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當孩子問「為什麼」時,你是怎麼回答的?原來該這麼做

作者:毛志傑

孩子從小就是一張白紙,他們的知識就是從一個個「為什麼」中獲得的。面對孩子沒完沒了的「為什麼」,不同的家長會有不同的回答方式,而不同的回答方式或許就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一種家長是「厭煩型」。現在的孩子可不簡單,問出的「為什麼」都很有水平,要回答上來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估計不少家長曾都在孩子 「為什麼」的追問下「顏面掃地」。有的家長在回答不出來問題時就不免有些「惱羞成怒」,再加上自身水平有限,又找不到合適的回答,就會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殊不知,這樣的情緒將會關閉孩子接受知識的大門。因為,孩子的每一個「為什麼」背後,都是一次絕佳的家庭教育的好機會。

另一種家長是「有問必答型」。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會十分詳細地做出解答。但是這樣的家長可能沒有意識到這麼一個潛在的問題:讓孩子得到答案的過程太簡單了。雖然回答了問題,但是缺少了通過啟發引導讓孩子主動思考的過程,這樣會讓孩子一直處於「為什麼」的無限循環中,而不知道自己去為這個「為什麼」主動尋找答案。

第三種家長是「循循善誘型」。這需要家長自身注重充電,具備豐富的知識,不僅可以輕鬆應對孩子千奇百怪的「為什麼」,而且,還能通過引導在交流問答中讓孩子自己尋找到答案。這樣,孩子不僅僅學習到了知識,還養成了自主思考的習慣,再遇到「為什麼」時,就會自己先思考。因為,孩子遲早要離開家長,遲早要自己面對學習、生活乃至生活中的困惑,而自主思考的能力和習慣卻是要從小養成。這也是家庭教育的責任。

我的孩子從小都愛看書,也經常提出些含金量很高的「為什麼」。一天,他問我:「為什麼要學習普通話?」

我並沒有簡單地給出答案,而是先講了「方言」的文化傳承,以及「統一文字」的歷史淵源,然後,讓他根據我所說的這些資料自己回答「為什麼要學習普通話?」

有了豐富的資料以及思路後,他很快就發揮出了自己的答案:「有利於不同地區的人進行交流、溝通,使人們更團結、更富裕!」

雖然答案比較簡單,但卻是經過自主思考得到的。我對他的答案大加讚賞,他也很有成就感。如今,雖然他剛剛小學畢業,但已經很有自己的主見和思路了。

可能有的家長會說,問的問題我也不知道,怎麼辦?百度啊!現在手機上網這麼方便,什麼問題回答不了?關鍵是家長要有這份耐心和認真。面對孩子越來越有難度的「為什麼」,我有很多答案也是網上搜索到的,這也是一個和孩子共同學習的過程。

孩子的健康成長其實主要是來自於家庭教育。有很多家長都寄希望於孩子在學校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都希望老師能培養自己的孩子成材,這是不太現實的。

因為,老師上課面對的是幾十名孩子,不可能像家長這樣的「二對一」。其實,這也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優勢。只有保證優質的家庭教育,才能將孩子培養的更優秀!

作為家長一定要明白:課本知識屬於標準化知識,如果不知道靈活運用,反而會禁錮孩子的觀點和思維。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則是來自於日常生活中許許多多的「為什麼」!

(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請「關注」!)

推薦閱讀:

一個孩子的話有多麼不能讓人相信?
家長可以不經孩子允許就拆封錄取通知書嗎?
為何日本的小孩如此自立?背後原因讓人深思
好孩子、壞孩子的標準到底是什麼?不僅僅是考試成績
BBC又來開孩子眼界了丨自然科學愛好者必備資源

TAG: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