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魔幻,中國無幻想?
一個約稿。
我少年時,第一次打《仙劍奇俠傳》。鑽牛角尖,跟一個朋友研究戰略:如何才能最大程度輸出。朋友在紙上寫:白、勇、黑,然後算起等式來:理論上,白魔法師的MP都用來補血,每五個回合補兩次可以保證黑魔法師和勇士血全滿;黑魔法師輸出MP攻擊,勇士如果全用物理攻擊……
我在旁邊看得,滿心不以為然。
打過RPG遊戲的諸位,自然理解這種模式化思維。物理攻擊為主的角色,職業是勇士;魔法攻擊為主的,算是黑魔法師;魔法輔助與恢復為主的,乃是白魔法師……這是早年RPG遊戲的定規,之後中文RPG遊戲,也一貫如是。
但是,看著朋友將李逍遙當做物理攻擊勇士、趙靈兒當做白魔法師、林月如叫做黑魔法師,總覺得心頭彆扭。因為在我看來,李逍遙、趙靈兒和林月如已經很鮮活了,不再是符號式的存在,拿來套魔幻遊戲,總覺得怪怪的……
幾年後,我找到了報復的方法。在《最終幻想9》出來時,主角可以任意起名。於是:我給物理攻擊為主的主角起名叫李逍遙,白魔法輔助為主的公主起名叫靈兒,魔法劍攻擊為主的斯坦納衛隊長起名叫月如,黑魔法攻擊為主的VIVI起名叫阿奴,我那個朋友當然瞠目結舌。但隨後,他發現我這麼做效果居然不錯:當我必須給一個女孩子,一個完全沒有過日式RPG遊戲經驗的女孩子講解遊戲時,就說:
「這個主角,他起的是李逍遙的作用;這個女主角,她是恢復系的,好比是趙靈兒……」
是的,這是一個東方遊戲愛好者試圖逆襲西方遊戲體系的故事。
「說什麼勇士、白魔法師、黑魔法師?我們有自己深入人心的李逍遙、趙靈兒和林月如!」
實際上,在《仙劍》系列出現前,我們也見識過中文RPG遊戲,只是底氣不那麼足罷了……20世紀90年代初期,台灣一款中文RPG遊戲《封神榜》,有四大主角。具體特色:
哪吒,物理攻擊之王;姜太公,全能法術師;楊戩,攻擊系法術為主。還憑空虛構了一個《封神演義》里沒有的角色,叫做小龍女——就為了找一個白魔法師。
這個遊戲與《仙劍》系列的區別,一目了然。《封神榜》是明顯的,套用了日式RPG的角色設置,改了幾個名字;而《仙劍》系列,角色定位依然有日式RPG的色彩,但中國化得順理成章。林月如的MP攻擊不是魔法,而是劍氣;趙靈兒不是白魔法師,而是女媧后羿;回復系功能不是法術,而是凝氣歸元——中國仙俠設定套用在遊戲里,也可以顯得很完滿的。
《仙劍》之前也有中文RPG,但從來沒有真正創造過,如此獨立的、飽滿的、深入人心的世界體系。
事實就是,我們已經知道了:
一個不遜色於西方奇幻體系的東方幻想世界,是可以被設定出來的——遊戲如此,小說也如是。
中西奇幻文學的相似性,遠大於差異性。
中西方人民對魔法與幻想的追索,都可以追溯到巫術時代。科技不發達的時候,中國與西方都有各類望文生義的假想。法術與幻想,非西方魔幻獨有。
在這一點上,所謂奇幻,歸根結底,是一種超自然故事:與異類生命交流,在異時空做旅行。
西式魔幻,核心道具,自然是各路魔法和祭器:會魔法的或是祭司,或是術士,通常都長袍大袖,文弱年長,神神秘秘。中國式幻想,則有他們的和尚道士。確切說,是道士居多。你看白袍巫師甘道夫和魔戒,擱中國,就是各路老道配他們的法寶。
中國有五行生剋,西方有地水火風。人民都相信神秘主義的媒介,所以西方人忌憚巫師,中國人崇敬出家人。西方傳奇里,各類祭司和英雄有各色寶物,所謂magical tools,而中國這裡,出家人沒幾個寶貝,簡直不好意思出門:比如《西遊記》里,有無數法寶:什麼金剛圈、玉凈瓶、芭蕉扇、定風珠、袋子、金鐃、紫金鈴、二氣瓶。又如《封神榜》里,諸如混天綾、乾坤圈、五色神石、翻天印、攢心釘、混元金斗、金蛟剪、四神劍,那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來我往更上一層樓。而這些,幾乎一律是各家道長、仙人、神佛自己製造的,凡人和妖怪一般造不出來。所以妖怪偷了法寶下界,孫悟空去找主人,一找一個準。
