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Branding Yourself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 | 創立自己的品牌

I think deep about things, and I want others to do likewise.

上周我寫了一篇關於自信的文章,叫做《如果你認為自信是可以從外界獲得的,那你根本沒有自信》,後台收到了很多留言和反饋。有人說,自信需要外在,你自己只能決定自信的多少,外界決定有或無。還有一些已經當爸爸媽媽的叔叔阿姨,在後台問我,可不可以寫一點具體培養孩子自信的事例,來給我們一些教育孩子的建議和方向。

從一個22歲年輕人嘴裡說出來的話不一定可信,但自然會有他的道理,哈哈。我覺得把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寫出來並總結一下,可能會對於一些人有幫助。所以,才有了下面你看到的文字。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有的人》 臧克家

引用臧先生的這句話是因為,最近有了類似的感受,使用相似的句型來表達就是:

有的人活了40年,可世界只看到他活了30天;

有些人活了20年,世界就看到了他的18年的努力。

我知道,句子這樣說可能有一些拗口,但是確實是這樣。

想想我們現在生活的環境,是開放且競爭十分激烈的。我總有一個習慣,就是當我新認識了一個朋友,我總會在和他深度交談之前,搜索一下他的名字(一般就是「姓名+學校或公司」)。看別人是怎麼評價他的,或者他自己寫的文章是怎樣的,他有什麼興趣愛好,特長獲得了什麼獎之類的。這是對對方的負責,也是讓自己知道該與對方聊什麼話題。

然後,就會發現,國內的學生,或者說年輕人,都基本沒有 Branding themselves 這種意識,你在網上搜到的都是什麼同名同姓的貼吧八卦,或者是無腦的自拍照… 有些人可以搜到他本人姓名,那也是因為參與了什麼比賽,學校官網上報道自己的教學「多麼的優秀」。

而在同國外朋友打交道、搜索他們的時候,我總是會找到他們之前的一些「先進事迹」,例如有@他的做志願者的照片,自己在某些社交平台寫的文章,或者對他人文章發表自己的想法,自己運營的博客或者音樂圖片主頁等等。(平台都用 Google,你可以自行嘗試搜索自己的名字)

這種感覺,在年初用 Couchsurfing 在美國旅行時感受最深。(更多可以點擊:《在美帝24天,5000人民幣,除了在哈佛做了一次演講,我還收穫了什麼?》)

因為你需要給那些 host 去發信息,大量的複製粘貼肯定是沒有用的,你需要好好閱讀他們自己的介紹。所以,我會 Google 他們的名字,看看他們的 Facebook、Twitter、Linkedin 等網站上都說過什麼話,寫過什麼文章,愛好是什麼,這樣你才能在寫給他的信息中,體現出足夠的誠意,並證明你確實珍惜這樣的一個平台,是來認識新的朋友,而不是把它當作尋找免費旅館的網站。

結果,當然是成功率高了很多啊,就算沒有機會 host 我,很多人也會找機會和我約一個咖啡,聊聊天。因為社交中,人們通常都會在意兩點:

1. 是否真誠

2. 是否有足夠的經歷,是否有話可聊

至於第一點真誠,從你見面前聊天的語氣態度和內容都可以看得出;而第二點,自己還沒跟對方見面就像找工作一樣把自己的成就都拿出來有些奇怪,但是如果這些成就都是在Google你的那個頁面出現的,就會讓對方感覺「好厲害喔」。

我也是今年年初才慢慢有了這個意識,現在過了半年,在 Google 上搜索「Zake Zhang」,第一頁的10條消息,8條關於「Zake Zhang」的是描述我的,第二頁也會有4、5個。搜索中文名「張子賀」,第一頁10條中只有6條,還需努力。

你根本不存在

我們的大腦總是喜歡最直接的信息,喜歡走捷徑。所以我們就會覺得:如果我 google 你的名字,卻什麼都沒有,那你其實真的什麼都沒做。如果你真的不重視在互聯網上去開拓屬於自己的市場的話,那當你面對喜歡在互聯網上的人時,一定會吃大虧。他也許是朋友推薦你認識的人,也許是申請項目的老師導師,更可能是你夢寐以求公司的僱主...

假設你是僱主

如果你不玩github,也沒有自己的開源項目,你怎麼證明簡歷上的「代碼能力很強」?

如果你沒有自己的博客,也在網上其他平台找不到一篇你的文章,你怎麼證明簡歷上的「熱愛並堅持寫作」?

