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超重、超難的UBI市場,他想了種更輕的玩法

文/B12 阿克西姆

近一年來,在汽車保險領域,一種結合了車聯網的創新定價和運營模式——UBI車險,已經興起。

這種模式在國外早已是相對主流的定價方式,伴隨著UBI在國內的逐步推廣,以及車聯網的發展,車險領域颳起了互聯網創業的旋風。

在大部分玩家都選擇重模式從硬體入手時,有一個人,另闢蹊徑,從手機APP與大數據切入,選擇了更輕模式。產品上線幾個月積累了20多萬的用戶,早早拿到了蝙蝠資本1500萬天使輪融資。

阿里巴巴上市時,花名「南弦」的他是6 位去紐交所的員工代表之一,是阿里巴巴天貓事業部商家運營平台負責人、資深經理。

他叫張俊,帶著一幫阿里的小夥伴創辦斑馬行車,就此殺入尚屬藍海的UBI車險市場。

與大數據的不解情結

張俊一直都在從事產品技術相關的工作,加入阿里時,那時的天貓還叫淘寶商城。他參與了天貓從無到有的大部系統的建設,帶領過營銷、交易、會員,商家,數據化運營等多個業務團隊,完成天貓從十億到千億規模的技術架構和系統升級,做的風生水起。

照理說,85後的張俊,在阿里有著廣闊的前景,但他仍留存著一顆創業心。「進入阿里前就一直想創業,但並沒有想清楚方向」。

2015年,張俊從阿里辭職。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張俊發現車險這個跨越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的傳統領域,表面看封閉、創新乏力,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卻可能成為新的掘金之地。

經過百年歷史的發展,車輛已經轉變為今天成為中國人的生活必須品,但車險精算非但沒有隨信息時代的變化而更新,反而各家保險公司保費計算模型是完全一致的,鮮有創新。保險公司與汽車經銷商的合作被高昂的維修成本綁架,保費居高不下。

張俊對我說過這樣一個現象,一家合作的保險公司在香港和浙江的保費規模差不多,但在香港一年只有1300起事故,在浙江省一天就有400起事故。其中不少車主也試圖通過小事故換取保養。「繳納著同樣的保費,未出險的人卻要為出險的人買單」。

在張俊看來,這種車險模式並不能真正的規範車主的駕駛習慣,車險反而成了某些人獲利的工具,這並非是保險業想要的結果。他看中了剛剛在中國落地的UBI。

所謂UBI,是Usage Based Insurance縮寫,即基於使用量的保險。這種模式旨在通過監控駕駛員行車過程中的種種使用數據,從而按照實際的風險進行相應的車險定價。基於UBI的數據和定價,保險公司能夠將產品進一步細分,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並保證自身的償付成本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

隨著UBI車險在國內的發展與費改的逐步推進,多年的技術與數據背景讓張俊看到了大數據在UBI車險廣闊的前景,做起了「斑馬行車」。

手機APP怎麼做UBI

表面看,斑馬行車的原理很簡單。

APP通過智能手機自帶GPS和陀螺儀,記錄車主從加速、減速、轉彎、速度、人況、路況6個方面的駕駛行為、數據,跟蹤駕駛者的駕駛習慣來判斷是穩健型駕駛者抑或是激進型駕駛者,並將相關數據提供給合作的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根據車主駕駛的行為數據調整保費,合理理賠。

但張俊很清楚,他們要做的事,沒有這麼簡單。他們除了為車主爭取保費優惠,更重要的是通過一系列數據來監督和激勵用戶提高行車安全指數。

一方面,車主行駛在道路上,有很多不可預知的狀況發生。不管是駕駛行為記錄還是分析,都離不開團隊在大數據領域多年的積累與強大的處理能力。

斑馬行車在用車領域,根據用車場景的風險點和保險公司訂製碎片化場景性的保險,讓用戶可以方便投保、即時生效、核保核賠自動化,充分降低保險公司的成本和加強車主的保障。

另一方面,在UBI車險的概念還沒有大眾化的情況下,如何教育市場增加用戶粘性,也是個大問題。

張俊團隊想出了這樣的方法:用戶開車前確保GPS處於打開狀態,使用斑馬行車APP記錄行車並評分,單次得分60分以上,即可獲得返現。得分越高,返現越多,一天平均可返現5元,一年下來可省下2000元左右的保費。

拿錢的同時還能改善自己的駕駛行為,這讓上線半年多的斑馬行車APP積累了20多萬的用戶。但張俊還是覺得不夠,於是斑馬行車APP還拿到了保監會的網銷許可,成為了連接B端保險公司和C端車主的平台。諸如平安、中國人保、大地保險、太平洋保險、國壽財險等保險公司,均在APP上開通了保險直銷渠道。

在APP中,車主還可以查詢違章、路況、停車點與貼條點等實用信息,盡量滿足車主多樣的個性化需求。

此外,斑馬行車還在1月底推出了一個叫高速堵路寶的產品。張俊覺得堵車很容易影響司機的情緒,而高速堵車雖然絕對是偶發性事件,但由此造成的時間成本和焦躁的心理還通過他們的產品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獲得一定數額的返現。

還有哪些UBI車險的切入「姿勢」?

