鮟鱇魚|顏值為負的情況下,如何機智勇敢地面對人生
看過《海賊王-黃金之心》的小夥伴們是否還記得這位增加大家心理陰影面積的「燈籠大人人人人~」?
(圖片來源:愛奇藝)燈籠大人一開啟洪荒之力,小夥伴們都嚇尿了。(圖片來源:愛奇藝)
所以,各位看客請扶穩坐好,因為這一次我們就要說的就是這位可怕的「燈籠大人」,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鮟鱇魚~(圖片來源:http://pinterest.com)令人印象深刻的外貌鮟鱇魚是個大家族,包括16科265種魚,但是它們有個共同特點:令人印象深刻的外貌。作者試圖以窮盡式搜索的方式找尋鮟鱇魚稍微端莊一點的定妝照,並奮力使用美圖秀秀給它們磨皮美白,都無濟於事。
( 鮟鱇魚可能會長成這些奇幻的樣子。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有些深海鮟鱇魚還會把自己cosplay成岩石,雖然真正的岩石通常不帶「天線」。
(圖片來源:http://bbc.co.uk) 還有一些鮟鱇魚好像需要一位理髮師。(圖片來源:divephotoguide.com, 作者:Selmeczi Daniel)這是心力交瘁的作者找到的處於顏值巔峰的一隻鮟鱇魚,已經儘力了,攤手~(圖片來源:http://etsy.com)
機智的姜太公鮟鱇魚不能成為海洋界的「寧澤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們的嘴實在太大了,大到了慘絕人寰的程度。鮟鱇魚的下顎和胃有很好的伸縮性,魚骨細而富於彈性,所以它們可以吃下自身體積兩倍的食物。為了美食,它們毅然放棄了顏值。
(媽媽說,對人應該面帶微笑,呵呵。圖片來源:http://azula.com/anglerfish/。知乎貌似無法放gif,看動圖請見【日料棧】原文)然而,問題來了。大多數品種的鮟鱇魚游泳能力弱爆了,並不能在海洋中迅速捕獵,有些生活在海底的鮟鱇魚甚至主要靠胸鰭爬行(作為一隻魚情何以堪……)。以這樣的速度,即使鮟鱇君嘴再大,似乎也沒辦法追到獵物哦,除了愛葛優躺的比目魚。(呃,活捉一隻顫抖的比目魚……。圖片來源:youtube/Z-BbpaNXbxg。知乎貌似無法放gif,看動圖請見【日料棧】原文)早在19世紀,科學家們就開始研究角鮟鱇的生活習性。但是他們發現找到的研究對象總是雌性,那麼爸爸去哪了呢?科學家們一邊吃著鮟鱇魚,一邊困惑地研究了一百年。
(圖片來源:jaredillustrations.ch/category/blog/)1922年,冰島生物學家Bjarni Saemundsson發現了一隻雌性角鮟鱇身上依附著兩條小鮟鱇魚,他懷疑這兩條魚是幼年的鮟鱇魚,可是又覺得這種「啃老」的狀態很難被合理解釋。到了1924年,腦洞很大的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人員Charles Tate Regan終於意識到依附在雌性鮟鱇魚身上的小鮟鱇魚並不是幼魚,而是成年雄!性!鮟!鱇!魚!。科學家們之所以在過去一百年都沒有發現雄性角鮟鱇,是因為他們萬萬沒想到不同性別的鮟鱇魚長相有那麼不同。
