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寫在 Uber 無人車即將上路之際
編者按:這幾天筆者在死摳一個問題:卡蘭尼克是正常人嗎?或者乾脆點兒,他是人嗎?他怎麼就有本事隔三差五把個科技圈兒抖三抖,然後旁若無人地繼續悶頭暴走?他這樣的動靜,不怕驚醒已故的喬布斯嗎?對了,那個當初沒有投資優步的尤里·米爾納,是不是至今都在「別有幽愁暗恨生」?
優步要上路了。不,我不是在夢囈,我是說,優步的無人車要上路了(嚴格來說應該是「載客路測」)。 我當然知道這是 3 天前的舊聞,國內媒體在爭相報道後已趨於沉寂,大家都在坐等 8 天后的上路反饋;但你打開 Google 看看吧,國外媒體仍然是嘈雜一片,叫人隔著太平洋都不得安生。尤為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嘈雜聲中還夾雜著一絲怨嘆:唉……不知又有多少人要失業了……
不是聲討的聲討
外媒們的記憶有時好得不像話——這次就是這樣。首先,他們集體還原了優步數年前的自畫像,提醒人們當時優步十足一副「跟哥干,月入小一萬」的牛氣嘴臉;同時又扒出了大當家卡蘭尼克曾經的豪言壯語:2014 年年底,他放言稱優步將在12個月內為全球增加逾 100 萬個工作崗位;2015 年年初,他又遊說歐洲各大城市,稱只要放優步進來,他們就能在一年內給全歐新增 5 萬個工作崗位。
言猶在耳,優步卻要「無人」了。難怪外媒們在心不在焉地鼓掌之時,紛紛筆走龍蛇地暗示:卡蘭尼克,你似乎食言了。非但如此,你這招「突飛猛進」還有可能導致大量司機失業。你把大票大票想要增加收入的人誘入你的地盤,讓他們為你開疆拓土,待你羽翼漸豐後,你就不要他們了。在種種描寫中,最高妙的當屬這一段:
「獲悉這一消息後,我腦海里立刻浮現出一幅畫面:一位單身母親坐在那兒;手機上的優步 App 靜靜閃爍卻始終沒有一單接入;一滴淚沿著她的面頰滾滾而下……最終,她退出 App 起身回家,走向冰箱里那份廉價的冷凍快餐。而此時,卡蘭尼克卻在某個角落露出了微微一笑。」
——Motherboard 作者 Jason Koebler
夠冷也夠辣。
算來優步這次遭遇「討伐」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它在全球共有 150 萬個註冊司機,並且僅在美國就有 60 萬個。即將上演的匹茲堡路測似乎已向世人發出宣告:一場前所未有的司機失業潮將席捲全球,而優步就是叩響發令槍的人。
三百多年前人們對機器的敵意,如今換個對象在美國小規模復活了
不得不提的,是司機們此刻的眾生相,為此,英國《衛報》走上街頭,實地採訪了匹茲堡當地的司機們。不出意料,他們得到了如下答案:
「我以為還得再過幾年,等我退休了才會看到無人計程車上路。真沒想到這一切來得那麼快。」
——60 歲的優步專職女司機 Cynthia Ingram
「似乎我們就是被借來用用而已……新技術一來,我們就得讓位了。」
——41 歲的優步兼職司機 Rob Judge
在 Facebook 上,優步和 Lyft 司機們共建了一個小組,這兩天,該小組迎來了吐槽高峰期:
「我說,咱們先去酗酒,然後跑那些無人車上『憑闌一吐』……下位乘客保證又驚又喜!」
——司機甲
「還不如趴橋上等著,看見無人車過來了就兜頭潑一桶黑漆!」
——司機乙
當然,大部分司機只是想過過嘴癮而已。但有句名言說的好:語言是思想的載體,所以可以斷定,這些人起碼希望發生些小插曲,來推遲後果的發生。
這種情緒像什麼?像數百年前在工業革命期間產業工人對機器的仇恨是不是?活脫脫就是後者的縮微型翻版嘛。
卡蘭尼克的申辯
當外媒 Business Insider 把司機們的擔憂拋給卡蘭尼克時,他對著話筒給出了如下回答:
「首先,司機的替換是個長期過程,所以工作機會不會說沒就沒。其次,未來(優步)投放的無人車肯定會大大增加,同時司機的需求量也會增長——因為無人車肯定會碰到處理不了的情況,所以乘客們暫時還需要司機的保駕護航。打個比方說,如果(優步)投放 100 萬輛無人車的話,差不多要配備 5 萬到 10 萬位司機,所以我不認為司機崗位量會被迅速削減。相反,我覺得到最後,當我們都步入自動化世界之後,許多新崗位會應運而生。你想想看,要維持一個無人車隊的正常運轉得需要多少人啊?」
—— 卡蘭尼克
那麼,現實究竟是什麼?