數據顯示,目前國內42家擁有車險業務的大財險公司中38家車險業務虧損,其中虧損額超過1億元的公司有20家,超過2億元的有6家,車險行業急需革新力量的出現。

除了張俊團隊手機APP+UBI的模式,還有不少先知先覺的創業者從不同的領域進入到這片藍海:

1.ADAS+UBI

ADAS也叫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tSystem)。簡單來說,利用安裝在車上的各式各樣感測器,在汽車行駛過程中,它可以感知感應周圍的環境,收集數據,進行靜態、動態物體的辨識、偵測與追蹤,並結合導航儀地圖數據,進行系統的運算與分析,從而預先讓駕駛者察覺到可能發生的危險。

ADAS分為前裝和後裝,前裝的代表是以色列著名的Mobileye。而國內的ADAS廠商主要是後裝設備,代表公司有好好開車的「那狗」,極目智能,騰訊神眼等產品。

ADAS設備既可以全面的記錄車主的駕駛行為數據,也可以很好地規範駕駛員的駕駛習慣並提前預警。然而很多進口車已經前裝了ADAS系統,而且目前後裝的ADAS硬體成本與價格相對較高,很多普通車主還不一定會為動輒數千的後裝設備買單。

目前,ADAS+UBI更適合運輸公司、公交公司這類的運營車輛,光靠補貼顯然是遠遠不夠的。當然在未來硬體成本降低後,ADAS+UBI的模式或能真正的爆發。

2.OBD+UBI

OBD全稱On-Board Diagnostic,是汽車內部CAN匯流排的一個介面。通過這個介面,維修人員可以檢測汽車故障,環保機構可以檢測車輛排放。由於OBD檢測設備可以通過該介面讀取車況,比如車速、里程、油耗、機油量以及發動機參數等信息,可以為保險公司提供被保險車輛的駕駛數據,從而建立起精算模型,讓保險公司在篩選受保人、制定保險費率以及計算賠付時,獲得相比以往更加精準的參考。

OBD作為一個數據輸出埠,它能提供幾千項車輛數據。所以OBD又被寄予了商業化的期望,承擔起收集汽車大數據的「任務」,也成為許多公司切入UBI車險的一個入口。騰訊路寶、通易優駕、元征GOLO、領航欣車智通、永泰和車醫生、開元智信通、方碩邦途車管家、深圳成為智能等均採用這種模式

現在保險公司推出的基於OBD的UBI模式中,他們只記錄車輛的急剎車、急加速以及用車時間三個主要參數來判斷駕駛風格。而目前市面上的OBD產品,更多的只是用來提供故障碼的診斷和油耗讀取,收集到的數據並不能和保險公司需要的行為數據進行有效匹配,OBD的數據並未得到充分利用。

手機車聯網+UBI的前景

車險銷售的人工成本高,利潤小,車險銷售的互聯網化能夠很好地提升效率,這也是互聯網創業公司的機會。

目前,伴隨著費改的推進,UBI車險基礎的東西已經ready,但在車險銷售之前還有三件事要做:第一,用戶數據的採集;第二,用戶駕駛數據的分析;第三,建立基於用戶駕駛行為數據的精算模型,來為車主的車險定價。

這三件事,由於有一定的技術門檻與人力成本,保險公司內做的人並不多,也影響到了UBI在國內的快速落地。而中小保險公司已有的數據更新是以月計算,無法做到實時的用戶分析。張俊說斑馬行車要做的就是解決這三個問題,數據處理也正是斑馬行車團隊的優勢。

就當下創業公司的幾個方向看,OBD+UBI是基於車輛數據的模式;ADAS+UBI能更好的兼顧駕駛行為、安全、數據採集,但是成本較高。目前來看,大部分車輛事故原因中,因車輛自身原因造成的事故很少,反而主要是車主自身不良的駕駛習慣導致的。手機APP+UBI則採用了最輕的模式,直接從駕駛員的駕駛行為入手,採集數據,便於在車主中普及。

不過,模式輕並不代表手機+UBI就是切入UBI的最終姿勢。張俊也承認,智能手機雖然能通過GPS與陀螺儀判斷大部分的駕駛員數據,但未必能夠做到百分百的準確,要想全面的為保險公司的UBI車險提供理賠與車險定價依據,還需要車輛的行駛數據,兩者互為補充。

UBI的概念在國內剛剛落地不久,大部分車主並不清楚什麼是UBI。對於UBI車險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如何迅速鋪開仍算是個難題,張俊也在繼續想法子。

除了做好數據分析運營外,未來斑馬行車也不排除與OBD或ADAS硬體合作的可能,也會嘗試與汽車維修店、4S店、汽配店及車後市場的創業公司合作,尋找斑馬行車延展的可能性。
推薦閱讀:

TAG:UB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