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執行論(本節大修,見A-05)

前文講到,信息哲學的重點是從信息的傳遞、轉換與執行看待世界。那麼什麼是信息執行呢?從底層來看,信息最本質的屬性是傳遞和轉換,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信息執行。我們這裡講信息執行,是站在人類角度,從「目標設定→ 信息輸入→ 結果輸出"角度看待問題,強調的是人類如何利用信息改造世界的過程。

再複習一下我們的定義:

信息傳遞指的是,信息本身在空間或時間上實現的復現,是信息基本的屬性。

信息轉換指的是,信息通過計算編碼成另外一種形式的過程,是信息本質的內在。

信息執行指的是,信息發揮自身作用對外部世界產生控制的過程,是信息本質的外顯。

抽象形式是內在,具象表現是外顯。信息通過不斷的轉換實現了信息本質的外顯。信息哲學認為,大千世界、日月星辰、草木蟲魚,均是信息執行外顯的產物。那麼在信息的外顯領域,我們可以研究那些基本現象呢?

一、控制現象。信息哲學源於控制理論,控制關係即因果關係,信息中介其中,是控制關係的基本要素,規定控制的時間、內容和範圍。深入理解控制現象,是理解信息執行理論的基礎。

1.1一般控制。一般控制的前提是存在可能性空間,且由於信息的輸入,對可能性空間進行了約束,使可能性空間被確定下來。一般控制是控制的本義,是控制現象的基礎。世界這麼大,事物的發展趨勢有無數種可能。為什麼事物的變化方向是這樣不是那樣?這就是因為事物接受到了信息、受到了控制。當事物變到某一狀態後,它又面臨著新的變化可能性。正如圖一所示,雞蛋一旦變成小雞,它下一時刻面臨的就是活雞、死雞等可能性.。因此,一個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可能性空間就像樹枝一樣向無限遠處伸展開去。但是具體的現實變化,則看這個物體具體接受了什麼信息。比如給予這個雞蛋一個強作用力,那麼這個蛋就變成了破蛋。如果給予這個蛋合適的環境,那麼這個蛋能否孵化成小雞。

1.2共軛轉換。人類要想改造世界,核心在於信息執行。由於信息轉換原理的限制,一種信息在特定條件下只能向某些信息進行轉換,並不能轉換成任意信息。正如上文所說,如果想將一個雞蛋變為破蛋,簡易的信息轉換模型是,大腦決策控制雙手,雙手揮動鎚子,鎚子敲碎雞蛋(之所以說是簡易的信息轉換模型,是因為在模型中省略了大量的信息轉換步驟,比如大腦神經元的信息轉換過程,體內神經的傳遞過程,手與鎚子互相作用的過程,鎚子能量變化的過程)。在這個信息轉換模型中,大腦無法直接傳給雞蛋可轉換的信息,無法直接促使雞蛋破裂,而是通過了兩個媒介——手和鎚子——將信息做了轉換,將思維轉變成了作用力,並將作用力進行了放大。這種擴大人類信息轉換能力的方法稱之為共軛轉換法。軛是兩頭牛背上的架子,軛使兩頭牛同步行走。共軛即為按一定的規律相配的一對。共扼轉換的方法,並不涉及某一具體的工具的發明,但卻包含了一切工具的控制原理。

1.3穩態控制。一般控制可以引申出穩態控制問題,穩態控制是控制論研究的重要內容,強調通過不斷的約束與管理實現系統的穩定。反饋環是控制現象區別於一般通信模型的重要機制。在控制論出現之前,要想讓炮彈擊中目標,必須在發射階段準確瞄準目標,因為炮彈打出去之後就管不了了。但是隨著射程越來越遠,炮手個人再努力也沒用了。經典的思想方法暴露出一些根本的缺點,控制理論開始登上歷史舞台。對於炮擊這個過程,炮彈不再計算好絕對的路線,而是不斷的收集自身與目標的數據,並計算目標距離與速度的關係,通過不斷調整自身參數,使落差逐步縮小,最終擊中敵人。當然,炮彈掌握了反饋機制之後,炮彈也就不叫炮彈了,我們都叫它巡航導彈。反饋機制可以把有限的控制能力積累起來,總體的擴大控制能力。當人的一次控制能力不能達到目的時,可以用負反饋調節放大控制能力。特別對於生物界和有機體,它們的每一次控制能力都很有限,因此,在生物界和人類行為中幾乎所有的達到目的的控制過程都運用了負反饋原理。揭示出目的性與負反饋調節的內在聯繫是很有意義的。負反饋描述目標差減少的調節,而正反饋描述目標差越來越大的過程,從對控制目標的偏離來說,它們正好相反。正反饋也稱惡性循環。

1.4輸出檢測。本質上人類接受到的信息都是輸出信息,而不是存在本身。在信子被發現之前,信息轉換的具體規則就不可能被準確把握。為了研究這類信息轉換規則還不完全可知的認識對象,人們就不自覺地採取了現今被稱為「黑箱方法」的一些基本原則:不需了解具體的信息轉換規則,而是利用結果輸出,考察對象與周圍環境的信息交換來了解系統的特徵和功能,猜測其內部構造和機理。比如我國的文化隗寶中醫就是通過長期考察人體與世界的信息交換,考察人體對各種刺激的反應,逐漸熟悉了人體的各種功能,創立的關於人體生命控制系統的經絡學說。「望、聞、切、問」,「審證求因」,「辨證施治」等診斷與治療醫學技術和理論,就是典型的事例。同一研究對象,對於不同的認識主體,由於主體擁有的經驗、技術手段及認識任務的不同,可以是「黑箱」,也可以不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由於人類認識能力的提高,某一客體開始是黑箱,後來可能是「灰箱」(Grey Box,其內部結構可部分已知的系統),或是「白箱」(White Box,其內部結構全部已知的系統)。

