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深度剖析:我到底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原創)

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穩定的工作,不但讓你樂於其中,還能獲得高於同齡人的報酬,這就是一份好工作。

好工作需要自己去挖掘,在找工作之前,最需要確定的,則是自己適合什麼工作。今天你我們就來做個最全面和最專業的解答,看完此篇,你就再也不會糾結於自己適合什麼工作了。我們先來看下大多數人都不懂的三個「真理」。

愛好 ≠ 工作

愛好絕不等同於工作。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點,這也是找工作時,最容易犯的錯誤。

「我到底該找什麼樣的工作呢?」「這不是我喜歡的工作!」「我也不喜歡我的專業」——這是我們最常聽到的抱怨。

我們統計過,大概40%的在職人士,根本搞不清楚自己適合做什麼工作。他們的事業在愛好、專業、理想和現實四者之間徘徊,對未來很迷茫。應屆畢業生,則更加迷茫,對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工作非常篤定的,少之又少。

「你適合什麼工作?」工作五年內大多數人不能回答,甚至90%的應屆畢業生說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問他(她)當初為何選這個專業,答覆是「我爸填的志願」「我媽給我選的專業」,剩下的會說「瞎填的!」

先搞清楚你適合什麼工作,這是找工作的前提,也是整個職業生涯發展的基礎。此時,大多數人會說「我喜歡做教師」「我想做醫生」「我要做公務員」「我準備進銀行」「我對人事行政工作特別感興趣」……

請記住:工作是商業社會中為企業機器服務的一顆螺絲釘,是單位為了做生意賺錢而設置的勞動崗位,而愛好是為了滿足你個人興趣而暫時存在的喜好。兩者所依附的載體完全不同,目的則更是背道而馳。千萬不要愛上你的工作,否則工作會很快離你而去。

工作和愛好是完全兩碼事,大多數不知道,對於剛開始工作的人來說,更是如此,他們的第一句話不是告訴你他們喜歡什麼樣的工作,就是自問「我到底喜歡什麼樣的工作?」

愛好這個東西,實際上是個習慣,一個花了時間和精力並有了感情的事物。比方說應屆畢業生總是喜歡找專業相關工作,儘管他並不願意從事自己的專業,這就更加重了未來工作方向的不確定性。將工作往自己的專業上去死搬硬套,即使套不成能有點靠邊也好,這就是想讓工作來滿足自己對專業的愛好。

剛進入一個單位,要起英文名,一半以上的人會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中文名來音譯出一個英文名,過一段時間又後悔自己當初太「俗」了。其實,我們很多愛好並不徹底,而是某某道聽途說的榜樣力量對自己產生了強大的誘惑,有時它並不是個愛好而是一種嚮往,嚮往又是啥呢?不曾擁有但想得到的追求之心。

很多人都說自己喜歡人事或者行政工作,而具體人事和行政有什麼區別,他們各自的工作執掌是什麼,卻鮮有人能說得出。在他們的印象中人事的主要工作就是招人,不斷找人來面試。實際上一旦做了人事,很快就會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不久又要重新定義自己的愛好,重新選擇工作,這就落入不斷追求和不斷改弦易轍的死循環。

愛好,我們每個人都有,但千萬不要將之理解成滿足你個人愛好的那份工作,實際上那工作根本就不存在。同樣,當你一份工作得心應手,在單位遊刃有餘之時,也要記得千萬不要愛上你的工作。工作就是工作,為單位勞作來滿足單位和企業運營的需要,愛好是滿足你私人快感的一種利己主義的追求,前者為老闆和股東服務,後者以滿足私慾為宗旨,兩者的動機格格不入。從時效性來說,愛好是暫時的,而工作卻是一輩子的事。

愛好,存在於你工作之外的生活和你的內心之中,而專業則在教會你如何學習的學校里,沒有哪個工作能滿足你的愛好,就跟沒有哪個技能可以滿足你的專業一樣。當你愛上你的工作,就跟你厭惡你的工作一樣,這種感情同樣不可取。將「我喜歡什麼樣的工作」改成「我適合什麼樣的工作」,這才是在中國找工作的先決條件。

