。你選擇承擔很小的風險,那麼就去打工,只要你付出體力和腦力就能獲得穩定的收入,想要獲得更高的收入,那就投入更多的體力和腦力以及時間;你期望有更自由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就去當自由職業者,或許你能做得好,收益可觀,但是也要承擔收入微薄,甚至居無定所的風險;如果你選擇承擔更大的風險,期望獲得更大的收益,那麼就去創業,可能功成名就,富甲一方,也有極大可能虧得血本無歸。

如同理財投資,不承擔風險就很難獲得高的收益率,打工也是如此。有的人會覺得自己跳槽了一次,工資一下上漲了30%,甚至50%,或許你心裡美滋滋的,看上去也不錯,但是其實沒有很實質的變化,特別是當你的工資基數不高的時候。如果想通過打工提高收入,因為沒有風險這個槓桿,基本上就只有靠自己更多的辛苦投入,否則到哪裡都是差不多。

今日頭條簽約作家,簡書籤約作家,Linkedin專欄作家。

微信公眾號:沐丞的自由生活(ID:mucheng-life)

推薦閱讀:

文科女大學即將畢業,發現自己的真愛竟是工科,能轉型嗎?
省廣股份怎麼樣?有沒有必要去面試
是什麼因素,能激勵小米、360等大科技公司的工作強度這麼大?
有哪些與滑板相關的工作可以從事?
路透社(Reuters)實習的含金量如何?

TAG:职场 | 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