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布線前必讀!搞懂家庭影院5.1、7.1聲道數是怎麼回事

儘管雙聲道立體聲的音質和聲場效果大大好於單聲道,但在家庭影院應用方面,它的局限性也暴露了出來。雙聲道立體聲系統只能再現一個二維平面的空間感,即整個聲場是平平地擺在我們面前,並不能讓我們有置身其中的現場感。

當然,由於在音樂會現場,觀眾原本就是坐在台下的,而樂隊演奏人員則位於舞台之上,立體聲所能再現的這種簡單的聲場方位感與現場音樂會的方位感是基本符合的,因而它仍能滿足欣賞需求。但是,在欣賞影片時,整體聲場全方位的三維空間感無疑可以給觀眾一種鮮活的,置身於其中的臨場感,因此,多聲道技術也開始發展起來。

2.0也被稱為立體聲。立體聲,就是指具有立體感的聲音。自然界發出的聲音是立體聲,但如果我們把這些立體聲經記錄、放大等處理後而重放時,所有的聲音都從一個揚聲器放出來,這種重放聲(與原聲源相比)就不是立體的了。這時由於各種聲音都從同一個揚聲器發出,原來的空間感(特別是聲群的空間分布感)也消失了。這種重放聲稱為單聲。如果從記錄到重放整個系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原發聲的空間感(不可能完全恢復)。那麼,這種具有一定程度的方位層次感等空間分布特性的重放聲,稱為音響技術中的立體聲。

我們經常聽的CD唱片、MP3、APE,都屬於立體聲的範疇,他需要兩個音箱才能回放出全部信息。而2.1則是2.0重放時的一個變形方式——2.1把重放中最難處理的低音,單獨用了一個聲道來回放,這個聲道的載體就叫低音炮。

實際上,多聲道也經歷了3.0、4.0、5.0、5.1最初的時代,是DVD中的AC3和DTS編碼,最早把我們帶入了5.1聲道時代。5.1聲道的錄製是非常複雜的,錄音師要採集各種材料,然後以全手工的方式混合在一起,再分別錄入5.1聲道的各個音軌之中。5.1的主要載體是DVD電影和DVD唱片(DVD audio,主要錄製5.1 LPCM為主)。

一般來說,在大部分電影中,中置聲道將會回放百分之90的對白,而立箱負責前面的聲場構建,環繞負責兩側的聲場構建 。

很多人喜歡在5.1時代說後環這個名字,這是因為他們想當然的把5.1負責後面聲場的環繞想成了後環。但實際,這兩個箱子並不是放在後面,他們在功放設置中一般叫surround或者side surround。沒錯,準確的說,他們是側環。

5.1最大的問題,是因為後方沒有實體音箱,而人耳對後方的聲音又特別不敏感。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杜比公司推出了一個基於Dolby digital5.1的升級版本Dolby Digital EX,DTS則推出了對應的DTS ES,這兩者都是6.1的編碼格式。

杜比Dolby Digital EX就是在杜比5.1基礎上增加了一個後置環繞,增加的我們可以認為是「後中置」,這樣完成了從杜比5.1六聲道向杜比6.1七聲道的升級。有了這個後置中央聲道,我們欣賞大片時可以用身心感受後置左右聲道之間的重要過渡和暗示信號,從而體會到真實的現場感,用一個詞來形容就叫做身臨其境。目前支持杜比數字EX的影片已有不少,如《飄流者》《角鬥士》《星戰前轉》《魔戒指環王》。

DTS-ES稱為「擴展環繞聲」,分為DTS-ES分離6.1及矩陣6.1兩種,DTS-ES 是DTS5.1聲道的增強版。當DTS-ES分離6.1解碼時,解碼器將DTS信號的核心部分與擴展部分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利用算術減法可恢復出環繞左/右聲道,環繞中置(又稱背環繞中置)是直接解碼而得,因此可產生完全分離的6.1聲場。而矩陣6.1解碼時只考慮信號的核心部分,忽略了擴展部分,但由於採用了DTS的專利後處理ES矩陣模塊,仍然能產生6.1「擴展環繞」聲場。簡單的說,就是一個是原始錄音中就有的6.1,一個是基於演算法算出來的6.1。

