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自控力克服拖延症,是最蠢的方法!
「勵志女孩XXX三個月爆瘦200斤,前男友哭暈在廁所。」
「搬磚少年XXX創業10年華麗轉身,窮屌絲逆襲白富美。 」
「下班後堅持寫作1000字,知乎題主XXX終獲諾貝爾文學獎。」
每每看到這些正能量滿滿的活雞湯時,我們就像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一樣,瞬間青筋暴起,無所不能。光明的未來正向我們揮著小手,可沒揮兩下就骨折了,雞湯藥力一退,我們又被打回原型。
這樣的次數多了,難免歸咎於自己的自控力太差,別人能成功只是因為他們比較能憋,自控力天生就比我們好。
可事實上,那些勵志姐,逆襲哥之所以能夠每天堅持鍛煉、寫作、學習,起決定性作用的往往並不是自控力。
一、自控力:這鍋我不背!
心理學研究表明,自控力跟肌肉一樣,是一種非常有限的資源,甚至當你過度使用後,會進入一種叫作「自我損耗」的狀態,導致執行力急劇下降,嚴重者甚至完全失控。這就跟你打了一天籃球後,腰酸背痛,兩腿發軟,手無縛雞之力是一個道理。
也許有人會說既然自控力跟肌肉一樣,就說明可以鍛煉。可是即使你再鍛煉,也總不能練成綠巨人,徒手搬起一輛汽車吧。更重要的是這個鍛煉的過程本身就充滿艱辛,而且無法一蹴而就,不是讓人望而生畏,就是讓人徹底崩潰。
好在,決定我們成功與否的原因,並不只有自控力。
我相信每個學渣的生命里,都曾出現過幾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學霸。在學渣看來,學霸除了都是不會享受生活的傻逼以外,還是學習的機器。晚上你睡他沒睡,早上你醒他已走,全都自控力爆表。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身為學渣的你。也可以在網吧通宵幾個晚上,連夜上分。也可以一天看八部電影(別問我怎麼知道的!),茶飯不思。也可以一天吃六頓飯,還要加餐!學霸都沒辦法做到不吃飯、不睡覺的專註一件事,如果只是因為自控力,學霸跟你比起來簡直就是渣渣好嗎?
那麼決定學渣成為不了學霸的限制性因素到底是什麼呢?
二、習慣的力量
心理學對習慣的解釋是這樣的:人在特定情境下自動化的行為方式或反映傾向。重點在於「自動化」,習慣化的行為都是在潛意識裡進行的,使得大腦無需投入太多精力,這也是一種大腦的節能機制。
說個最簡單的習慣,大家每天早上起床刷牙,有的時候甚至眼睛都沒睜開,迷迷糊糊的就完成了衛生間方位自動導航、倒漱口水、擠牙膏、放進嘴裡摩擦摩擦等一系列精準無比的動作,而且最關鍵的是我們的意識都沒有完全清醒,就自動完成了這個過程。
再比如一些開了很多年車的老司機,邊開車邊刷朋友圈毫無壓力,還能對路邊的美女時不時的拋個媚眼。可是對新手來說,卻要戰戰兢兢,注意力高度集中。老司機真的比新手自控力強嗎?顯然不是,他們只是藉助於多年養成的習慣。
同樣,學霸的自控力也並不一定比學渣好,他們只是習慣了每天早起背單詞,習慣了睡前複習功課,甚至習慣了當一個學霸。而你並不習慣這些,直到有一天你的這種不習慣也變成了一種習慣,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拖延症」。
拖延症並不是什麼難以治癒的頑疾,本質上說它也只是大腦出於自我保護,而形成的一種習慣。當我們要做一些不情願做的事情時,大腦中與疼痛相關的區域就會被激活,讓我們產生不舒服感。於是,我們就會選擇拖延,轉而去做一些能讓我們開心的事(打遊戲,刷朋友圈等)。
久而久之,拖延就變成了一種習慣。所以學渣和學霸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養成的習慣不同而已。
三、滾蛋吧!拖延君
眾所周知,忘掉的舊愛最好方式,就是另尋新歡。同理,想改掉壞習慣,最好的方式就是養成新的習慣。
那麼如何才能養成新的習慣呢?在想明白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知道習慣的組成部分。基本上,一個完整的習慣包含以下四個部分:
- 信號(cue):信號是習慣的觸發器。通常可以分為四類——時間、地點、感受、反應(他人對你做了什麼,或者剛剛發生了什麼)。比如你收到一條好基友的簡訊,或者一個人在宿舍里寂寞難耐等等。加多寶的slogan「怕上火,喝加多寶」就是利用了「預防上火」作為觸發器。
- 慣性(routine):慣性是指大腦接受信號後,產生的一系列的習慣性行為。比如早起刷牙、每天堅持跑步、寫作。
- 獎勵(reward):獎勵是指慣性行為之後,我們可以得到的獎勵。比如拖延會消除不適感,刷朋友圈讓我們很開心,寫作讓我們很有成就感。
- 信念(belief):信念是我們形成的一種穩定的固有態度。比如我們相信健身一定能練出八塊腹肌,拖延是治不好的等等。
接下來,莫二就從這四個方面入手,告訴你如何通過養成習慣克服拖延症。
1.改善信號
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各種信號,比如本來只是想坐下來好好寫篇文章,看到旁邊的手機就覺得刷一會微博也沒關係吧。
半小時後,各種自責,放下手機,重新做人,十分鐘憋出八個字。
又看到牆角的冰箱,想到今天買的酸奶還沒喝。原來我無法專心寫作的原因,是沒補充夠營養,於是又去拿了一盒酸奶。喝完肚子好飽,怎麼感覺有點困呢?精神狀態不好是寫不出好文章的!於是決定小憩一會,然後天就亮了。就亮了。亮了。。(莫二你為什麼了解的這麼清楚?)
