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教正念和冥想

(本文來自於這半年對正念的研究和思考)

正念和冥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佛教內容和修行。

首先破除的兩個個誤解是,冥想不是電視裡面僧人那種念念有詞,神神叨叨的行為,也不是,或者說不僅僅是坐在蒲團上,空想。

正念和冥想也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首先講冥想。佛陀就是在菩提樹下冥想得到了覺醒和開悟,認識到了真理的。那麼冥想具體是怎樣的呢?冥想並沒有很多繁瑣的程序和儀式,冥想本身也不是一種儀式。冥想就是端坐(腰部不好的人可以坐在椅子上,腰部允許的人可以坐在蒲團上,雙腿交叉),保持呼吸道的直和暢通,將注意力關注在自己的呼吸上,眼睛可以睜開(關注眼前一個固定的物體)也可以閉上(閉上不要睡著),然後清空思緒。保持在當下的狀態。

要點是關注自己的呼吸,當自己在進行長呼吸的時候知道是在進行長呼吸,當自己在進行短呼吸的時候知道自己是在進行短呼吸。腦子裡無論有怎樣的念頭升起和消失,任憑他們升起和消失,不糾纏,始終關注自己的呼吸。這樣剛開始可能很難,但是可以從堅持5分鐘開始,到堅持10分鐘,15分鐘。。。。。

這是一種最基礎的冥想。不同的書和研究提到大約有29-40種的冥想方式,冥想的內容也不同,但是基本上會加入love,kindness,compassionate,tranquility和equanimity(愛,仁慈,澄靜,萬物平等等)的內容。

冥想,這樣一種對大腦的訓練,是需要培養的。就好像健身對身體其他部位肌肉的訓練,冥想是一種對大腦肌肉的訓練。

在冥想的時候,人不再有「自己」這樣的概念。例如,當察覺到憤怒的感覺的時候,會察覺到有一種憤怒的情緒升起,自己是站在客觀的角度上看待這樣的一種感覺,脫離了自我的感受,自己彷彿置身事外,只是像看白雲一樣看著憤怒的情緒升起,飄走。

這樣,冥想幫助訓練者認識到各種情緒的存在,以客觀的情緒看待各種情緒,不再執著糾結於自我的感覺,不會被某種感覺沉溺。

冥想還幫助人們活在當下。一邊看書一邊吃飯(對我來說是一邊看視頻一邊吃飯),飯是什麼滋味?不知道,被忽略。冥想的時候,看著思緒升起飄走,而自我對呼吸的關注可以保持一直活在當下。

冥想的短期目的是幫助人們從各種不永恆的感覺中解脫出來,長期目的是達到真正的覺醒。

正念,可以是冥想的一部分(mindfulness-meditation),也可以是一種生活狀態。人們無時無刻不可以進行的一種冥想。

正念不需要特定的姿勢和時間。在任何時候,只要投入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不被過去和未來的思緒所牽扯,忘記自我,就都可以達到。一個忘我的演講者,藝術家,美術家,音樂家,在忘我的投入到演講,表演,繪畫,演奏的時候,就是達到正念的境界。人人都可以做到。洗衣服的時候,洗碗的時候,做作業的時候,投入在自己所做的事情,就算有煩擾的思想升起,也可以不糾結不糾纏,讓這些念頭再飄走,即可。時時刻刻,只要投入在當下所做事情,不評論自己的思緒,都可以做正念的練習。

正念和冥想是給予佛陀的理解和指引,幫助人們達到和佛陀相似的覺醒的狀態的一個載體或者行為狀態。

(在人們臨終前,有些家人會請僧人過去,其實真正的是僧人可以幫助臨終者進行正念冥思,清理思緒,擺脫過去未來的思緒的紛擾從而安然離開,而不是後來演變的幫助臨終者進入極樂世界(但是其實取決於對極樂世界的理解,如果是一個安靜的安寧的沒有思緒紛擾的境界,那麼也算是正念的目的達到了,但是如果想要是進入天堂什麼鬼神論的,我是不相信的))

學術界對正念已經有了深入的研究,相關學術研究將會在未來的專欄文章里進行介紹。

推薦閱讀:

雙十一之際,佛教徒對「佔有」的反思
《金剛經》中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分別指什麼?
有沒有把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事情用佛教解釋的書籍?
假如地獄長在地球地底下,是否會影響地球的風水?

TAG:正念 | 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