專業 ≠ 工作

十年來,我接觸過上萬個大學畢業生,「我不喜歡我的專業」就是他們開口說的第一句話。說來也奇怪,中國的學生有近90%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不錯,是父母幫你選的,父母代替你做了你的主,但大多數父母在你畢業後卻並不能幫你安排工作,中國父母的溺愛變成了錯愛。

中國的這種「學生不喜歡自己專業」的奇怪現象,卻是一個普遍通例。這也是個失誤,大多數年輕人需要花費至少五年的時間去彌補,這長達五年的試錯時間,就是失誤的成本。更有甚者,比方之前我就碰到一個35歲的美女朋友芒果,她都畢業工作10年了,還是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芒果目前身在廣州,找了若干人諮詢過了,仍然無解。

芒果的專業是信息工程,本科畢業後,換了不下十份工作,有父母介紹的,有親朋推薦的,也有自己投遞簡歷通過陌生面試找到的,但好景都不長。她做過護士,後來改做外貿員,還曾經在一家地方國企做過出納,進一家民企做過倉庫保管員,後來考了報關員卻沒找到報關員的工作,去年參加了語言培訓班,目前失業,準備做軟體工程師,俗稱「碼農」。這期間她還開了個淘寶店,但生意不好,太花時間,關了。偶爾炒炒股,就沒賺過錢。

工作經歷描述之後,她就開始盯著問「我到底適合什麼工作?」她說做過MBTI性格測試,但仍然一頭霧水,不知道自己適合啥工作。畢業10年的人大多已經度過職業迷茫期,對適合自己的行業和企業以及工作職務,大多有了較為明確的定義。對於她這種情況確實有點棘手,而且芒果性格保守猶豫,至今未婚,男朋友也不固定。

我試著找出了多位跟芒果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再追蹤到跟她同血型的人,看到了一個規律,這些人目前大多做著類似的工作。原來還有這個規律!總結了一下發給她一封郵件,建議她先找一份合適的主業工作,然後主業穩定的同時去開拓和發展副業,並在主副業發展之中多接觸人和社會,儘快找到終生伴侶。這是一個合理的工作計劃,芒果聽後開心不已,幾個月過去了,不斷發信息來報喜,關於工作的、生活的。

芒果本科專業信息工程,學的啥,早被她忘到了九霄雲外,專業對她來說,從來就不是工作,再說這專業是在90年底末大學擴招期間產生的,現在還是否存在,不得而知。每年每月都有專業和行業被淘汰,學校里學的大多數情況下不會是你面試的這家企業要的,所以,所謂「專業對口」的估計沒幾個,剛畢業如果有,以後也會不對口起來。

性格 ≠ 工作

西方的MBTI等職業性格測試,在相對充分發揮個人性格的社會中有用,根據個人的性格特性,推算出適合的崗位和職務。但,這套在中國顯然不適用,算出你性格適合做醫生,你就能做醫生了?還算出你適合做法官,適合做公務員,適合做銀行家,你就真信以為真了?

「什麼山上唱什麼歌」,這裡是中國,性格測試理論行不通,我們只能在現有的軟硬體基礎上針對個人所處的環境,謀取自己能找到的工作,以後才能談職業發展,這才是靠譜的。你再去看看中國目前的性格大師,比方說樂嘉,他自己是不是崇洋媚外年紀輕輕去外國闖蕩想移民的?結果含辛茹苦奮鬥了20年都不能定居,鎩羽而歸回來找了關係上了「非誠勿擾」才混出來的?你再仔細看下他的性格色彩是不是絕大多數抄襲的歐洲已有的性格學說書籍?自己靠關係上位卻在國內兜售騙人的性格學說,這不是漢奸行為是什麼?