二、自組織與耗散現象。信息哲學認為,世界上一切現象的本質都是由信息轉換導致的控制現象,在控制現象中,存在一種特殊情況,就是自組織與耗散現象。

2.1在討論自組織與耗散現象之前,我們必須了解兩個概念「熱力熵」與「序」。熱力學第二定律認為,不可逆熱力過程中熵的微增量總是大於零,即物質系統基本上處於自然衰退的、趨向無序的運動過程之中,是不斷產生熱力學墒增的封閉系統。這種封閉系統也稱平衡系統,平衡系統是一種「死」的組織結構,一切非生物物體的穩定的分子、原子組成的結構,其中如晶格點陣結構、液體結構、太陽系行星結構等都屬於這種組織結構,具有這種結構的物質系統因為熵增是必然滅亡的。

為什麼趨向於無序就是滅亡呢?首先我們要理解序的含義,「序」不是日常生活中所理解的秩序,而是指宏觀可辨的異度。一個系統的有序是指該系統的質、能狀態存在宏觀可辨的不同形式,簡言之,即存在「多」個狀態,更進一步,還有「多」次、「多」結構、「多」功能、「多」組織等等。反之,無序即不存在「多」,只有單個狀態,或者說,一片混沌,無法分辨。無序本質上是信息傳遞的斷絕導致系統熱寂,不在有變化、不在有因果關係,不在存在所謂的運動,實質上進入滅亡。無序現象的出現和信息轉換理論中的信息量減少現象是一致的。信息量不斷減小導致信息不在轉換,因果斷絕,宇宙熵寂,一切歸於混沌。

2.2在必然滅亡的封閉系統之外,還存在著一種耗散系統,耗散系統是指系統在與外界存在質量、能量、信息量交換的條件下達成的一種宏觀穩定狀態。耗散系統的概念是相對於平衡系統的概念提出來的。長期以來,人們只研究平衡系統的有序穩定結構,並認為倘若系統原先是處於一種混亂無序的非平衡狀態時,是不能在非平衡狀態下呈現出一種穩定有序結構的。普利高津等人提出:一個遠離平衡的開放系統,在外界條件變化達到某一特定閾值時,量變可能引起質變,系統通過不斷與外界交換能量與物質,就可能從原來的無序狀態轉變為一種時間、空間或功能的有序狀態,這種遠離平衡態的、穩定的、有序的結構稱之為「耗散結構」。這種學說回答了開放系統如何從無序走向有序的問題。耗散結構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在一定外界條件下(通常具有非線性特徵)隨機存在的非生物系統中的共振結構,另一種是生物體中靠不斷的新陳代謝、生命密碼遺傳以及學習、智化等等過程而維持一定生命節奏的自組織結構。

2.3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統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種規則,各盡其責而又協調地自動地形成有序結構,就是自組織。自組織現象無論在自然界還是在人類社會中都普遍存在。一個系統自組織功能愈強,其保持和產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強。自組織需要協同性,協同系統中需要具備元信息。元信息需要回到信息轉換理論來看,信息在轉換過程中,必須要遵循一定的編碼規則,這個編碼規則就是元信息。元信息對於信息,就猶如語言對於意識。由於信息在轉換過程中進行了統一編碼,所以由同一個信息源表達出來的系統會體現出一致性和同一性。

三、智能現象。智能概念較為簡單,是區別體質、體能,體現人類智力的功能。智能是自組織系統的一種形態。

3.1智能是以給定的問題為求解的起點,以預期的目標為求解的終點,以所擁有的領域知識為求解的工具和手段,尋求能夠把問題的「起點」轉換到預期的.『終點」的最優策略的能力。人的意識是一種智能現象,自我意識是人工智慧的重要目標。

3.2智能是一種信息處理能力,不能將人作為智能唯一的標準,可以將智能分為多個等級。石頭等非生物,也具備信息轉換能力,也應該具備智能。

3.3人工智慧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現在人工智慧領域有兩大思想流派:一類是自上而下,基於可編程、邏輯和搜索的方法;另一類是機器學習方法。前者是程序員寫出演算法,然後給機器人編好程序,讓它做需要做的事情。後者是忘掉編程機器人,忘掉編程AI,你只是讓它去學習,它自己會從數據中找到所有東西。戰勝李世石的阿爾法狗就採用了機器學習法。

自此,信息中介的基本展開已經介紹完畢,下一節將談談馬克思主義與信息哲學的關係。
推薦閱讀:

互聯網公司幹活沒有動力了,怎麼辦?
如何在互聯網環境下生存下去?
交互新人容易犯的幾個錯誤
如何看待人民日報微博上線?
網路發達以後,傳統行業的店主,要怎麼進行發展?

TAG:信息 | 控制 | 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