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念我自己
文藝理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說過,「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這話最初的源頭到底是不是他,又或者他的完整表述是不是這麼個意思——
不——重——要
周五嘛,放鬆一下,讓邏輯下個班兒,讓情感上個線。沒事兒觀賞觀賞那些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藝術再創造——電影。抬頭看這個專欄的題目,我就個人喜好出發給大家推薦幾部老年痴呆「教育片」,歡迎補充和批評指摘。
愛情片里男男女女演不下去的時候編劇總有幾個拖長劇情的魔法棒,其中一支叫做「失憶」。當主人公在醫院裡睜開水汪汪的迷茫的大眼睛,我大概會轉檯或者去上廁所。老年痴呆的失憶癥狀和愛情片里推進劇情(有些甚至是劇情主題)的「失憶」,最大的區別是前者最終會丟了自己。
1. Still Alice
什麼是「自己」呢?是我們的習得的知識?是我們的人格三觀?是日積月累在我們腦內的記憶溝壑?這我說不好,不過看看《Still Alice》也許能給你一點啟發。
這本電影我還是在飛機上看的(我的記憶盒裡面有特別多這些tedious的小細節),影片梗概摘自網路:「主角Alice在哥倫比亞大學教語言學,野心勃勃、事業有成,她的著作是語言學必備教科書;她善於演說、受學生歡迎;她的婚姻美滿,三個孩子都已經獨立、有自己的生活。才五十歲的她還有很多可能,她理應也會有健康、充實的老年生活;然而,早發性阿茲海默症卻逼她停下腳步,不得不改變人生計劃……」
我的觀影感受里,最深刻的一幕是Alice在完全喪失自我之前錄下的一段給自己的影片,她告訴未來的自己怎樣終結自己的生命,因為那不是她想要的人生末路。可是也許,一個人的求生意志是比任何理性自尊都更根深蒂固的本能,所以,Alice沒有吞下,」I』m not done yet」.
下了飛機之後看了不少關於StillnAlice的影評,豆瓣上前幾位點贊數量的,各種角度分析得透透的,我就不費筆墨多說了,大家自己去看就好。因為好奇我順手搜了下導演RichardnGlatzer和WashnWestmoreland,原來兩人是情侶,原來Richard已經於2015年3月過世,死於ALS(漸凍症)併發症。而在2014年電影上映的時候他已經只剩下大拇指可以動換了。Richard和Wash之間的關係,讓我想到了A Single Man和The Normal Heart,不光是因為同性伴侶這個簡單的連接,而是人生在世,能遇到soulnmate的確幸,和老天似乎是悲劇愛好者那般鋪陳齣戲劇張力,哦,我跑題了……
如果你是Alice,你的肉身尚在,靈魂凋零;或者你是該劇導演Richard,你的肉身已死,靈魂被縛——
你會怎麼做?
2. nMr. Holmes
我不是說卷福和花生的大英三集片,也不是說鋼鐵俠客串福爾摩斯,和裘法律上演的搞基片,更不是更讓我關注劉玉玲的衣服哪兒買的性轉美劇,我想說的是老戲骨IannMcKellen在去年出演的那部把福爾摩斯拉下神壇的電影——Mr.nHolmes.
在看過穿越的神夏、性轉的花生之後,一部似乎很接近真實,關於聰明絕頂的神探,老了之後的猜想。
他終於變得像個人。
Again精彩影評太多太多。我自己的記憶點有三個,1)Holmes也怕老,他也怕失去自己卓越的記憶力和分析能力,他也會恐慌,嘗試不同的「靈丹妙藥」,然後演示自己的不安;2)醫生給他的日記本,每忘記一件事情就畫一個圓圈,能看到數量級的變化,這就不是正常記憶衰退的曲線,大家如果懷疑自家老人有老年痴呆癥狀可以試試這個辦法(注意,記憶衰退≠老年痴呆);3)最後讓他接納當下的狀態,是與人的連接,再聰明的人,也是社會屬性的。
所以你認為的「自己」,是不是也會變呢?你覺得自己只會煢煢孑立,最後會不會其實渴望一個孩童的微笑?
好了,今天就先到這裡吧。
(神馬?才兩部?)
周末嘛,吃飯、見家人、拍拖、見朋友、曬太陽……兩部已經要消化很久了……
請看下回分解《被遺忘的時光》和《ThenNotebook》——我想念我的TA。
推薦閱讀:
※非主流就活該被虐死?這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扎心了
※活著很難,但還是要活著
※真實事件改編犯罪篇:23部震撼人心的犯罪電影
※《lalaland》愛樂之城,告訴你怎樣的分手才能如此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