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清明
文 / 禪貓
每年臨近清明,天空總會陰鬱地皺著一張臉,時不時掉一陣雨,卻不會很急,只是應景。
從小就覺得很神奇,為何到了這幾日,陰天和雨水,卻準時到來,象御車飛至的順風快遞小哥。
一
公元823年,是個很平常的歷史年頭。
這一天也是清明,也是這樣雨潤如酥的天氣,一位四十齣頭的男人,衣著簡單但看得出衣料上乘。他操著一口陝西官話,在安徽池洲的一條鄉間小道上不斷向路過的村民打聽著什麼。
此人儀錶不俗,沉著內斂,但這時也有些急了,春雨細密溫潤地下著,路上並無多少人象他一樣在行路,偶爾遇到的,卻並不能告訴他答案。
他要找的是一家近日已被當地上流社會的微信朋友圈刷爆的私房酒家,據說酒家的老闆臉很冷,但酒卻熱,而且朋友圈的視頻上年輕貌美的老闆娘彈得一手好琵琶,極是風雅。
更重要的是,只要過了午時,店家就不接待客人了。
因為是私房,並不是對外營業的,只憑口碑相傳,因此問了幾個路人,都稱不知。
看上去心慌暮鑾的問路人,名叫杜牧,對,他就是之後與大詩人杜甫齊名的「小杜」。此時剛從黃州(今湖北省黃岡市)卸任,赴任池州刺史。
來之前,同僚下屬獻寶似地給老上級的微博轉發了一條私信,內容就是關於這家私房酒家的推介,卻忘了附上位置定位的信息,導致初來乍到還沒上任就興沖沖找來的杜刺吏這麼狼狽。
當時的池州是一個老大難的州府,天災人禍就沒停過:天災是水災,歷史上這裡常遭洪水肆虐,大水大淹,小水小淹,冬天無水乾涸,百姓苦不堪言;人禍是江匪和山賊,由於天災所致,民不聊生、盜風四起。
這也是朝廷急調杜牧這位能吏前來池州的主要原因。
杜牧是個好遊歷的人,這可能是大唐文人的共有愛好,他自恃有經邦濟世的政治抱負和能力,但更讓他在意的卻是酒和詩,也許是李白、王維這些前輩大豪們斗酒賦詩的路子太猛,即使已是不惑之年,杜郎聽到哪裡有好酒,那是片刻也難忍。
眼前的農田荒蕪,人煙稀少,路上行人的本來就少,見到陌生人,更是警惕萬分,就算願意搭話也是簡單敷衍就急勿忽地走開。
正為難時,一條水牛慢吞吞地沿著路邊的泥濘悶不作聲走過來。水牛上面端坐的小童不過十歲左右的年紀。看著眼前在岔路口猶豫彷徨的中年人,他笑嘻嘻地問:阿走西,您是要去哪兒呀?
杜牧忙連比劃帶形容的說了那家店的特徵,幸運的是這個小童子居然知道,他回頭指著東南方向的一處樹林,告訴杜牧:「就在那個種滿杏樹的村子裡,進村就能看見酒家的招牌。」
小朋友也許想不到,他這句話,被杜牧寫進傳誦千年,甚至泛濫到讓禪貓聽得快吐了的《清明》里: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於是,「杏花村」成了安徽乃至中國美酒的最高大上的品牌,直到今天,仍有無數個城市為了爭奪成為「杏花村」的故地,急赤白臉,編故事建舊居。
也因為此,在一千多年後的某個時間,一群無道德下線的奸商盜用「杏花村」品牌喪心病狂炮製的一批假酒,不僅害了許多人的眼睛,也幾乎毀了這種好酒的名聲。
二
其實流傳下來描寫清明的詩並不在少數,比如那個生活作風和才華同樣昭著的白居易就曾寫過《清明夜》: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迴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這裡又是一個刺吏!難不成大唐的刺史都好清明這口兒?
