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上幾扇門吧

「在門與門之間奔忙是人類的一種奇怪行為。我們的一時衝動驅使我們去追逐毫無價值的選擇——那些幾乎消逝的或者對我們不再有價值的機會——《怪誕行為學》

「迷茫來源於人生中面臨各種抉擇時矛盾的疊加」,今天想說的東西主要關於「選擇」。

在某些輾轉反側失眠的夜裡,你們有沒有想過,從前的人們是不是也像今天的我們一樣糾結於各種各樣的選擇?糾結於:

「該去美帝還是腐國留學?」

」CS和EE讀哪個比較好?「

」我到底愛她還是他?「

」今天午飯吃意粉牛扒還是壽司?「

......

我想過。

然後在我迷迷糊糊快睡著之際,腦海中突然浮現出幾句詩: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

車,馬,郵件都慢 ,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

我這才驚覺,在那些從南京到杭州都不包郵的年代,日夜兼程的騎馬居然都要3-4天。你住城南,我住城北,已然是異地戀了。若君住江頭,我住江尾,見一面則需要翻越萬水千山,困難程度堪比玄奘取西經。談戀愛和成親的成本那麼大,又怎麼會說分手就分手,說離婚就離婚?

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若想出人頭地,大部分只有讀書出仕一條路。四書五經,熟讀,多背,多寫文章,把語文這一科成績搞好就足夠。至於數學、建築、機械什麼的,交給祖沖之、張衡、闞澤這幫非主流們去擺弄吧。要不是這樣,那幫文人騷客們又怎麼會留下如此多動人的詩篇?

從前慢,農業是第一生產力,大家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乘火車南下打工的人寥寥無幾,也自然不會有春運的擁堵。雖然窮,但少了許多爭搶,也不會有擁擠帶來的煩心。早餐只有豆漿,沒有意麵,沒有披薩,倒也是綠色天然無害,營養充足。

那時的人們,雖有很多人因為選擇少而碌碌終生,但也有很多人因此而思想單純,因為選擇少而心思堅定。

回過頭來看之前在答案和專欄里寫過的一些東西,諸如「不要同時做很多事......專註做好」、「斷舍離」、「把精力放在那些自己不費力就能做好的事上,才有出類拔萃的可能」等等,都和「選擇」有或多或少的關聯。

對於那些想知道自己天賦所在的人,那些想成為專業人士而不是樣樣通、樣樣松的人們,關上幾扇選擇的門吧。工作8小時之外的時間,再起早貪黑擠出5小時的時間學習8種東西有什麼用呢?尤其是對於那些「看帶字幕美劇練英語的人」,那些「做仰卧起坐練腹肌的人」,那些「臨睡前看30分鐘網路小說充電的人」......再者,鋼琴、編程這種東西,小時候沒學過,長大後學過一段時間發現上手慢的話,就暫且放放吧。

當然,生命不止有深度,還有廣度,有些人就是喜歡嘗試體驗不同的事物,哪怕是淺嘗輒止,哪怕是堅持到最後也沒結果。這種生活方式很多人都喜歡,但是對於有些人當下的境況並不合適。比如我我的人生觀也是多嘗試多體驗,但是在沒有深度的情況下,我沒有資本、也沒有精力去發展廣度。所以現階段的我會關上一些門,少一點說走就走的任性、說甩就甩的戀人和說點就點的技能。

當有一天,在又一個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夜裡。南方發霉的出租屋裡,你站在窗邊,窗外凌晨4點鐘的城市依然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窗內除了風扇呼呼轉動的聲音,只剩下你的一聲嘆息。當你輕輕彈掉那截長長的煙灰時,會不會想起某個遙遠的下午,穿著白色校服的你,站在講台前大聲的說:「長大後我要當一個天文學家!」,在那個夢想甚至高於生命的年紀。

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樣,依然在意那些年吹過的牛逼,就關上幾扇門吧。關掉幾扇看起來很黑很深邃的門,去掉幾個看起來正確率就不會高的答案吧。

降低點選擇的難度,也就少了點糾結。把糾結於選擇的時間節約下來,去做那些更正確的、更值得做的事,才能更接近曾經那個白衣少年口中的你。

附:《怪誕行為學》部分摘抄

埃利希·弗洛姆在《逃避自由》里寫道,在現代民主制度下,困擾人們的不是缺乏機會,而是機會太多。人們不斷提醒自己,我們可以做到一切,可以成就自己期望的一切。問題在於是否能實現這一夢想。我們必須盡一切可能全面提高自己;我們必須對生活中的一切加以嘗試;必須在有生之年把人生必看的1000種東西全部看遍,就算看了999種也不行。隨之而來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這樣做下去,難道不會把自己搞得勞累不堪、心力交瘁嗎?佛洛姆面熟的這種誘惑,我認為,就是我們看到的那些參與者所遭受的誘惑,他們正在手忙腳輪地從一扇門沖向另一扇門。

在門與門之間奔忙是人類的一種奇怪行為。更加奇怪的是,我們的一時衝動驅使我們去追逐毫無價值的選擇——那些幾乎消逝的護著對我們不再有價值的機會。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的實驗證明,手忙腳亂地區保持所有選擇是傻瓜的遊戲。它不僅耗盡我們的熱情,也掏空我們的錢包。我們必須把有些「門」自覺地關閉掉,關掉某些校門當然很容易——從度假計劃中劃掉某些景點、城市,從女兒課外活動安排里去掉空手道一項——這些都不難。但大一些的門關起來就很困難。通向新職業、新職位的大門關起來就很難,通向我們夢想的大門關起來也很難。我們和某些人的關係之門也是如此——即使它看起來已毫無價值。

我們有種非理性的衝動,要讓所有的門都開著。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性,但這並不意味著不應該去關。想一想電影《亂世佳人》中的一個情節:白瑞德要走的那一幕,斯嘉麗抱住他:「我到哪裡去?我該怎麼辦?」很久以來白瑞德對斯嘉麗的忍耐到了極限,已經忍無可忍,他回答道:「坦率的說,親愛的,我一點兒也不在乎。」電影根據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說改編,這句台詞被封為電影編劇史上最難忘的經典之作,這不是偶然的。這一扇門狠狠地關上了,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它提醒我們大家,無論是大門還是校門,該關的就要關掉。

我們有必要退出一些浪費時間的委員會,不要再給一些朋友寄送節日賀卡,因為他們有了新的生活新的朋友。我們需要確定是否有時間去看籃球,是否能同時打高爾夫球和壁球,又能和家人在一起。我們或許應該把其中某些運動放一下。我們有必要把這些門關掉,因為這些事既費時費力還擠佔了我們的參與機會,使我們無法顧及那些有價值的選擇,還會使我們疲憊不堪。


推薦閱讀:

要變成更好的自己,需要把誠信作為行為準則
有隻男貓每天在門口等我家貓?
對女生太過尊重是不是很裝?
孩子的哪些行為讓你瞬間感覺要崩潰?
如何在周圍人都言行粗魯時堅持自身?

TAG:梦想 | 人生 | 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