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就看穿了,文藝青年的謊言
玲瓏的各位大家好,我是米拉拉,管理學出身,80後,長居北京。先後組建多個樂隊並擔任主唱,也曾參與拍攝電影;痴迷舞台與現場。是《文藝生活周刊》的創始人和主編。紙媒低迷的時代,在獨立雜誌這條艱險的路上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了五年的《文藝生活周刊》終於結束了它的旅程,2010年6月-2015年7月,共134期。
五年來,我們深度採訪和接觸了文藝圈裡各行各業的人,與那些腳踏實地的「理想主義瘋子們」一起在那看起來斑斕光彩的世界裡快樂過、彷徨過、放肆過、撕裂過、驕傲過、當然,也絕望過。 今天來到玲瓏,想跟大家聊聊他們眼中的文藝圈。
他們是歌手,音樂人,話劇演員,戲劇導演,攝影師,詩人,視覺設計家,電台主持人,他們是適中走在時代邊緣的理想主義者。同時也是這五年以來中國文藝圈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朴樹
羅琦說:「每個人的命運都是孤獨的。只有你明白,人註定一輩子都是孤獨的,你才有可能和它成為朋友,你才不會害怕。」
羅琦
馬頔說:「想好好活著的人,沒人想玩兒獨立音樂的。」
馬頔
「詩歌是內心的事,和外界沒有任何聯繫。你看得懂是你的事,看不懂也是你的事,和我,和我的詩歌沒有什麼關係。」
余秀華
大冰說:「一個人的生命體驗要有個出口,而且體驗的方式要對自己負責。旅行並不是生活的唯一,也沒有必要把它上升到一個多麼高的高度,它並不是包治百病的萬能金丹,它和我們的正常社交和日常生活沒什麼區別。」
大冰
田沁鑫說:「人生真是需要苦難和打擊,還有各種觀照,才能看到更多的面向,能更清楚地剝離開,看到油是油,水是水。」
田沁鑫話劇《紅玫瑰與白玫瑰》劇照
桑格格說:「你看,冬天陽氣是內藏的,夏天很熱,陽氣恰恰是外浮的,熱一定要用冷來制,傷心的事,不妨用快樂的語調去寫,這是一種更有力量的表達。」
桑格格
譚維維說:「鑰匙在我的口袋裡,門也是我來打開的。但是,是高曉松老師把鑰匙從我的口袋裡拿出來,讓我捏在手裡,告訴我,要把門打開。 」
譚維維
這本雜誌是個充滿著烏托邦味道的世界,這一段經歷將我原本循規蹈矩的生活徹底顛覆,讓我在還稱得上青春的年華里,躲開了庸常,追得了另外一些刻骨銘心的東西。
【玲瓏好貨】
今天我帶著團隊集結五年的採訪精華,為大家呈現不一樣的文藝圈。《烏托有個幫2.我們終將抵達》作為雜誌的停刊之作,其中令人難忘的點點滴滴由浦睿文化出品成書。我喜歡玲瓏,也喜歡玲瓏上的各種人生,所以選擇玲瓏在進行首發預售。
【玲瓏折扣】
原價:85元,玲瓏首發價:56元,且包郵。只限100本。(點擊閱讀全文,即可購買)
【預售期限】
4月5號-12號,為期一周。12號之後統一發貨。
最後,對於書中的作家,藝人,文藝工作者,有什麼問題都可以來盡情問我,很願意和大家一起分享文藝圈的真實模樣~
沙龍實錄
玲瓏沙龍App用戶@啾啾
你在採訪的過程中遇到過很「葛」的人嗎?新學的詞,哈哈哈,希望瓏主看得懂~
答:知道知道~其實在採訪時,確實經常會遇到一些所謂的很「葛」的人。那是一種很矛盾的體驗。我們希望我們的採訪對象帶給我們驚喜,顛覆大眾對他們的一貫認知,但同時,又擔心對方的行為舉止和喜怒哀樂的點不在我們預料之內,造成我們採訪進行的不順暢。這個時候,記者之前做過的所有功課基本都歸零,很考驗作者的應機處理能力。
其實在這個行業里能長久生存下來的人,我們常稱之為「瘋子」,那就一定和普通人不太一樣,和她們/她們對話常常很刺激。但其實大家都是人,我們只要保持真誠的原則即可,讓對方相信我們是善意的,保持不卑不亢即可,甚至像聊天一樣,適當收收自己記者的角色痕迹,反而能有意外的收貨。常聽採訪對象說,「和你們聊天很舒服」,「你們的採訪和其他媒體都不太一樣」,我們對收到這些評價還會有些小竊喜,視做對我們的肯定。
玲瓏沙龍App用戶@Maruko
好多樂隊啊,比較喜歡誰的音樂風格?有沒有讓你有當年自己玩樂隊時候的感覺?
