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翻譯——模壓式與注入式EVA中底的區別

前文:本文來自於Best running shoe reviews!,原文地址在此

正文:

在solereview的每篇測評開頭,都會有一個細節匯總,當你在閱讀這個匯總的時候,你會發現在不同的跑鞋下,技術規格一欄裡面會註明是「模壓式中底」或是「注入式中底」。那麼這兩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模壓式中底和注入式中底在實際穿著過程中是否有質量上的差別?到底怎樣更直觀地理解、區分它們呢?我們認為詳細地介紹一下這兩種中底能幫助大家認識它們,能讓大家更容易從外觀上就能區分開它們。

一般而言,所有的跑鞋中底都是經過對原始物料加工,使用模具塑形而成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大量地使用各種模具塑形的產品。像我們平時吃的雞蛋仔蛋糕,製作者將調製好的粉漿放到特製的模具里加熱,一會兒你就能烤出一盤美味而成球形的小蛋糕了。

(譯者註:原文里使用華夫餅的例子,上圖為譯者另配)

鞋的模塑原理也大體一樣,除了它們的製作規模更大以符合工業化的需求。換句話說,工業製鞋過程中,你要在數周的時間內生產成千上萬的中底,以保證滿足及時發貨的需求。

模壓式EVA中底的製作流程

模壓式和注入式中底其實只是所有中底製作工藝中的兩種,但是它們在大家日常能接觸到的跑鞋中佔了超過95%的比例。事實上,現有部分跑鞋是使用灌注式PU(聚氨酯)或3D列印的技術,但它們都比較罕見,我們也會在文中簡單介紹它們。

顧名思義,模壓式EVA中底就是將一整塊的EVA(乙烯醋酸乙烯酯)放到金屬模具里,壓縮成設計形狀的過程。和製作有特殊花紋圖案的月餅很相似,模壓式中底的造型和紋路細節都是來自於模具的。

當模具被加熱和施壓的時候,模具里的EVA材料會延展開並填滿整個模具,並最終成型。成型後的EVA能完全獲得模具上本身的蝕刻細節。

模具設計過程中的條紋細節完美成型於中底的側邊。

當整個工藝流程結束,打開模具你便能獲得一塊「新鮮出爐」的中底,它上面所有的形狀和細節,都來自於壓制它的模具。

當取出中底後,模具需要被徹底清潔以便下次使用。在準備過程中需要事先在模具上塗滿「脫模劑」,一種能阻止EVA粘結在金屬表面的化合物,就像在炒鍋中事先下一層油以防食物粘結一樣。更重要的是,當你打開模具取出成品的時候,中底的大小和模具是完全一樣的。這聽起來是理所當然的,之所以在這裡提及是因為後面介紹的注入式工藝,情況會完全不同。

我們希望能通過一些圖片向大家展示這個過程,事實上我們也有大量這相關圖片,但由於這些圖片都是僅供內部參考用的,所以不能在此分享。但我們發現了這個網站,能讓大家大概了解一下究竟我們所說為何。我們仔細看過這個網站的內容,覺得確實是行家的所為。

大部分情況下,跑鞋中底會由兩層模壓式EVA所組成的(也就是我們常聽說的雙密度中底),這兩層EVA是由完全一樣的工藝所得。而在某些情況下,中底也會由一層模壓式EVA和一層注入式EVA構成。

傳統的模壓式製作是相當直截了當的——放一塊EVA進去,然後施壓成型,但這也帶來了浪費。因為你需要在一塊方形的材料上獲得曲線成品,這意味著一些邊角必須被切除。想想用模具去壓出餃子皮的過程,你就能理解為什麼有不少EVA材料會被浪費。

有人想出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模壓式和注入式的混合工藝。與直接切除方形的EVA不同,人們事先使用注入式工藝(後文介紹)將EVA加工到和模具差不多的形狀,再進行模壓。這種工藝叫注入式預成型。與傳統方法相比,它避免了切割的過程,減少了浪費,成品的性能也介乎於兩種工藝之間。

我們猜想HokanOne One的某些鞋款正是使用了這種工藝。

注入式EVA中底的製作流程

相對於前者,注入式EVA中底的製作流程看起來充滿趣味性。大量高熱液態的EVAn和發泡劑被一併注入模具里,而模具本身卻不到實際成品的一半大小。與模壓工藝一樣,注入工藝的模具也能為成品塑形和刻畫一些設計細節。

上圖是注入式工藝的例子,索康尼的Kinvara 6

經過一段時間後打開模具,EVA中底會從模具中彈出。要記得模具本身是遠遠小於實際成品的,這可謂一個實實在在的「爆炸性」過程,這也與「沉悶」的模壓工藝形成鮮明對比。事實上這個階段的中底比最初的體積大了3倍。

隨著彈出中底的溫度下降,它的體積也開市慢慢收縮。顯而易見,注入工藝的整個流程,涉及到膨脹和收縮的過程,比模壓式工藝要複雜得多。同時,注入式工藝幾乎不會帶來任何的浪費。

如果注入式工藝看起來這麼厲害而且還不浪費,為什麼各大品牌還是大量使用模壓工藝呢?

