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5個世界頂級物理探測器,探索行蹤詭秘的「幽靈粒子」
中微子,科學家稱它為「幽靈粒子」。
中微子幾乎沒有質量並近乎以光速運動。30年來,所有試圖找出該粒子存在確切證據的科學實驗都沒有找到答案。
科學家希望藉助對中微子的研究回答更多關於宇宙的未解之謎。
放射性元素的衰變產生了中微子。中微子從太陽、其他恆星甚至我們自己的身體中被發射出來。它們能穿過不計其數的物質而能量衰減小的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如何來檢測這種穿透1光年厚的鉛後,能量損失微乎其微的粒子?用更加精密的實驗設備。
鍺探測器陣列——尋找我們為何存在的終極秘密
鍺探測器陣列(GER manium Detector Array,GERDA)通過檢測深藏在義大利某山體內,純鍺晶體的電信號波動來探測中微子。科學家預期,GERDA能發現一種極其罕見的放射性衰變。
按照目前主流物理理論,137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產生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物質和反物質一旦接觸就會湮滅為能量。
但是,奇怪的是,我們這個由物質組成的世界仍然存在。
如果科學家真的觀測到了預期的衰變現象,那麼就可以證明,中微子可以同時以中微子和反中微子的形態存在。這將解釋為什麼宇宙中的物質(以及物質組成的我們自己)能存在至今。
薩德伯里中微子觀測台——探測和分類中微子
SNO+將觀測來自地球、太陽甚至超新星爆發的中微子。它的核心是一個巨大的丙烯塑料球體,裡面灌滿800噸被稱為閃爍劑的特製液體。這個球體被置於一個水池中,四周被水包圍。1萬個光電倍增管組成的超靈敏度光感測器監視著這個球體。
當中微子接觸球體中的閃爍劑時,閃爍劑中的某些粒子會與中微子作用而發光,微弱的光線被光感測器捕捉到。
原始版本的SNO探測器已經使科學家發現了至少3種中微子亞型,當它們在空間中運動時,會從一種亞型變為另一種。
冰立方——探測宇宙
坐落在南極的冰立方(IceCube)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微子探測器。它使用分布在10億噸冰中的5160個感測器,來捕捉來自超新星爆發、黑洞和中子星等宇宙極端現象的高能中微子。當中微子碰撞冰中的水分子時,產生的高能亞原子粒子能傳播很遠——有6個街區那麼遠。這些亞原子粒子在高速運動中發出契倫科夫輻射。冰立方中的感測器將捕捉到輻射。
科學家希望冰立方收集的數據能用來推斷中微子源的信息。
大亞灣——尋找反中微子
中國大亞灣附近的山體中深藏著3個正在進行中微子實驗的實驗室。六個柱體,每個充滿20噸閃爍劑,被放置在實驗室中,並被超過1000個光電倍增管感測器監視著。這些柱體被純水包圍以避免來自周圍環境的輻射。山外的6個核反應堆每秒產生千萬億數量級的反中微子。這些反中微子與閃爍劑作用,產生微弱光線,被光電倍增管感測器捕捉到。
大亞灣實驗室被用來觀察中微子的波動。與中微子類似,反中微子也會在不同的亞型之間變化。科學家試圖計算有多少反中微子由於亞型轉換而沒有被檢測到。
神崗超級中微子探測器——探測中微子亞型
神崗超級中微子探測器,位於日本山區地下1000米深的中微子觀測台。這個探測器灌有5萬噸純水,並配有1.12萬個光電倍增管感測器。神崗探測器大到需要維護人員必須划船來完成他們的工作。類似冰立方,神崗探測器根據契倫科夫輻射探測中微子。神崗探測器於1998年擊敗SNO,為世界上首次發現中微子在不同亞型之間轉換提供了有力證據。
現在,科學家們正從另一地點的地下向神崗探測器發射中微子,以便更深入地研究中微子亞型轉換的規律,該地點與神崗探測器的地表距離接近300公里。未來,科學家們計劃在地表距離達1500公里的某地地下向神崗探測器發射中微子。
來源:techinsider 翻譯:離子心
「DeepTech深科技」是由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創建的一個新科技內容品牌。更多內容請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mit-tr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