答:我個人對音樂、樂隊不太挑風格,但也是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的,年輕的時候喜歡躁動一些、硬一些的,現在漸漸喜歡可以靜下來聽的、走心的音樂。但在音樂現場,偶爾還是會被搖滾樂的現場撞出青春火花,那時候會忘記自己的身份年齡,會忘記live house門外的那個世界,那種感覺在現實生活中是很難找到的。
我每次站在台下看樂隊演出,或者在排練室看排練,都會內心有一些唏噓感慨。也正是因為太過熱愛音樂和藝術,我才有機緣創立這樣一個平台、一本雜誌。這一切都是順著感覺走的,我想即便現在我要做賢妻良母相夫教子的生活,這種熱愛依舊會深耕於我的生命,我也會把這些熱愛帶給我的孩子。
玲瓏沙龍App用戶@哩啦
想知道趙雷是個怎樣的人,最早接觸民謠是他的音樂,看了幾場他的演出,與別的民謠歌手不一樣的是,他基本不太愛說話或者說瞎聊,覺得他太低調了。
答:我也是非常欣賞趙雷。在本書里,我們對趙雷同學的採訪其實沒有太注重說他的作品,而就是像聊天一樣去聊他的生活、他的一些特別的經歷。所以趙雷在採訪中體現出來的氣質和感覺,就是那個真實的他。實話講,做完他的採訪,當時我還有些小心疼他。這個人不聒噪,很內斂,也很北京氣兒,是個接觸起來讓人很舒服的大男孩。
玲瓏沙龍App用戶@G3娘
龍珠想聽你談談萬芳
答:不是我做的面采,很遺憾。我能給你的反饋也僅僅是從與記者的溝通和對文章的編輯上得來的。
我是太喜歡萬芳啦,聽她的演唱會從頭哭到尾....
除了私心,收錄萬芳的採訪進來,還主要是因為她的跨界性很符合文周的風格
書里那篇採訪很多其實是圍繞我們所熟悉的唱歌的那個萬芳的另一面——戲劇舞台上的她而展開的問答。她真是個很努力、也很感性的女人,而且始終與娛樂圈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所以她的音樂和戲劇作品才會那麼具有感染力。
玲瓏沙龍App用戶@beef
堅持的人都執拗,執拗的人才會堅持
玲瓏沙龍App用戶@Cbly
對於文藝圈和娛樂圈有沒有一個明顯的區別?二者有沒有重合的部分?
答:一定是有明顯區別的,區別不言而喻,其實你在問這個問題時應該就有答案了。每個人都有心中區分的標準。我們在尋找選題時,也都在盡量迴避有太過娛樂化嫌疑的人物或話題。在我的定義里,可能文藝圈的人相對更小眾、更低調、也更理想主義一些,我們採訪時的問題也大都圍繞在其藝術生涯、經歷和作品中,而非娛樂八卦,文藝圈的名人所配套的宣傳平台和資源也都比較有限。比較好理解的舉例是,大部分的文藝圈名人都是不配助理、經紀人的....
重合的部分自然也有,就像現在文藝圈的人也會頻頻上一些主流電視媒體/真人秀節目中曝光自己。我覺得其實以後可以盡量淡化這個概念。就好比有的人可以稱為「電影演員」,有的人就只適合稱為「電影明星、娛樂明星」,前者產生藝術作品,後者可能更大的意義就是娛樂大眾。
推薦閱讀:
※古代歷史事件中的重要道具後來都到哪裡去了,是否有保留至今的?
※如果中日和解,並形成德法之間的關係,會對彼此產生怎樣的影響?
※為什麼吐魯番不算「四大火爐」?
※3D列印如何跳開行業內自己玩的現狀,增加大眾參與度?
※在各國古籍中,類似《山海經》和《奧德賽》一樣的書有哪些?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