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53年,一個老人,一座教堂

前些天,我在開眼上看了一個視頻,被震撼到了。

一位西班牙老人,今年90歲,他做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他蓋了一座教堂。

53年,這個虔誠的基督徒只做了一件事,憑藉一己之力。

「我開始鍵這座天主教堂的時候,街上的人都說我瘋了。他們不相信我會全身心投入到其中,我就是要證明他們都錯了。」

老人出生在1925年,38歲的時候,他決定蓋一座教堂,到今天,教堂已經頗具規模。

每天,老人仍然會起早收拾砂石料。

吃的東西簡單到不能再簡單。

老人坦誠,到現在教堂並沒有完工,他也是一把年紀,干不動了。

他捨棄了一切,甚至包括自己的房子。

但他不會放棄。

他說,希望自己死後,這座天主教堂可以交到神的手中。

可您是否知道,您正在做的,就是一件神的事情啊。

————————

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關乎信仰,關乎信念。小野二郎做了半個世紀壽司。半個世紀做一件事情,成為「壽司之神」。反過來想想現在的我們,你還會花多長時間,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

讀一篇深度文章,需要15分鐘,然而不到兩分鐘你的微信就響了,轉過去回消息,然後開始刷朋友圈。文章呢?忘了,或者說放棄了。

細想想,現在我們的生活簡直令人驚悚。我們每星期獲取的信息量,比一名17世紀的英格蘭鄉村婦女一輩子獲得的信息量還多,且這個差距還在呈倍數增長。龐大而瑣碎的信息,把我們的生活拆分成了以分鐘甚至秒鐘為單位的碎片。

小時候,一堂課集中30分鐘注意力不是問題。而現在,即便是一個只有15分鐘的短會議,都要掏出四五次手機。很多時候不是手機在震,而是心在飄。

工作中,我們享受被人打攪,我們不在乎手頭的事情被打斷。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我們的潛意識中只是在給自己做不成一件事找個理由吧。

「哼,最關鍵的時候被ta叫走了!」

「那麼多雜事壓到頭上,這項目怎麼做好?」

現在,一篇3000字以上的文章就被稱為「長文慎入」。現在,視頻超過3分鐘,跳出率高得嚇人。現在,「看一下午書」已經成了朋友圈裡的生活;現在,「太長不看」成為讀者們高傲的借口。

可我們不知道,「太長不看」的背後,是自己的生活或許已經支離破碎。我們每天豐富多彩,其實是浮游嬉戲;我們每天忙忙碌碌,其實是疲於應付;我們抱怨時間太少,其實是借口太多。

一個可怕的趨勢:碎片化的生活、注意力難以集中,導致內容跟著越來越短小、碎片化;內容越發碎片,反過來促使我們的注意力也越來越短,對新刺激的需求越來越頻繁……如此惡性循環下去……

「5分鐘學會……」、「一圖讀懂……」、「1分鐘解讀娛樂圈」、「30秒帶你看新車」……

我們現在的生活,真的在用秒計算啊!

可以回想一下,這樣的生活下,你憑藉一己之力,又做出過什麼有意義的事情呢?

真希望自己能拿出一年的時間,只做好一件事情。

————————

最後,堅持一字一字看到這裡的,恭喜你在忍受我無聊的文字前提下堅持了3分鐘。(不知有沒有注意,我分了N多段文字,沒有一段敢超過100字)


推薦閱讀:

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把過去的規矩學好
願景與夢想
2015年你最後悔做過的事情是什麼,你學到了什麼經驗教訓?
直女被女同表白的時候,會感到不舒服嗎?
興趣廣泛而無一精擅是不是一種悲哀?

TAG:工匠精神 | 人生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