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棍棒下面出孝子嗎?分析中西方家庭教育文化差異

作者:毛志傑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的正式實施,將會對中國傳統固有的家庭教育觀念進行梳理和調整。

自古以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就潛伏在人們的思想中,由此也出現了一些如「棍棒下面出孝子」這樣的老話。這都反映出了我們傳統思想中家庭權威不容挑戰的思想根源。

在「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影響中,的確也出現了很多優秀的人才。不僅僅在古代,在現代版的「棍棒下面出孝子」教育思路下也培養出了不少翹楚。據說,被稱作「百年出一人」的天才、世界「鋼琴王子」的郎朗,一次回家遲到兩小時影響彈琴,被當爹的暴揍一頓。國際鋼琴大師傅聰也曾因小小的錯誤而被他爹——著名翻譯家傅雷教訓。 正是這樣的嚴加管教,成就了一代大師和傑出的人才。 這可都是高級知識分子的家庭,尚且崇尚「棍棒下面出孝子」的教育思想,更何況普通百姓家了。

「棍棒」的確是樹權威、見效快的教育方法。 而在西方國家,對於「棍棒下面出孝子」的教育模式是持相反的意見,早早就立法防止對兒童的暴力傾向。

西方從平等角度闡述父親和兒子之間的關係,淡化了權威的概念。這也是與其固有的文化有著很大的關係。 在西方國家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同樣也出現了很多著名的科學家、思想家。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造成了很多教育模式的不同。 在中國,正是傳統文化的源源流長,從沒間斷,使得很多「古法」流傳至今。比如法家的韓非子說的「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聖君之下」,就是強調人是需要通過「獎」「罰」的手段嚴加管理才行。父親在家庭中的絕對權威在中國很少遇到過真正的挑戰。一直影響著人們的思想。「父叫子亡,子不亡則為不孝」體現出了家庭教育中父親的絕對權威。

而在西方,由於其國家不斷的分分合合,文化的破碎重生,宗教權利的興起,造成多重權威的制衡,形成了西方獨特的權利均衡文化。在家庭里也體現出了「父子之間非權威性關係」的特點。父親生養孩子,但不能虐待或決定孩子的生殺大權。從法律上講,孩子不僅是家庭的,也是屬於社會的。

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也是對我們傳統思想的一次顛覆和改變。 俗話說「本性難移」,雖然有關法律出台,但是要改變人們內心深處的思想確是需要時間和實踐。

有人說,西方的觀念可以為我們所借鑒,對孩子還是以道理說服為主。

有人說,家庭暴力當然不對,但是,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只是和顏悅色管不住孩子,適當地給孩子些「皮肉之苦」的教育才是「符合國情」,也才是最有效的。

那麼,您認為哪種觀點更正確呢?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傅雷對傅聰的家庭教育,和傅聰出走英國對傅雷結局的影響?
為何日本的小孩如此自立?背後原因讓人深思
給孩子「自由」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那麼好?
買不起800萬學區房就自責?給孩子優質教育,關鍵不在錢!

TAG: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