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堅持一個小時不看手機嗎?|Power of Meditation
文|西京 簡單心理內容實驗室
編輯|簡小單 簡單心理官方編輯
我是一個冥想(Meditation)的新手,第一次接觸冥想的時候是在香港——那時的我正處於一個極度焦慮的時期:一個24歲的即將面臨研究生畢業年輕人,卻始終沒想清楚自己要做什麼。究竟是留港還是回內地?是做媒體還是從事互聯網?諸多此類的問題時刻盤旋在腦海中,逼得人煩躁不已。
湊巧的是,我第一個接觸到的冥想項目正是簡里里錄製的冥想音頻——我用自己單身一輩子這件事做賭咒,這不是廣告,是真的。??
而後事情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第一次嘗試冥想時,我甚至特意找了個室友不在的時機,以此塑造一些儀式感。然後我端坐在那不到8平米的公寓的小書桌前,在椅子背上放了一個小靠墊,讓自己更舒服一點。我面前是一扇窗戶,外面是盡在咫尺的另一幢建築——香港的建築總是很近很密,讓人胸悶。
接著冥想音頻里的引導語響起:「現在,閉上你的眼睛」。——於是我閉上眼睛,期待著把自己從這座城市裡抽離。30秒後,我的嘗試宣告失敗——因為我覺得自己很傻。真的太傻了。想像一下,你像個和尚似的坐在那裡,不動不語,期待腦海里發生一些奇蹟。真的有用嗎?
我試著繼續努力。我的意識跟隨著指引回到體內,開始關注自己的呼吸,然後是脖子,鼻尖,雙腳……接著我遇到了第二個障礙——我總是走神。在我本應關注自己的鼻尖時候,我開始懷念我本科的「狐朋狗友」們,想念那一排排的啤酒和烤肉。
這樣的情況周轉反覆著。我一邊走神,一邊跟著引導冥想。我努力呼氣吸氣,將注意力轉而向外,聽著窗外的喧鬧聲,汽車的馬達,行人的絮語,風吹過樹葉的娑娑聲。慢慢地,我似乎進入了狀態。
10分鐘過去後,我從冥想的世界裡回來。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但似乎又發生了很多。很明顯的,在這次冥想的後半程里,我比以往更關注。睜開眼睛時,我深深地呼了一口氣,伸了個懶腰,感覺腦袋一片清明。
當時我幽幽地想,感覺還不錯!挺幸福的。
此後的那一段時間,我就像個做早課的小和尚一樣,在連續10天的時間裡,跟著音頻做完了10期的冥想。每天就花10分鐘的時間,有時候是早上,有時候是晚上睡覺前。我遇到的那些阻礙,也慢慢地變少了。
冥想讓我感到放鬆和幸福。後來我跟室友說我在做冥想。他皺著眉頭想了一下,問:「打坐,念經?」
我說不是,不過有點類似。但他依舊無法理解做冥想的感受,於是我這麼解釋的:「比方說,我們是不是常常在周末去港島最南端找一些人少的海灘看看風景?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釋放壓力,放鬆心情。」
「 換句話說,我在家裡做冥想,幾乎就等同於每天都出去看了一次大海吹了一次海風。心情特別舒服——唯一的區別是,我在家裡就能完成這個過程。」
後來的故事是,我慢慢的捱過了那一段煎熬期。畢業之後我來到了北京——另一座忙碌而常常焦慮的城市。神奇的是,我在這裡發現,冥想變得超乎我想像地流行。
如同冥想在美國在矽谷的風靡一樣,越來越多的自我探索活動中出現了冥想的蹤影。寺廟裡有冥想、禪修、打坐的課程,都市白領里興起了各種各樣冥想的小團體。如果一個時尚雜誌在提倡新型自我放鬆方式時漏掉了冥想這個選擇,那幾乎就顯得有點OUT(過時)了。
而實踐冥想這個行為也是非常的簡單。你不需要什麼特別的裝備,不需要多麼專業的空間。你只需要一個椅子或一張床。甚至在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冥想指引訓練後 ,你自己都可以直接開始進入冥想的階段。