理由有三。首先,模壓工藝能實現更好的設計和製作效果。換言之,如果你想獲得一雙看起來非常酷的跑鞋,模壓工藝是你的必然選擇,除非你是NIKE,能使用激光切割工藝來造鞋。

看一看BrooksnAdrenaline GTS 16的中底,豐富而精緻的細節只能通過模壓工藝獲得。

其次,模壓工藝所生產的部件有更好的公差表現。在注入式工藝的注入-膨脹-收縮複雜製作過程中,成品很容易出現輕微誤差。所以當各跑鞋品牌需要組合起不同的組件時,它們會優先選擇模壓工藝。注入工藝所生產的組件往往容易出現誤差,所以拼接起兩塊注入式部件也更容易出現公差造成的縫隙。所以注入式工藝更偏向於使用在一體式中底的製作中。

最後,模壓工藝更容易獲得較硬的中底,例如兩段式中底中使用到的加硬部分。

(譯者註:原文沒有圖片說明兩段式中底,圖片為譯者補充)

模壓式模具的製作費用也被注入式便宜,但我們認為這不是一個能影響決定使用哪個工藝的因素。

穿著注入式工藝和模壓式工藝中底的鞋子跑步是否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事實上,通過調整配方和工藝流程,可以使兩種工藝生產出來的中底提供完全一樣的穿著感受。但一般來說,注入式工藝的中底擁有更好的回彈和緩衝。相對較軟的注入式中底更容易在表面產生皺褶,更快地在中底側面出現壓縮的痕迹。在相同體積的情況下,大部分注入式工藝中底會輕微地輕於壓縮式工藝。但必須強調,這只是一般而言,並非絕對。

人們能單純通過外觀判別鞋子的中底工藝嗎?

觀察中底上的凸點,這是模壓式工藝的特徵

看到D和N上的凸點嗎?它們都是模壓式工藝的特徵

顯而易見這是非常簡單的,幾乎所有模壓式工藝中底的表面都會有「凸點」,上面就是兩個例子。除此之外,模壓工藝的中底的側邊還可以擁有很多設計細節,像一些輪廓鮮明的紋理,或者是一些刻畫鮮明的文字。

Kinvara 6的注入式中底(綠色部分)在細節上則顯得模糊許多。看起來甚至光滑到有點反光。

注入式中底缺乏清晰的細節和模壓式的凸點。它們的表面往往更光滑。上圖的索康尼Kinvaran6』便是一個很好地例子

有其它製作跑鞋中底的工藝嗎?

PumanIgnite使用灌注式PU結構。上面的小孔其實是灌注過程中困在模具里的空氣。

PU作為跑鞋中底材料,直到2000年早期依然被廣泛使用,而現在已經幾乎絕跡。上圖的中底製作工藝非常簡單,就是將PU灌注到模具並蓋上即可。要辨認出它非常簡單,只需要觀察中底表面的氣泡痕迹就可以了,它們都是由製作過程中不能完全排出的空氣所形成的。Puma Ignite正是使用這種工藝所制(譯者註:Puma的中底材料經過大幅改良,與2000年早期時的材料有很大區別,此處不展開說明)

SLS激光蝕刻3D列印工藝是另外一種中底製作工藝,但這種工藝到目前為止依然不適合大規模地生產。我們會很快有另文推出,詳細討論為什麼現時的3D列印技術看起來更像一個商業招牌而非實用工藝。

絕大部分的普通人能接觸到的家用3D列印技術大概都是FDM(熔融沉積造型),不適用於跑鞋中底的製作。好吧,至少不能讓你舒服地跑步。


推薦閱讀:

這麼多跑步的人最後歸宿都去哪裡了?
堅持跑步有哪些好處?
【勇氣視頻:什麼是天空跑Skyrunning】——《雅荻跑世界》第二季4月3日夢想歸來
跑者有必要知道的10種食物:讓你更加迅速從疲勞中恢復
大寶薛乾曜: 關於我的兄弟、比賽和追求 | 跑步有故事

TAG:跑步 | 跑步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