(雄性鮟鱇魚們依附在雌性鮟鱇魚身上。圖片來源:http://slideshare.net)雄性角鮟鱇的身材比雌性角鮟鱇小數倍,頭頂沒有釣竿,也沒有彪悍的大嘴,它們所擁有的只是捕捉雌性信息素和生物光的超凡能力。它們一生唯一的信仰就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自己的女票。然後,它們咬住雌性鮟鱇魚的皮膚,釋放酶來消化自己的身體和對方的皮膚,最終兩者血管相連,成功合體,雄性消化掉自己大部分肉體,包括魚鰭、內臟、腦之類(有了愛情,還要腦子幹嘛~),只剩下精巢留給女神隨時取用。(圖片來源:http://theoatmeal.com/comics/angler)你可能覺得這就是傳說中的凄美愛情,不遠萬里,為愛而來,掏空自我,與子偕老。然而,故事的另一面其實很現實。因為沒有釣竿和大嘴,雄性角鮟鱇獵食能力約等於零,它們從出生就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人生唯一的翻身機會就是傍上一隻雌性角鮟鱇,然後它們便可以過上一段心寬體胖、高枕無憂的生活,雖然到最後腦子、身體什麼的都沒了,但是相比在早早橫屍海底沒人疼的單身雄性角鮟鱇,這才是人生贏家。(圖片來源:http://brokeneye3.deviantart.com)
在深海生活的角鮟鱇想遇到一枚異性並不容易(單身汪們流下兩行清淚~),所以為了物種的延續形成了這樣奇葩的求偶機制,霸氣的雌性角鮟鱇並不追求一夫一妻制,多條雄性角鮟鱇依附於雌性角鮟鱇的情況也不罕見。但在和異性相遇並沒有那麼艱難的鮟鱇魚物種中,有些雌魚和雄魚只是在求偶期保持短暫的依附關係,有些則一直保持獨立性。超越時代和愛的美味說了那麼多可怕的事,嚇壞了的寶寶們還是和我一起從海底世界爬出來,說說在日本吃鮟鱇魚的事兒吧~
日本素有「關西河豚,關東鮟鱇」(終於找到了在寫完河豚之後寫鮟鱇的樸素邏輯~)的說法,鮟鱇魚深受關東人民喜愛。江戶時代,在日本被稱為五大珍味的「三鳥二魚」(鶴、雲雀、鷭【黑水雞】、鯛魚、鮟鱇魚),就包括鮟鱇魚。(圖片來源:食貼)日本人食用的鮟鱇魚主要是黃鮟鱇(キアンコウ)和黑鮟鱇(クツアンコウ)兩種。它們長得只是丑,並不奇幻,讓大家失望了。Warning:以下4枚鮟鱇魚生活照可能會給人帶來視覺傷害,如有不適感請迅速將手機扔出窗外~~~
(黃鮟鱇魚。圖片來源:http://zukan-bouz.com)黃鮟鱇體長1.5米左右,體色偏黃褐色,以北日本居多;而黑鮟鱇體長1米左右,體色偏暗褐色,以南日本居多。市場上黃鮟鱇魚佔大多數,也被稱為本鮟鱇。(黑鮟鱇魚。圖片來源:http://naxnet.or.jp)鮟鱇魚界一向是陰盛陽衰的局面,黃鮟鱇雄性也比雌性身體小很多,雌性在20~30kg重,而雄性只有5~10kg。雖然黃鮟鱇並不是像角鮟鱇那樣終生依附雌性的物種,但市場上看到的主要也是雌性,品嘗到魚白的機會很少。 日本鮟鱇魚的漁獲期包括5-7月和10-2月兩個時期,冬季鮟鱇魚最為肥美,漁獲量較多,價格也會飆升到夏季的5倍,是品嘗鮟鱇魚的最佳時令。 鮟鱇魚的名產地包括福島縣、茨城縣、千葉縣、山口縣、青森縣等地。(青森縣風間浦的鮟鱇魚祭。圖片來源:http://masakari-maturi.com)
離吃到鮟鱇魚只有一兩步之遙了,可是,這些大怪獸處理起來一點也不服帖,需要特殊技能才可以搞定它們。鮟鱇身體龐大,體表布滿粘液,不容易在案板上操作,所以日本料理人想出了「吊切」的方法,用掛鉤將魚口吊起,從魚口中注入大量的水撐起魚身,剝離魚皮、取出內臟、切割魚肉,這樣既容易操作,又可以妥善取出完整的內臟,因為鮟鱇魚內臟也是很料理中的重頭戲。(茨城縣大洗的鮟鱇魚吊切。圖片來源:http://jyouhokusys.livedoor.biz)鮟鱇魚可以製作成刺身。活殺之後經過36小時熟成的鮟鱇魚肉鮮味進一步釋放,帶有彈性的肉質也很有特色。此外,炸鮟鱇魚、照燒鮟鱇魚也是常見的鮟鱇魚料理。(鮟鱇魚刺身。圖片來源:http://tsukijigo.cocolog-nifty.com)漫漫冬夜,除了吃一頓河豚火鍋之外,鮟鱇魚火鍋也是治癒系之選,而且相比河豚火鍋,鮟鱇魚火鍋似乎內容要豐富得多。