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鍛煉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

最近有家長向我諮詢:夫妻之間關於到底多表揚還是多批評孩子存在分歧,背後的理由一個是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一個是不能讓孩子玻璃心。到底怎樣更好呢? n

我想,這對父母的出發點都是希望孩子能更有能力面對困境或挑戰。

這個能力的內涵很廣,可以分為兩個層面,包括了基礎智力,身體能力,以及跟特定問題相關的「操作能力」;還有這對家長的分歧所聚焦的「心理能力」。

什麼是「操作能力」?

面對困境,孩子就像是掉進了一個坑,解決困境的具體「操作能力」,則像爬出這個坑所需要的梯子、繩子,以及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n

這些「爬出坑的必要條件」並不是孩子生下來就會的,學習和掌握的程度,在不同孩子、不同年齡段往往也不同。 n

當孩子處於困境中時,家長首先要評估的,就是孩子當前所具有的克服困難的能力,和能獲得的克服困難的幫助,是否足夠。 n

如果有一定的差距,那就要通過示範現教孩子一些方法,比如給孩子提供一些輔助工具,或者父母搭把手; n

如果這個差距大到孩子目前難以逾越,那麼這次就得父母直接幫助,並有意識地找機會鍛煉。

否則,孩子只能在坑裡絕望地哭泣:「臣妾做不到啊!」

什麼是「心理能力」?

面對困境時的心理能力,也是另外一個必備條件。

我把這個心理過程細分為三個方面。

1. 為什麼要「過去」?

「我為什麼要費這麼大的勁,吃這麼多的苦而爬過去呢?」n

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有句名言「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can bear almost any how」,意思是「一個人有值得活下去的原因,就能承受幾乎任何一種生活」。 n

而那個原因,就是心中追求的美好。 n

小了說,可以是為了最終彈出自己喜愛的曲子,而忍受的枯燥練習;大了說,可以是動亂年間一個母親為了養育孩子,而忍受被批鬥的屈辱而活下去。

這方面的能力,需要引導。

2. 我相信能「過去」

如果一個人過去的經歷告訴他,付出的努力幾乎總是化為泡影,以失敗告終的,那麼,他會非常容易放棄。 n

孩子需要體驗到很多次成功的經驗,幫助他建立自信,相信無論是爬過去還是熬過去,總是會脫離困境的。

這方面的能力,需要鼓勵和幫助。

3. 「過去」之前,我能忍受

在困境中,不論成年人還是孩子,一定會感受到壓力。 n

這時候,我們既需要有足夠的忍耐力來使得自己不會崩潰,或者中途放棄,也需要有富餘的忍耐力來保證,自己有足夠的心力以讓大腦和身體保留功能。 n

忍耐力是需要一次次地承受壓力來鍛煉的,就像練長跑一樣。 n

這方面的能力,需要循序漸進地放手。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呢?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培養抗挫折的心理能力呢? n

我的態度是:不需要特意「創造困境」,父母用好的親子關係,來陪伴孩子面對生活中的自然困境,並逐漸鬆手。

1. 好的親子關係什麼樣?

好的親子關係中,父母是孩子溫暖的安全港,是孩子自我價值感的來源。 n

孩子因為感覺到在父母心中自己是重要的,美好的,有價值的,於是形成一種「我是好的,爸爸媽媽是好的,這個世界也是好的」的信念。 n

心中有這樣的美好,於是孩子有了「承受艱難生活」的理由,也有了挺過去的希望和信心,更有了能幫孩子自己忍受壓力的慰藉。

2. 怎樣才是「陪伴孩子面對困境」?

這個要分兩方面來說,先說說怎樣的做法不對。n

陪伴孩子面對困境,那就不是自己成為孩子要面對的困境。 n

如果常用貶低和羞辱式的批評來給孩子「製造困境」,親子關係將會被破壞,於是,孩子克服困境的的心理能力也會被破壞。 n

陪伴孩子面對困境,那就不是完全把孩子保護在身後,替他面對困境。 n

這樣孩子沒有失敗的經驗,但也沒有自己成功的經驗。

那麼,到底怎樣才是「陪伴孩子面對困境」呢? n

陪伴孩子面對困境,是用父母的內心,陪伴孩子的內心。

n就像孩子生病了,父母會尋求醫療的處理,但溫暖、樂觀、平靜地陪伴孩子,去承受那一段難以加快的康復過程中的煎熬,而非焦急地渴望代替孩子承受這份煎熬。 n

就像孩子有了行為問題,不知道如何合適管理自己的行為就是孩子面臨的困境,父母會用必要的行為管理手段來幫助,但父母通過溫暖和接納的態度,陪伴孩子在行為被約束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憤怒,挫敗等情緒。 n

這背後的思想,就是面對孩子的問題,父母要看到:這個問題是父母陪伴孩子一起面對的問題,而孩子本身並不是問題。 n

那麼,在處理的過程中,即便是父母與孩子有行為上的碰撞,但父母在碰撞中針對的並不是孩子,孩子的人格是被保護的,情緒是被照顧和陪伴的。 n

3. 生活中的自然困境——不要太豐富! n

孩子每天的生活中自然就會碰到很多的困境,比如:

  • 小寶寶餓了、拉了,卻不知道怎麼告訴父母;

  • 上幼兒園,捨不得媽媽的分離焦慮;

  • 想要的東西,沒有辦法馬上得到;

  • 和小夥伴在一起,發現自己不是最受矚目的;

  • 失去了心愛的寵物;

  • 自己答應父母的事情沒有做到,需要承擔約定的責任;

  • 在社會上遇到不公平的對待

……

其實,鍛煉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生活中的自然困境豐富得不得了,既不需要在這些情境下過於保護、試圖通過直接干預來替孩子解決問題,也不需要刻意製造困境、為了鍛煉「抗挫折能力」而「鍛煉抗挫折能力」。 n

抗挫折能力,完全可以是培養孩子健康的行為習慣,尊重自己和他人,教孩子學會自己做選擇和承擔責任的過程中,得到的附帶收穫。 n

刻意製造的困境,會很容易讓孩子搞不清父母是給自己帶來傷害的人,還是給自己安全和力量的人,也搞不清自己克服這個困境和自己內心動力的因果聯繫。

4. 逐漸鬆手

孩子需要有一次次面對困境的成功經驗。

這裡說到的「成功」包含至少兩層意思:n

  • 既是成功地承受了這個過程的痛苦;

  • 也是成功地到達了快樂的彼岸。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父母陪伴孩子面對困境的時候,需要隨著孩子的成長,給孩子更多鍛煉的機會,又要隨時保護孩子,避免受到難以挽回的傷害。 n

想要把握好這個度,一方面最好能學習更多關於兒童普遍發展規律的知識,更重要的,則是在陪伴中了解到自己孩子的獨特性。

以上內容首發於「丁香醫生」丁香醫生 - 可信賴的醫療健康信息和服務

作者:陳實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查看原文:如何鍛煉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
推薦閱讀:

寫給成年人的童話(父母書單)
請救救更多藍白黑的孩子
為什麼同樣乖巧懂事漂亮,多多不如夏天受歡迎,甚至被網友謾罵?
碰見很乖的小孩是什麼體驗?
父母如何自己教孩子學英語?

TAG:挫折 | 儿童教育 | 儿童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