生活中處處充滿了誘惑,如果我要說服你放棄宋仲基選擇鄭中基,只有兩種辦法,一是殺了宋仲基(別打我!),二是為鄭中基整容。
改善信號也要這樣:
- 要屏蔽掉那些更誘人的信號。比如想專心學習就把手機放到視線之外,或者去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想減肥先去給家裡換個小點的碗。想每天跑步,先買一雙跑鞋,放在枕頭邊上。
- 要美化你需要的信號——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比如你要解一道複雜的數學題,想想就頭大。你可以把這個信號轉化成:我要花25分鐘學一會數學(推薦番茄鍾學習法)。是不是頓時覺得沒那麼面目可憎了?把注意力集中在做這件事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會大大降低你對這個信號的抵觸心理。
但是,即使你做到這些,欣然的接受了這個信號,你仍然無法立即付諸行動,寧願干坐著,虛度光陰,這時又該怎麼辦?
2.培養慣性
雖然我在前面一直聲稱學霸和學渣最大的區別,並不是自控力。但是我並沒有完全否定自控力的意義,在養成新的慣性行為這一步,是需要少量自控力參與其中的。
你需要用自控力來制定並實施你的計劃。
在前一晚為今天制定好詳細的計劃,不至於讓你在接受信號後無所適從。同時,你一旦把計劃寫在紙上,大腦就會騰出這些計劃原本在工作記憶中佔據的空間,讓你能夠更專註於任務本身。
除此之外,提前制定好計劃,還能使大腦在你的潛意識中思考關於這些計劃的解決方案,類似於軟體的後台運行。
去年回家過年時,我就是用這招來對付我妹的。她今年高二,和我以前一樣,每次寒暑假一回家就各種當大爺,不到最後一星期,連書包都不知道放在哪。到假期最後一天的晚上,寫作業能寫到半夜。
所以這次回去,我就提前給她制定好了每日學習計劃,雖然中途場面一度失控(都是韓劇惹的禍),不過她最終還是提前完成了作業。
對於制定計劃的內容,因人而異,但切記要注意以下三點:
- 先處理你認為最困難,最重要的問題。這就像吃一盒巧克力,雖然每次吃的都是你最不喜歡的那個,但是你永遠都會對下一個充滿期待。
- 將複雜、需創造性,困難的問題分成若干個小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問題。比如你要寫一篇論文,可以將整個過程分解成幾部分(擬定大綱、收集資料、文獻綜述等等)。事實上即便是我在寫這篇文章時,也將任務進行了分解,事先收集了很多資料,查看了很多英文文獻。
- 必須要有休息的時間。關於休息的重要性可以參考我的上一篇文章,這裡就不再贅述。
現在你有了一個周全的計劃,並且堅持了兩三天,雖然效果不錯,但是想想還是以前打遊戲,看美劇的日子更舒坦。怎樣才能讓你的計劃繼續保持下去呢?
3.設計獎勵
任何一個習慣的維繫,都少不了獎勵。
一些壞習慣之所以容易養成,是因為獎勵具有即時性且效果顯而易見。比如你拖延之後,會立刻消除不適感。睡前吃一頓夜宵,瞬間讓你覺得很滿足。而健身、寫作這種習慣要堅持一段時間後才會有顯著的效果。
因此,這時候你就要為自己設計獎勵。
舉個經典的例子,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大部分的牙膏都是薄荷味的,而且刷完牙之後會有一種涼絲絲的刺激感?
