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圖書館」計劃:希望 100 年後仍然有人類閱讀
墨跡忽濃忽淡,圖書館裡淡淡的書本味道,手指觸摸紙張的粗糙感,可以配上喜歡的書籤,可以塗塗畫畫,可以隨意翻起一頁就看下去。紙質書本給我們這樣的感覺是無可替代的。
但似乎,漸漸要被替代了。
數字化的浪潮滾滾而來,消失的不僅僅是閱讀的人,還有那山裡的樹。
百年後,還會有紙質書籍嗎?
2014 年,蘇格蘭藝術家 Katie Paterson 發起了一個公共藝術項目「Future Library 未來圖書館」計劃。
「未來圖書館計劃」的核心信念是:百年後仍有人類持續閱讀
這個計劃的時間維度是 100 年。
即在整整一個世紀之後的 2114 年,「未來圖書館」計劃才能完成。
「未來圖書館」的信託委員會每年將會邀請一名作家創作,交稿時間為一年後,文體及字數不限。隨後把手稿作品封存在位於挪威奧斯陸的德奇曼斯克公共圖書館,100 年後才出版。
鑒於未來紙張可能會絕跡,2014 年「未來圖書館」也在挪威奧斯陸栽種下了一千棵雲杉樹幼苗,以確保百年後有充足的原料印製這些文學作品。
以小說《盲眼刺客》《使女的故事》和《末世男女》聞名的 Margaret Atwood 是「未來圖書館」計劃選中的首位作家。
計劃的簽約作家必須承諾所寫題材和內容不得透露給任何人,Atwood 目前能透露的,僅僅是她那部作品的名字叫《Scribbler Moon》。
這也意味著,Atwood 的書迷們在有生之年,是看不到她的這部作品了;她本人也無法知道書籍出版後大眾對它的評論。
Atwood 從一開始便心知肚明,她的「未來圖書館」會活得比她長久。她說:
我知道我會死。
想到 90 多歲的某一天,我將步履蹣跚地走近這些樹,那種感覺有些不可思議。可不管到時候我能不能站在這裡,都沒關係。每一年書的交接儀式都會繼續。時間將持續存在於這片樹林里。
「未來圖書館」計劃的第二位邀稿對象,是發表過知名小說《雲圖》的英國作家 David Mitchell。
「未來圖書館」計劃的發起者 Katie Paterson,是位擅長在其作品中表現自然界或宇宙中那些難以想像的大,或是難以想像的遙遠,擅長表現此類事件的藝術家。
1981 年生於蘇格蘭的格拉斯哥,2000 年在愛丁堡藝術大學獲得藝術學士學位。憑藉作品《給冰川的電話》,她在英國藝術界一鳴驚人。
展廳里,Paterson 用白色霓虹燈管顯示了一個電話號碼。
觀眾撥打這個號碼就可以給冰島的 Vatnaj?kull 冰川打電話,英國一家通信公司已將通信設備連接到它下面,並通過擴音設備放大冰川融化、冰裂的聲音。
因此,打通給冰川的電話便可聽見冰川消融的聲音。
在另一作品「寫給死去星星的信」中,Paterson 則通過寄出信件以告知人們一顆恆星的「死亡」。
恆星爆炸的消息均來自天文研究所,這些信既有手寫的,也有印刷在不同類型的紙張上的。
每封信都代表一顆恆星甚至一個星系的消亡。
正是因為見識過太多宏偉的消亡,才想要盡量避免發生在眼前的災難吧。
Katie Paterson 說:有些東西離我們很遙遠,但是眼前的事物卻讓我們看見了它的存在。
這次「Future Library 未來圖書館」的構思,也源於其對時間的距離感知和想像。
她認為,如果我們不相信百年後仍然有「書本」,這個計劃也就不成立了。
書或許會產生我們目前無法想像的巨大變化,不論是數碼化或非數碼化,但是,「這東西還有可能做得更好嗎?」
所以我願意相信書本仍將存在,而這個「未來圖書館」計劃也是普通人類盡一己之力保存紙本書的一種方法。
有書在,是好的;沒有書,這些樹在,也是好的。
或許這個計劃中的大部分書籍,作為當代讀者的我們此生都無緣閱讀。
創作一部給百年後讀者的作品是什麼感覺?第一位獲邀作者 Margaret Atwood 寫道:
你好,我曾存在。想到自己的聲音將在沉睡百年之後被突然喚醒,是非常奇妙的感覺。
屆時那雙尚未出世的手將稿子從箱中取出時,我傳達出的第一句話會是什麼?我想像這樣的接觸,就像我第一次看到三個世紀前遺留在墨西哥洞穴里的紅色壁畫一樣。有人能解讀出真正的含意嗎?但它傳達出的大意每個人類都能接收:它說:「你好,我曾存在。」
希望人類將一直一直閱讀。
推薦閱讀:
※為什麼傅雷說「青年人最容易給人一個『忘恩負義』的印象」?
※盧平與巧克力 納威與糖紙
※半個月讀完這三本書後,我得到的幾點感悟
※低頭走路真的跟不自信有關係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