鮟鱇魚火鍋里會用「鮟鱇魚七寶」加蔬菜和高湯熬制。鮟鱇魚七寶包括魚肉、魚鰭、魚皮、魚肝、卵巢、魚胃、魚鰓肉。(鮟鱇魚火鍋,啊,好多蔥啊~~圖片來源:http://r.gnavi.co.jp)(鮟鱇魚七寶。圖片來源:http://isohara.co.jp)魚鰓肉是鮟鱇魚比較有特色的部位,因為鮟鱇魚本來就是臉和嘴很大的魚。魚類中身材比例正常的鯛魚魚鰓肉占身體總重量的2%左右,但鮟鱇魚魚鰓肉可以占身體總重量的11%左右。(鮟鱇魚鰓肉。圖片來源:http://amanaimages.com)鮟鱇魚鍋有兩種打開方式。在鮟鱇魚的重要產地茨城縣,鮟鱇魚火鍋是重口味的代名詞。當地人先將鮟鱇魚肝在鍋里煎出油,再用肝油和味噌製作的「濁汁(どぶ汁)」為火鍋調味,顏色呈現醉人的金黃色。據說「濁汁」的做法來自當地漁民,因為冬季出海寂寞空虛冷,漁民便發明這樣的做法,既方便省水(鮟鱇魚自身含水量約為85%),又能提供高能食物。(茨城鮟鱇魚鍋。圖片來源:http://ibarakiguide.jp)在其他地方,鮟鱇魚火鍋的正常打開方式是以味噌或醬油調味,以味噌調味的做法更為平民化,而以醬油調味則是料亭喜愛的清雅風格。無論哪種,最終和河豚火鍋一樣,還是要加上米飯、做成雜炊才不辜負一鍋膠原蛋白。(東京伊勢源的鮟鱇魚火鍋。圖片來源:http://r-tsushin.com)始創於1830年的東京老鋪伊勢源(いせ源)是日本經營鮟鱇魚料理最有名的專門店之一。它們用來自津輕海峽的鮟鱇魚,經過活殺處理(活殺可以延緩屍僵出現和抑制鮮味流失)和吊切,再以日式高湯為湯底,用醬油調味來製作鮟鱇魚火鍋。提到伊勢源的鮟鱇魚火鍋,料理評論家服部幸應曾說:「這是超越了時代和愛的美味,一下子俘獲了江戶之子的心。」(伊勢源。圖片來源:http://r-tsushin.com)從上文關於「濁汁」的描述我們可以知道鮟鱇魚肝是重口味版鮟鱇魚火鍋的靈魂,而鮟鱇魚肝本身也是做法多樣、味道銷魂的食物。在日本,秋風呼嘯之時人們就開始排隊到海鮮市場買鮟鱇魚肝了。有的魚店會直接售賣蒸熟的魚肝,客人買回家佐酒,再舒暢不過。鮟鱇魚肝有如鵝肝般的細滑豐腴感,時常搭配醋汁、小蔥、蘿蔔泥、山葵解膩。(鮟鱇魚肝。圖片來源:http://hitosara.com)鮟鱇魚肝還可以煮熟搭配味噌、酒、味霖、小蔥等調味料做成「拌魚肝(とも和え)」。(とも和え。圖片來源:http://amanaimages.com)為什麼鮟鱇魚肝會這麼討人喜歡呢?因為它有秒殺其他一切魚肝的脂肪含量。相比紅肉魚藏脂肪於肉身之中,白身魚的脂肪往往會存儲於肝臟之中,而對於喜歡在深海守株待兔、食物來源並不穩定的鮟鱇魚來說在肝臟儲存足夠的脂肪尤為重要。鮟鱇魚肝的脂肪含量真的高到讓人心驚肉跳,每100g鮟鱇魚肝中含41.9g脂肪,41.5g水和10g蛋白質,這就不難理解鮟鱇魚肝為何有如此細滑柔嫩的質感,也不難理解它為什麼被稱為「海中肥鵝肝」了。(不要吃我,我還只是個孩子!!!圖片來源:http://azula.com/anglerfish/。知乎貌似無法放gif,看動圖請見【日料棧】原文)(以上文字內容為本人原創,原載於公眾號【日料棧】;圖片來自網路;本棧助理編輯小嚶、鬼塚達摩對本文有重要貢獻。如需轉載請聯繫公眾號【日料棧】或ryori@robaiter.com)推薦閱讀:
※日本料理的背後的那些調味料
※不會日語也能在日本點菜|居酒屋篇
※小青龍、牡丹蝦、鰲蝦、北極貝、象拔蚌們是怎樣成為刺身的?
※小寒食譜|《俠飯》料理之豬肉生薑燒
※傳 One to Watch
TAG:日本料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