而在藍光機沒有出來之前,杜比trueHD和DTS HD發布之前,當時的7.1聲道都是基於5.1或6.1的原始錄音,然後用功放的演算法升級為7.1聲道重放。所以,當時的兩個後置環繞一般在擺位上都比較靠近。那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是一個聲道。

次世代是日語中即將來臨的時代,由於家庭影院的功放換代最先往往都是從日本四大功放——天龍、馬蘭士、安橋和先鋒開始。於是,在藍光音視頻升級的過程中,音頻終於從數據量和原始錄音聲道數上的突破,讓7.1聲道的DTS HD和Dolby tureHD披上了次世代音軌的稱號。這是歷史上真正的,原始7.1聲道的家庭影院格式,是真正的突破。而DTS公司也出了對應的格式DTS HD。

接著,我們來理一下思路,以後的後置聲道也稱為後置中央聲道,可以用Surround Back來統一稱呼。隨然在後來也有通過電腦模擬出來的Surround back L和Surround Back R,但他們基本上都是從兩個側面的環繞分別抽取的聲音。而基於Dolby tureHD和DTS HD的Surround Back L和Surround Back R, 是真正完全分離的。所以他們在擺位上,再也沒有要盡量靠近一說了。

當聲道在繼續進步的時候,有一個瓶頸出現了——以前所有的錄音都是基於聲道的,錄音師要考慮每一個聲道要出什麼時候 ,然後再構成一個整體。如果只有5.1,那要簡單一些。而做成7.1已經很複雜,所以即便是有了7.1聲道的格式,依然有很多電影只做5.1。如果再升一級,做9.1或11.1呢?先不談製作難度,原始音軌在壓縮前龐大的數據量就把人搞瘋了。於是,有一種新的混音技術出現了,基於對像。

基於對像是相對於之前基於聲道來講的說活,以前是基於聲道,你要做5.1,就每個聲道去混音,你要混6個分別送到5.1聲道中。如果是7.1那麼就要混8個。而基於對像則是,我不考慮你用多少個聲道回放,我只管電影中會出現哪些聲音,然後給這些聲音定出坐標和運動軌跡。

然後,你用的多少聲道的家庭影院,功放自動運算,把這些聲音分別送到相應的聲道放出來就行了。杜比ATMOS全景聲就是第一個運作這個技術的格式,同時為了讓聲音更逼真更有帶入感,杜比ATMOS還加入了頭頂上的天空聲道。

好吧,如果你還是沒懂,我用做飯打個最簡單的比喻。比如我今天要做五菜一湯(5.1),那麼我要分別準備五個菜和湯的配料,然後一個一個用鍋來炒,然後分別裝盤。

而現在,我搞到一台非常神奇的機器,這個機器能一口氣幫我做十一菜一湯(7.1.4)。而我要做的,就是把做這些菜和湯的所有配菜調料都準備好,然後按照一定的規範扔到這個機器裡面去。接下來,機器會自動把這些菜分配成十一菜一湯出來。

神奇的機器便是杜比全景聲,上面中的音床和對象,就是做菜的原料們

上面講的,用鍋燒出來的五菜一湯,就是基於聲道的傳統5.1和7.1的音軌格式。而神奇的機器,就是基於對像的全新格式,像現在的杜比ATMOS和DTS X都是這樣的技術。並且,7.1.4這樣的格式也才僅僅只是起步。隨著家庭影院功放的進步(盤子增加),他可以把聲音分配到更多的聲道。下面,我們放上杜比全景聲,最常見的幾種擺點陣圖。

最高的杜比全景聲家用標準是34個聲道,如下圖。

寫在最後

相信看了今天的文章,不管是5.1、7.1還是全景聲應該怎麼擺位,大家都應該明白了。在此我只提醒一點——如果是沙發靠牆的用戶,就不要去追求7.1的後環繞了,如果音箱和聽音位拉出不距離的話,是沒有用的。

我和我的夥伴致力於幫助願意學習、熱愛電影、希望搭建出適合自己的專業家庭影院的朋友。如果你是這樣的人,我和250位同樣熱愛家庭影院的朋友願意一起幫助你實現夢想。同時,我也能幫助你找到價格優惠的靠譜好設備。如果我的描述正好符合你的需要,就果斷添加微信號(flxxxery),我們聊聊吧。
推薦閱讀:

TAG:家庭影院 | 私人影院 | 71声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