第一,做優步司機的確可以糊口,但,也僅僅是「可以糊口」罷了。上文提到的 Cynthia Ingram 已經為優步全職工作了 3 年,她每月掙到的錢也就是剛剛夠花。如果你覺得這還不夠殘酷,看看 Buzzfeed 今年 6 月根據優步外泄的內部文件給出的分析結果吧:扣除油費等之後,優步司機每小時能掙 8.77 到 13.17 美元(不同城市結果不同),比沃爾瑪普通員工的時薪還低,並且沒有任何員工福利。而且,就算火力全開,一個人一天又能開幾小時的車?所以,如果不是非靠優步活命的話,就安靜接受它的「拋棄」吧。媒體也不必大張旗鼓地怨嘆,畢竟優步沒有許過什麼美好未來給司機們對不對?雖然,它曾經給過他們很美好的暗示……
Give Rides,Get Cash
接單,拿錢
第二,失業潮一定會來,雖然不會來勢洶湧,但也絕不會像卡蘭尼克說得那樣輕巧。無人駕駛將來一定會大行其道的一大理由是:它比有人駕駛便宜多了。公平點講,加快在這方面的研發速度是優步的必經之路,不然,它有可能活不過 20 年。反過來,它的彎道超車也將倒逼谷歌、福特、特斯拉等快馬加鞭。最終,在現有巨頭和未知新秀的圍追堵截下,傳統駕駛方式會越來越無立足之地,各國汽車保有量也會逐漸下降。這種情況下,下述結局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一、大量司機要被迫轉行,就連現在吃香的長途貨運司機也不例外;二、與汽車相關的許多行業,包括買賣、保養、維修甚至保險等等,其業績都會大幅縮水,最終導致相關從業人員的大量失業與轉行;三、沒錯,無人駕駛會催生出許多新興行業,但目前許多技能低下又缺乏學習能力與條件的人,將與此無緣。譬如上文提到的那位 60 歲的女司機,她的未來將不在卡蘭尼克的考慮範圍內。
而這一切就在不遠處向我們招手,它的到來將勢不可當。所以,難怪一向不知手下留情的媒體,這次的「討伐」全都無力得像一聲嘆息。
題圖來自 http://Observer.com,文中插圖來自 http://rydely.com
作者:EmmaCare
求報道、談合作請添加「tuoniaoreport」為微信好友。
聲明:鴕鳥電台所有發布內容均為原創或授權發布,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文章作者以及來源:鴕鳥電台(微信:鴕鳥FM),任何不尊重原創的行為鴕鳥電台都將進行責任追究。
推薦閱讀:
※中國有哪些運營模式跟 Uber 相似的打車服務,發展狀況如何?
※Uber 在世界各地都遇到了本土競爭者並被捲入價格戰,Uber 會堅持長戰線消耗戰嗎?這是無奈之舉嗎?
※怎麼可以投訴優步?
※Uber推拼車服務,市場前景如何?
※如何分析 2017 年初以來「滴滴出行」打車難、打車貴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