2016年大學應屆畢業生又創新高,765萬,因為畢業生就業率低,所以學校會提出一個「先就業後擇業」的理論,並且鼓吹「每一個畢業生都要有一份職業規劃」,更是扯淡。學生都沒進入社會,不知道工作是啥樣,如何做職業規劃?都沒見過水的人,你讓他寫個計劃「如何做游泳冠軍」?結果就是學生花了幾百上千去做性格測試,讓套用西方職業規劃理論的機構賺了錢,做了性格測試後更不知道找啥工作,更迷茫。

「我國際貿易專業畢業,喜歡旅遊,人也外向,剛開始想找自己喜歡的導遊工作;但看到有同學進了外貿公司,我又捨不得自己的專業了,儘管學校里沒學到啥;現在花了1500塊,學校推薦的這家職業規劃公司,幫我算出來說我適合做醫生、演員和法務工作者……暈,我越來越迷糊了,這啥工作啊,折騰了半年也沒能找到其中一個,結果我叔叔介紹我去老家一個小企業做出納了,目前我正在考會計證。」

目前,西方的性格測試理論,在中國是無解的,行不通。國內照搬西方的職業規劃公司,以及每個城市專門發放那種初級中級高級人才資格證書的職業規劃機構,只不過是個傀儡,不能解決個人職業發展的本質問題,也不能幫人找到合適的工作,這可能也是中國至今未出現一家知名職業規劃公司的原因。

在以「關係」為主的中國職場,那些性格測試「算」出來的你的性格,對你在中國的職業發展於事無補,只能讓你更加迷糊。在中國的工作,必須基於中國現實的共性,這是個人事業發展的基礎,有別於西方側重於個人性格的職業理論。你的工作,更存在於社會共性之下,卻不是你的性格發展的結果。

首先,中國當今的財富觀,更側重於存量資產而非增量資產,這就給了每個人不同的起點,很多崗位和就業機會你可以通過先天繼承或者關係運用去取得,而不是能者居之或者你認為適合就給你那麼簡單。就比方說國企事業單位的正式崗位,基本不對外公開招聘,大多數人是沒辦法進去的。

其次,中國的文化,是屬於側重集體主義精神而忽視個人需求的亞太文化,幾千年的歷史延承下來的,是主要以家族管理和家長製為主的社會道德約束機制,結合幾十年以來體現社會主義集體意志的法律法規,使得個人的工作屈從於社會的需要,至少也是家庭的需要,而個人的性格則放到最後考慮。

接著,中國一直以來側重記憶的教育方式、高考等選拔制度、戶口等社會壁壘,以及養老、醫療、住房等保障制度都從源頭阻礙和否決了大多數個人可以自由選擇工作的機會。在這樣的社會,你靠性格去找工作,簡直就是笑話,想得再生動,也不過是空中樓閣。

最後,生存的壓力不可小覷。在當代的中國,稅收、房價、物價等生存壓力,深入到每個人工作和生活的細枝末節,強大的生存壓力壓倒了任何體現你個人性格的職業需求。工作主要為了生存,而不是生活。在一個側重生存而非生活的社會,其個人的事業必定建立在自己能養活自己的現實之上,物質基礎尚不能解決的情況之下,你去突出側重個人性格的工作,只能是與虎謀皮。

我有個女學生,網名叫「分分鐘翻盤」,代表她古怪精靈說變就變的野蠻女友性格,愛好多樣,但大學四年沒能換專業一直學著父母給她選的化工專業,儘管她對這專業極其抵制。畢業後誤打誤撞,找了家德資企業做起了小會計。剛工作滿一年,單位突然中止勞務合同,「翻盤」失業了。儘管對會計工作越發厭惡,然而她並沒有選擇其它工作,而是報復性地一晚投遞了5600份簡歷,目標職位還是會計。

可愛調皮個性滿滿的93年女孩,一直以來也沒能根據自己的愛好、專業和性格來找工作,可以判斷她此後的職業生涯也許都跟這三者不沾邊,這就是現實,更是最為普遍的例子。可見,在中國找工作,首先得擯棄性格測試理論;其次,承認社會共性,這是能否發展工作的「必選項」,你繞也繞不開;第三,生存的壓力是我們就業和職業發展的基調。

工作並不是去迎合你的專業,也不是強調你的性格,更不是去滿足你的愛好。

什麼工作適合我呢?

每個人都主要生活在一個地方或者一個國度,時間跨度算你80年,其中大概40年屬於職業時間。你別說你只要10年就不工作了,吹牛不上稅。那麼,這40年的職業生涯如何發展呢?咱該做啥工作呢?什麼才是適合我的工作?