中國小說,有很好的非現實傳統。唐朝段成式的《酉陽雜俎》里,有書生半路遇到僧人,有妻有子,是個大盜;書生朝他腦袋發了五記彈弓,僧人沒事,還把自己一位會飛檐走壁的兒子,介紹給書生認識。《廣異記》說,有個成都人,日暮深山趕路,被請去吃宴席。席間有所謂六雄將軍、白額侯、滄浪君、五包將軍、巨鹿侯、玄丘校尉、洞玄先生,顯出原形來,原來是猿熊虎狼豹鹿狐龜——類似於此的故事,中國一向都有。再往上推,便是《山海經》的世界觀。
此後的《三國演義》、《封神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乃至於《紅樓夢》,各類和尚道士,妖怪仙人的法術,那都不得了:能掐會算,料事如神,沒事就借東風、降大雪,改換天地。
甚至,想更遠一點。
中國老百姓對神秘主義的信仰,歷久彌深。直到解放後,民間村莊還有扶乩請仙的道士,可以請神附體,俗稱跳大神;鬧義和團的時候,真有大批老百姓相信,可以請神上身。甚至今時今日,我母親所住的小區,還有人相信:拜觀音菩薩時,不能吃不幹凈的東西;去拜拜佛,可以保證孩子考上大學;頭髮指甲不能被人拿走了,不然人家可以拿你做法……
早期科學不昌明+幻想,是古往今來傳奇的根由。西方魔幻與東方幻想,在這方面半斤八兩:
在人們旅行還不大方便的時候,流浪途中的神魔仙怪小說大行其道。當現代科技扼殺了神魔仙怪的土壤後,世界就有兩種方式。一是將目光投向星辰大海,那就是許多科幻作品的來由——某種程度上,《星際迷航》,就像一部以宇宙為背景的大航海時代故事。二便是創造一個中古背景、仙俠妖魔依然可以存在的世界:比如,托爾金先生的《魔戒》,再造了一個中世紀英國范兒的中土世界。
為什麼我們曾經有一種,「西方有魔幻,中國無幻想」的錯覺呢?
因為西方在近代,製造出了若干騎士小說+哥特+劍與魔法+歷史架空的世界:因為《魔戒》、納尼亞世界、龍槍世界們的存在,在中文語境中,魔幻這個詞,很容易被窄化成一類題材:
彷彿《冰與火之歌》、《魔戒》那類架空歷史,或者說劍與魔法系列,或者蒸汽朋克。彷彿龍、劍、勇士、魔法、祭司、飛空艇,才稱得上是魔幻……
但如上所述,依靠敘述構築的幻想世界體系,不該如此狹窄的。
許多人打過《最終幻想》這類RPG後,下意識地將一切RPG遊戲都納入這個角色邏輯中,尋找勇士、白魔法師、黑魔法師,而忽略我們也可以製造出深入人心的李逍遙、林月如和趙靈兒……
同樣,東方語境下,也可以營造出美輪美奐的幻像。從歷史上來說,莊子寫河伯與海若的對話,列子御風而行,孫悟空大戰十萬天兵,姜子牙封神,這些也可以是奇幻;《山海經》和《西遊記》足以給你提供足夠的怪物圖鑑。東方傳說,有足夠渾厚的底蘊製造一些新東西。
這個時代所需要的,也許只是讀者們拋棄一點成見——除了劍與魔法,除了帶有騎士小說色彩的哥特魔幻,我們的文化,也可以從《山海經》、《搜神記》、《封神榜》、《西遊記》中,提煉出天地遨遊、仙魔神鬼,類似於仙劍、蜀山這樣,東方式的幻想體系。《蜀山》體系,是許多卷書構建的;天山體系,是梁羽生先生許多小說構建的;然後,我的熟人唐缺老師參與的《九州》,也是一個大體系。
我們這個時代的幸運在於,敘事方式不再那麼單一了。上一輩人的隋唐故事體系、三國故事體系,是靠小說、評書、戲劇、繡像畫給構築的。而如今,我們有漫畫、小說、遊戲、電影可以使喚。評書的老先生們一套大讚背得滾瓜爛熟,也許如今電影只需要一幀鏡頭便夠了。
所以敘述者們在這個時代,是幸運的。這是個習慣視覺轉化的時代,天馬行空的架構,是完全可以用遊戲或電影構造的。實際上,這些傳統在逐漸立起來:今何在和他的《悟空傳》,江南和他架構世界觀的《天諭》。
不用著急。畢竟托爾金先生及他的崇拜者們,是在半個多世紀前開始建構他們的世界了,這一切需要時間的積澱,才能在一代代人心中建立印象;而東方文化的幻想世界,正在一點點被建構起來呢——那存在於每個幻想世界的設定,存在於每一代東方背景遊戲的劇情,存在於每個不在意西方的騎士魔法師,卻傳頌李逍遙、趙靈兒與林月如傳說的玩家的腦海之中。
完全體《天諭》公測發布會——世界架構師江南 http://v.qq.com/page/h/t/p/h01920qdctp.html
推薦閱讀:
※奇幻小說的反解構和最終突圍
※囚鳥-天之涯(35)
※穿白大褂的小白鼠
※沒有門牌號的公寓系列之四 | 床底下的小怪獸
TAG:奇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