19世紀初的美國,還沒養成刷牙的習慣,也很少有人會買牙膏。就是在這種前提下,一款叫「白速得」的牙膏席捲了美國,走向了國際,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產品之一,並佔據美國最暢銷牙膏的寶座長達三十幾年之久。
同時期也有很多類似的牙膏層出不窮,但最後都死的很慘。和它們相比,「白速得」唯一的不同就是,它在裡面加入了檸檬酸,還有薄荷油以及其他化學物質,能夠讓你的舌頭和牙齦感覺到涼絲絲的刺激感。
正是這種刺激感,給大家一種牙齒刷乾淨了、又變白了,很有效果的錯覺,這就是一種典型的被設計出來的獎勵。
後來所有公司紛紛效仿,時至今日,幾乎所有的牙膏里都有這些添加劑。但是這些添加劑對你牙齒的健康而言並沒有任何用處。
設計出的獎勵,無需拘泥於形式,但一定要滿足以下兩點:
- 獎勵需要有即時性且效果顯而易見。比如獎勵自己玩5分鐘手機,吃一袋零食。甚至是將讀書筆記寫成文章發表出來,既能幫助別人,又得得到大家的認同。(我就是這樣做的)
- 獎勵必須後置。就是當你完成了某個任務後,或者在限定時間段後才能得到獎勵,這樣才能使你的計劃不至失控。
信號、慣性、獎勵都有了,是否就代表你一定能夠養成新的習慣呢?不見得。下面就要說到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信念。
4.樹立信念
當一個人有了信念,即使做不到上面三點,他依然可以改變。反之,如果他沒有信念,即使上面三點做的再好,他仍有可能失敗。
大家都說最好的減肥方式,就是愛上一個人。為什麼呢?因為當你愛上一個人時,你便有了信念,從而就有了無窮的動力。你每天刷牙,除了那涼絲絲的刺激感,不正是因為你堅信刷牙會讓你的牙齒更白,笑容更美嗎?你每天堅持寫作,不就是因為你相信在人群中能找到喜歡你的文字,讀懂你文字的另一個你嗎?
很多拖延症患者也有著堅定不移的信念,可是這些信念多半是錯誤的。
經常會看到很多克服拖延的帖子下面有這樣的回復:
太長了,先馬後看。
減肥貼底下有這樣的回復:
不說了,我去買宵夜了,吃飽了才有力氣減肥!↖(^ω^)↗
我不否認這種自嘲的態度是好的,積極樂觀的,也是我一直推崇的。可是在這些自嘲背後,我看到的是一種對舊習慣根深蒂固的信念。
比如覺得拖延症就像癌症一樣,是不治之症,然後自己拖延的行為又證明了自己的觀點。可其實它只是感冒,經常會犯,如果你願意打一針或者吃點葯,就一定會好。
通過實踐,我總結了兩種樹立信念的方法:
- 尋找一個榜樣。在你想要努力的領域,尋找一個榜樣。最好不要太虛幻,接地氣一點的。比如你想堅持寫作,就不要選納博科夫、奧威爾、卡爾維諾這種了。甚至可以從你的好友里,或者認識的人里找一個,比如說莫二(呵呵,能藥店碧蓮嗎?)。
- 加入一個群體。近幾年有很多靠打造社群成功的案例(比如:羅輯思維),群體的力量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它能夠鞏固我們的信念,促進良性的競爭,並且讓你從其他群體成員身上獲得反饋。讀書可以加入讀書群,健身可以加入健身群,這樣的資源網上可以搜到很多。
改善信號、培養慣性、設計獎勵、樹立信念。以上四點就是一些我認為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你願意,我相信它們一定可以幫你克服拖延,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四、壯士,幹了這碗雞湯!
好了,方法講完了,是時候給你們來一碗雞湯了!
很多人在屢次受挫後,會覺得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做什麼都改變不了,然後就什麼也不去做。
我也曾一度陷入過低谷,可是一想到有些地方可能永遠都去不了,有些妞可能永遠都泡不著(雖然事實確實如此),就非常不甘。這些方法也是在我屢次的試錯過程總結出來的,我多希望有人能早一點告訴我,所以我也想早一點告訴你。
前面我說過,當我們準備做一件不想做的事,大腦中與疼痛相關的區域就會被激活,讓我們很不爽。幸運的是,又有研究表明:一旦你開始做了,當你寫下第一個字的時候;當你穿上跑鞋,繫上鞋帶的時候;當你把家裡的零食全部塞進你男朋友胃裡的時候,這種疼痛會逐漸減弱,直至消失。
那麼,如果你想做點什麼,現在就開始吧!畢竟,你已經知道了改變的方法,邁出了最重要的一步。這就如同你正走在一條長長的夜路上,恰好又遇見了你暗戀已久的姑娘。你需要做的,只是伸出手而已。(被打我不負責!)
《自尊的六大支柱》的作者——納撒尼爾·布蘭登,在一次研討會上說:
要明白你必須為生活承擔起責任,其實就是要理解「No one is coming!」,沒有人會來,沒有人會穿著金甲聖衣,踩著七彩祥雲來救你,沒有人能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讓你更幸福。
這時台下的一個參與者突然站起來,舉手說:布蘭登教授,你錯了,事實並非如此!
布蘭登教授一臉懵逼的問他:為什麼?
他說:布蘭登教授,你來了!
布蘭登回應道:是的,我來了。但我來是為了告訴你 「No one is coming!」
No one is coming!壯士,幹了這碗雞湯,就上路吧!
推薦閱讀:
※怎麼解決『明明有很多事情要做卻一件也不想做』癥狀?
※elya:我的拖延症是不是沒救了?
※有大神支招拖延症患者嗎 ?
※如何看待努力卻堅持不下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