大家現在就自己去挖掘出答案,不信你自己挑選任何一個現在事業成功的熟人,來看下他和她是如何成功的。找10個這樣的人觀察一下,你會發現成功的事業須要具備如下三個要素中的至少一個:⑴關係;⑵資歷;⑶學歷。當然,如果你三者全都具備,那成功的工作和事業對你來說,就近在咫尺。

靠關係能找到的合適工作,就是適合你的工作。

關係,是我們個人對外的一種聯繫,屬於客觀存在,有大小和多少之分,可以發展、開拓,也可以部分結束。

十年前的香港商界「小超人」李澤楷,沒有首富老爹李嘉誠的支持,他的事業飛得起來不?恐怕早就遍體鱗傷了。當今的富二代網紅王思聰,沒有其新晉首富老爸王健林,能成為「國民老公」?估計還在哪個網吧里打遊戲,在網上冒充下高富帥呢。

當然,我們不鼓勵這種先天的關係,而要鼓勵一種積極地自食其力並突破重圍改進事業的精神和方法,投胎不可複製,而總結和運用好方法,則可以複製。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對一個人的評價過分追求他的投胎、出生、膚色或者長相,而不是尊敬這個人後天的勤奮、努力、上進、才能以及孜孜以求的鑽研精神,那這個民族也將岌岌可危。

你的社會關係和職場關係都可以不斷積累,即時一開始你是「孤家寡人」自稱啥關係也沒有。但關係能介紹或者能幫你推薦的工作,顯然你不會拒絕,還暗自慶幸。無論如何,至少給你提供了一個好的就業機會,儘管後面的關係須要你自己去開拓和維護。君不見福布斯排行榜中,大多數還是白手起家的?好的工作一開始可以靠關係,後面則靠自己去發展關係。

靠資歷才能找到的工作,就是適合你的工作。

資歷是社會對我們職場人士的認可,也代表個人在行業以及這個單位甚至某個部門的資格,我們通常講這人「老資格」,就是說的資歷,他或者她資格老,那麼你就相形見絀。

我們投簡歷的時候,對方在職位要求上就寫著「3年工作經驗優先」,這裡的3年工作經驗就是指的行業資歷。換句話來講,所有應屆畢業生就都欠缺資歷,因為沒有工作經驗。新單位的人事小姐也會問你要一份你原來單位的離職證明,並且對你進行背景調查,這就是在鑒定你工作資歷的真偽。

工作以後我們會發現同事中,有來了很多年的老員工,也有入職不久的,更有跟自己一同報到的新人。入職早的當然比入職晚的人在這個公司更加有優勢,資格更「老」,這就是老員工的資歷。

你也會常被年齡比自己小的人面試,不是對方能力比你強多少,而是因為他比你早進入這家公司,在這裡他的資歷比你老。在一起工作幾年後,你通過良好的表現比別人工作上更勝一籌,你的資歷就比其他同事更強。

在經理離職後,如果老闆不是從你們當中提拔一個上來,而是從別的部門空降一個領導過來,甚至外招一個資深人士來領導你們,這是因為:內部空降的在這個公司的資歷更強,外部招聘的在行業內資歷更深。同時,也說明你們的資歷在老闆看來都還尚淺,沒有達到被提拔的要求。

資歷在具體工作中,主要指的就是資格和經驗,所以你最好儘可能多的積累自己持久的行業經驗,這樣可以增加你職業發展的籌碼。你在一家企業中待一段時間,才能摸清裡面的人際關係,也才知道企業和各自部門是如何運作的,當你成為一個老司機的時候你自然有著更強的資歷。不跳槽實際上就是保留資歷的一種方法,而一旦你換了新工作,在資歷方面你大多數情況下要重頭再來。好在行業經驗這樣的資歷還會有用,甚至你在這個行業資歷深厚經驗豐富,你可以成為別人挖牆腳的目標,可見資歷對於工作至關重要。

靠你的學歷和學識能找到的工作,是適合你的工作。

學歷,起到敲門磚的作用,她不僅僅指書面的證書文憑,還包括履歷和證書以及特有的學識,很多草根創業者現在已經是上市公司大老闆了,他仍然是個小學文憑,但他的學識卻很驚人。