但是,如果讓一個冥想初學者從一開始就學習靜坐3小時,腦袋放空——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一般而言,最簡單的學習冥想的方式是從講注意力專註在呼吸上開始——這也是冥想中最普遍的一種實踐形式——專註冥想。
專註冥想的要義非常簡單:集中專註於某一點——可能是觀察你的呼吸,或盯著某個物體。你將你的意識投射到某個特定物體上,通過這個過程,你能提高自己的專註力。
當然,因為冥想的涵義非常豐富,其實踐方法也互相交錯,所以有時候在正念、冥想等各種定義上,大家會有所爭論。而一些特別高階的冥想,其內涵和實踐方式也是極其複雜的。
但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而言,我更關注如何利用最簡單的冥想讓自己專註、快樂。冥想大面積流行的另一個背景音是:我們越來越焦慮,越來越不快樂。我們每天都需要面對著忙碌的工作,擁擠的交通,長時間的通勤與各種各樣情緒壓力。而冥想,就像是在那層高壓中掀開小小的一口,探個頭進去,找個自己的一個舒緩空間。
而你要做的,就是在起床後,在睡覺前,甚至在工作中,逃離朋友圈,手機,電腦和人群,和自己呆十分鐘。
何樂而不為呢?
回到冥想本身。專業地說,冥想是一種讓你遠離紛繁的思緒,將注意力放在當下的一種練習。在不同的國度、文化與宗教背景下,冥想也呈現出多種多樣的方式,如瑜伽,禪修,打坐等等——甚至有人列出了多達25種的冥想方式。
在最初,當我用「就像去大海上吹了一次海風」這句話來形容冥想的感受時,我是純粹地有感而發。但在後來深入了解冥想的過程中,我發現這種感受是對的。因為從腦科學的角度出發,冥想的確是能直接對人的大腦產生影響的。
在科學家的研究中,當人處於冥想狀態中時,大腦對外界信息的處理速度會下降。大腦的很多區域,如額葉,頂葉,丘腦的活動狀態都會減弱,情緒強度會變低,也因此,你會感受到專註與放鬆。
Headspace網站還列舉了以下幾點關於冥想的益處,允許我粗暴地引用一下:
改善壓力:神經系統科學家研究發現,在你進行冥想時,大腦會發生一些物理性的改變——儘管你自己意識不到這一點。但冥想的確激活了里大腦中的「休息與消化」系統,幫助改善你的壓力管理。
緩解焦慮:一項從163項研究里得出的結論是,正念冥想對於改善人的壓力與焦慮有著全面的積極作用。同時,對那些患有真正的焦慮症(臨床意義上的)的人而言,90%的人通過做冥想,可以大幅度的降低自己的焦慮程度。
提升專註力:神經系統科學家實驗發現,在經過11個小時的冥想後,練習者大腦中負責管理專註力與自控力的部分發生了結構性的改變。同那些不做冥想的人相比,經受過冥想練習的人能夠更長時間地專註於工作任務上,且較少開小差。
提高創新力:進行冥想時,你的發散思維會得到提升,促進各種新點子的產生。同時,冥想可以影響你的意識,幫你在進行創新工作時過濾掉種種干擾因素。
促進親密關係:研究發現,夫妻和情侶之間通過做冥想,可以提升婚姻和交流質量。冥想讓你更舒適地與自己相處,這讓促使別人能夠更好地與你相處,你也會欣喜地發現,你可以更容易地接受他們。
從東南亞到歐美,冥想的流行與風靡超乎了很多人的想像。就像跑步和健身成為崇尚健康的人的新型「宗教信仰」一樣,冥想正成為內觀、自省、健康的新代名詞之一。
而停駐在冥想盡頭的,則是人們對於專註與幸福的不懈追求。你,是否也是這個追求大軍中的一員呢?
如果你也過冥想的感受與經歷,歡迎留言分享給我們哦~
「 只有當下,沒有過去、未來。」
——微博 @簡單心理 J 室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