不過,雖然是貶為刺吏,但對於放浪的白大老爺來講,看花賞景泡小妹,再在微博上傳首詩,轉眼就會有十萬+的粉絲哭喊著關注,生活並沒什麼不開心的理由。
他是個比較洒脫的人,因此,同樣是寫清明,他看到的是月夜朦朧下,極美的如碧玉做成的欄杆和用紅色的磚砌成的牆,聽到的是遠遠的絲弦聲。在迴旋的走廊里,小白興緻來了就飆一段海豚音,沉靜時側頭看看園裡的花,詩里全是趣意盎然,並不陰鬱。
當然,既然是清明,更多的詩人大V們留下的多是些愁緒萬千、追思故人的詩句,比如孟浩然這首《清明即事》:
清明即事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發表這首詩的時候,孟同學已高中進士,然並卵,並無官職給他,他仍需要等。於是他就愁,遇著清明,自然是要大大的感懷一番才對得起自己舉世公認的才情。
這種在仕海沉浮的人,對清明恐怕格外的敏感,慣用套路就是前面先寫清明的景色,很快就露出大尾巴,恨自己不能當更大的官,不能施展了不起的抱負,於是不是孤坐,就是一醉,總脫不了這個套路。
如果這樣比起來,我倒覺出杜牧筆下的清明,更來得樸質和難得,意在詩外,沒有強行推銷個人情緒的嫌疑。
三
你可能會問,怎麼了,清明節被唐朝這些詩人搶注了嗎?難道其它時代的人到了這一天,就只會象沒文化沒想法的我們一樣在墳前街角燒黃紙哭幾鼻子,然後再去踏個清約個妹,最後大吃一通喜氣洋洋地劃個句號?
當然不是,漢晉這樣遠的不說了,就是唐以後的宋,就有無數文化大V寫下無數清明感懷的美文。不過,他們用的筆法不是律詩,而是詞,錯落的文字。
先說個大家最熟悉的大美食家,中華料理「東坡肘子」的代言人——蘇軾,他在《蝶戀花》里寫道:
春事闌珊芳草歇。客里風光,又過清明節。
小院黃昏人憶別。落紅處處聞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斷魂銷,應是音塵絕。
夢破五更心欲折。角聲吹落梅花月。
同樣的詞牌名,歐陽修是這樣寫清明的:
欲過清明煙雨細。小檻臨窗,點點殘花墜。
梁燕語多驚曉睡,銀屏一半堆香被。
新風風光如舊風,所恨征輪,漸漸迢遞。
縱有遠情難寫寄,保妨解有相思淚。
不知是宋詞的風格多是這樣婉轉語濃的緣故,還是清明給人的暗示本就是消極和低落,我看到的宋詞里描寫清明的多半都是這種風格,看得心裡鬱悶,想發一聲喊。
於是找到了一向壯懷激烈的辛棄疾,詞牌名又是《滿江紅》,想著必然會有不一樣的大情懷,不料……
家住江南,又過了、清明寒食。
花徑里、一番風雨,一番狼藉。
流水暗隨紅粉去,園林漸覺清陰密。
算年年、落盡刺桐花,寒無力。
庭院靜,空相憶。無說處,閑愁極。
怕流鶯乳燕,得知消息。
尺素如今何處也,彩雲依舊無蹤跡。
謾教人、羞去上層樓,平蕪碧。
四
現在你們也知道了,我是只讀書又學佛修行還嚮往出走的貓,所以,有人就問我,寒食是記住介子推,清明是祭奠逝去的故人的節日,作為講輪迴講因果的佛教,其中有沒有關於清明的講究?
明確的講,找遍所有佛教經卷中也壓根沒有這方面的記載。
雖然佛經沒有提到怎樣過清明節,但是在佛教的《善生經》中提到,為人子女的義務就是時常做功德迴向給已故的父母。
怎麼才是做功德?有說應該齋僧、齋戒、誦經、供燈、抄經、放生等就是清明節最「如法」的做法。
我的觀點比較出格,可能跟我一向叛逆有關,我理解的佛法,講的就是不執著,所以,清明節這一天,修行的人到底採用什麼形式才算是最「如法」?不應該有定論。
如果你並不認可抄經、放生也不大緊,或者你也不能象這些古人大能們在清明節這一天吟詩一首,那你在墓前用手機里的「全民K歌」猛烈地抒發一下追思也不錯。
比如我在今天好好找些寫清明的詩來讀,悠悠思古人,然後為你們寫一篇公眾號文章,就頗覺如法的很。
重要的是,你無論採用什麼形式,什麼內容,重要的是專心一意,只要你心中無我,只要你智慧清明,只要你在這一時間願意把自己最美好的一切都迴向給你心中在意的死者,那就是最好的佛法清明了。
往期文章
為了小魚乾,禪貓提前出關老太婆的兩個謊言
禪 貓 頻 道
微 信 號__CMPD2015
寫文章不只是為了小魚乾 還有情義
別忘了轉發給朋友,熏陶一下他們。
推薦閱讀:
※為什麼清明節會下雨?
※清明,掃墓,見鬼去
※你們那的中元節(鬼節)是怎麼過的?
※孩子多大時您才會帶他清明節掃墓祭奠去世的親人?家長一定要懂得
※清明節掃墓三大現實意義
TAG:清明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