如果網上從來找不到你自己製作的視頻,或者你參與策劃的推廣,你怎麼證明簡歷上的「精通視、音頻製作,創意想法多」?

我們每個人只是大池塘里的一條小魚,外界不會花時間去在意、懷疑你,因為你根本不存在,nobody gives a fuck. 例如,你的專業是西方文學,你的文憑根本不能證明你真實的技能,因為學校學習的知識過於理論,最多也就證明你在西方文學有一定「管理」能力,但你卻失去了「管理」自己的能力。

怎麼辦呢?分享——它會讓一切都變得很簡單。

每個人都有可以分享的內容

為什麼呢?因為你每天的工作、學習生活,就是最好的來源啊。沒有人會跟你的一樣,但每個人又有想知道他人生活細節的小癖好。如果你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稍微花時間去思考總結一下,那一定會是一篇好文章、好反思。

但是我總感覺我的生活很無趣啊?

那你覺得什麼是有趣的呢?夜裡睡不著覺,然後刷微博到清晨?看抖森和莓莓到底又去了哪裡玩,權力的遊戲下一季劇透是怎樣… 這些會是有趣的事情嗎?昨天,我剛剛和一個在畢馬威做審計的朋友聊了天(Hi,Austin!??)。在四大做審計原來比我想像的那樣無聊一些,每天重複同樣的流程,被老闆在後面催啊催。但就算是這樣的工作,我覺得也是可以分享的,分享什麼呢?

如何進入四大,你該做哪些準備?

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避免加班到深夜?

如何快速高效做一個老闆滿意的Excel報表或presentation?

...

這些文章可能不一定所有人都會有興趣看,但是,也許就會幫助到一些希望進入四大,或者正在四大上班的朋友們。那你的文章已經發揮出了他的價值。

Compounding Matters

積 淀 的 重 要 性

而當你持續做這件事6個月、1年、5年、10年的時候,人們看到這些文字或者其他內容時,你就會給他們留下這樣的印象:

1. Productive

2. Consistent

3. Pretty Good

我試想自己堅持了寫了5年,每周一篇,那就是 52x5=260 篇文字,如果每篇按(2600字算),那就是 676000 字。如果寫了將近70萬的字,我可能才去試著寫一本書吧。還有 Monthly Review,每月一篇,5年也有60篇。

先不要管內容,只是看到數量,不管是誰看到這樣5年的堅持,也會感受到我心裡的一份力量吧。再說文章的質量,我每篇都會盡量做到,讓看過的讀者閱讀完之後馬上知道我是什麼樣的人。所以,寫更多的東西,增加別人看到你的思想、文字的可能性,就是你現在就要開始去做的東西。

給自己更多的機會

進入7月,我也已經從大學畢業。大四一年,參與了秋招,目睹了春招,關於找工作的流程和如何寫一篇簡歷,我之前也有做過分享會,但我這些天突然意識到,最好的簡歷,其實就是當你根本不需要簡歷的時候。

不需要簡歷不是說不準備簡歷,而是說每一天都在為你的簡歷做一點點貢獻,而不是兩三天修改一份出來,草草了事。90後的我們,都生活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比任何人(也許不如00後)都懂得如何利用互聯網的各種平台和方式去包裝自己。這就是我為什麼一直在說

Branding Yourself

創 立 自 己 的 品 牌

你的名字就是一個品牌,你可以把他包裝成一線奢侈品,也可以放任不管讓他成為「爛大街」款。所以,整個互聯網就是你的簡歷,它永遠存在在那裡,只有你對它負責了,它才會為你展現你更美的一面。

If you put yourself out there, people will assume you』re good?—?because of perception bias. If the work you put out is actually good?—?everyone will want you to help them.

Antonin Archer

我覺得 Antonin 這句話完整概括了這一年來,自己一個人從0到1,做公眾號的感覺。而方法,也就簡單歸納為下面5個詞。

攫 取 消 化 思 考 表 達 反 饋

可能你堅持去做一件事情短期內並看不到什麼積極改變和影響,但滴水穿石,最終你都會得到相應的收穫的。

微信公眾號:wecrack_2015

每周1篇原創文章,每月一次全面反思,3年後,矽谷見。

推薦閱讀:

一無所長的人,應該學一門什麼樣的技術?
國乒男隊是否存在人才斷層?是否有人壟斷過比賽資格?
不開玩笑!鄉村振興時間表已定,我們必須把握好!
對於生命中你所錯失的機會,你怎麼看?
身邊的網賺機會,你錯過了嗎?

TAG:个人品牌 | 分享 | 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