在同樣關係背景和同等資歷的情況下,學歷高的往往容易勝出獲取這份工作。關係和資歷都有賴於跟人交往與外界接觸,唯有學歷這個要素是可以通過你自己單獨努力來取得的,讀取更高的學歷主要靠自己。很多人明明學歷不高卻還不注重學歷,所謂破罐子破摔,每每碰到對學歷有要求的時候都避而遠之,抱怨老天沒給自己機會,這實際上要歸咎於自身不夠努力。

即使爹娘當初沒能供你上學讀取好的學歷,即使你自己上學時沒用功沒能取得高的文憑,你為何在工作後自己不去做出努力讀取更高的學歷呢?如果嫌時間不夠,說「為時已晚」的話,那你職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的時間還不夠你去取得學歷?恐怕當你20歲以小學文化開始工作的時候就注意學歷培養的話,即使按照最慢的進程,到你40歲的時候博士學位也應該到手了,更何況當今職場對於學歷的主要要求不過大專和本科。

學歷因素對我們工作的影響,貫穿整個職場的始末。毫無疑問,靠學歷獲取的工作是你應得的,也是合適的工作,你早已為此付出了成本。我們也一直在跟自己的同學比較工資,比較彼此的事業發展,因為同學的學歷是一樣的,或明或暗,實際上我們內心早已承認:符合學歷的工作,才是適合自己的工作。

如果你職場發展順風順水,有個高學歷錦上添花不是更好?很多人會說,我們不要唯學歷而論,「學歷不代表學識」「文憑不代表水平」。是的,理論上確實如此。但是,在企業的招聘職位描述中,人家已經註明「本科以上學歷,碩士優先」,那麼你大專學歷肯定是失去這個機會了,簡歷投了也是白搭。

最常見的,有人說自己只有中專學歷,現在是「三無人員」,無學歷、無背景、無好的工作經驗,此後怨天尤人。實際上中專也是學歷,此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在找工作過程中放大後面的工作經驗,先暫時找份合適的工作,然而長期來看還是要去讀取一個更高的大專或本科學歷,然後再謀職場的發展。

古今中外都是重視學歷的,學歷不僅僅是職場的敲門磚,她更是在職人士孜孜以求的晉陞砝碼。至少,在談判工資的時候,在加薪晉級之時,你的手裡多了一張好牌。你也看到新聞報道了,上海已經有近300位碩士做了城管,儘管專業知識毫無用武之地,但碩士生還是趨之若鶩去爭取城管的工作機會。你以為城管是鬧著玩的?這可是公務員待遇。不用說三道四,靠著學歷爭取而來的工作,無可厚非。

強調社會因素對個人就業和工作的影響,這是在中國發展職業的不二法則,你別不承認。西方的性格理論以及目前中國的職業規劃機構,出發點是個人的性格,100%針對個人性格的開發和所謂能力的提升,純粹扯淡,本身能力就已經不夠,客觀環境制約太多,你還提出更多對個人的要求。所謂「選擇比努力重要」,這才是在中國的事實。

在中國的職場,必須跟客觀環境相結合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取得職業生涯的突破,你才能安心去上班。本身壓力就很大,連工作都難找,才來找你幫忙,沒想到你給了我更大的壓力,要你做個啥規劃?「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性格跟工作有毛關係?我缺什麼你不給,我僅有的你還要拿去,這是什麼狗屁性格測試?物理碩士去做城管,納米專業博士去考公務員,你為何還在強調你的專業?再說你大學裡專業上學到了什麼?大學也是混得吧!

記住,在中國,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工作?能夠利用自己的關係、資歷、學歷中任意一條才能獲得的工作機會,就是當下適合你的工作,如果三者都能用到,那就是你最適合的工作。所謂的愛好、專業、性格,滾一邊去。

本篇是對「我到底適合啥工作」這個問題最深刻最全面的原創總結。很多方法和職場道理,也寓意其中。

weixin.qq.com/r/eDrA2In (二維碼自動識別)

weixin.qq.com/r/Wjtje9f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如何快速地知道自己的優點?
為什麼很多人在網路上活潑開朗,現實中卻靦腆羞澀、不善交際?
怎樣區分老實與懦弱?
如何區分懦弱與不卑不亢?
人們為什麼普遍喜歡性格外向的人?

TAG:求职 | 性格 | 大学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