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肥胖帶來的不僅是疾病,還讓我們離死神更近了一點
脂肪的一些作用
最近很多研究和新聞都指出世界範圍內的肥胖問題越來越嚴重,肥胖症的人群也越來越多。而脂肪,則是造成肥胖外貌的罪魁禍首之一,一般來說,脂肪往往只被認為是一個儲存能量的倉庫,或是能抵抗寒冷的天然外衣而已,因此,常看動物世界的人都知道鯨魚,企鵝,海象這些生物都有著厚厚的脂肪,這些脂肪幫助了它們能比那些」瘦子「在寒冷缺食的條件下活得更久。不過,除了這些功能,脂肪卻還有好多我們意想不到的作用。
除去我們通常所了解的白色粘稠的脂肪外,不少動物還有第二種棕色的脂肪。為了看看這種棕色的脂肪是什麼用的,科學家把小老鼠放進冷箱里然後用紅外線觀測它們,發現這些棕色脂肪扮演了中央供暖的角色,當處於寒冷環境下時就被激活。這個脂肪並且被自主神經系統控制,用於應對一些應激情況比如寒冷。不過我們人類卻沒有那麼多的棕色脂肪(嬰兒在他們的背部和頸部有一些)。
那麼白色脂肪細胞除了儲存大量的脂肪外還有什麼用呢? 答案很出人意料,就是白色脂肪還是主要的內分泌器官。而分泌的激素則是瘦蛋白,所以,白色脂肪越多,瘦蛋白就越多,而瘦蛋白呢又起著控制食物攝入的作用,能根據個體所攜帶的脂肪數量來控制體重。如果瘦蛋白變異,那麼就可能會導致劇烈地暴飲暴食,以及病理性的肥胖。
瘦蛋白還有一個另外的作用,就是它可以減少對壓力的激素反應,並且瘦蛋白的水平低的話,那麼痴呆的危險性也會增高。脂肪還產生其他好幾種荷爾蒙和細胞因子,與我們的免疫系統息息相關。在女性中,白脂肪多的話,雌激素則越多,因為白紙坊包含一種能將類固醇轉化成雌激素的酶。這也是為什麼肥胖是一些特定疾病和癌症的誘發因素之一,比如心血管疾病,肝癌,哮喘,乳癌。從好的方面看,在肥胖的女性中,雌激素的增加能保護她們對抗骨質疏鬆。不過,肥胖的負作用還是很大,如果母體肥胖的話,會增加其後代患上心理疾病的幾率,比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自閉症,焦慮症,抑鬱症但是飲食障礙。
母親的瘦蛋白對孩子也有長遠的影響,比如當女性生活在一個食物短缺的地方時,那麼她就得為她後代的生存做準備,因此,她的瘦蛋白水平和信息,就促使胎兒朝為了應對出生後將要面臨的艱苦生存環境的方向發展,從而得以更好地應對惡劣氣候,食物短缺等因素。但是,這個機制的缺點也很明顯,因為當社會發展,食物充沛的時候,這個孩子就很難應對過剩的食物,從而更容易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肥胖。當然,這個觀點爭論還挺大,並不能明確下定論。
所以,脂肪不僅僅是天然保暖衣而已,還能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元素,能影響我們的行為和健康。
----------------------------
最近新發表的兩份研究也表明了肥胖對我們的健康影響巨大。第一個研究收集了美國超過80000名女性以及36000名男性的數據資料,這些人被詢問他們在5歲,10歲,20歲,30歲和40歲時的體型,還有50歲時的體重,另外從這些人60歲開始,會被跟蹤研究超過15-16年,在這期間,每隔兩年這些參與者就需要填一份關於他們生活習慣和健康狀況的問卷,另外每隔4年需要填一個飲食習慣的問卷。經過分析發現在這跟蹤調查的15年間,對於體型較瘦,身材保持較好的人,女性的死亡率為12%,男性為20%,而對於肥胖的人,女性的死亡率為20%,男性為24%,簡單的說,就是瘦的人活得比肥胖的人更久,不易過早離世。而另一個研究分析了之前230個相關的研究,這些研究包含了超過3000萬人的數據以及400萬的死亡個例,得出與上面研究相似的結論,就是持續的增長體重會增加過早離世的風險,而那些體型偏瘦保持較好且從不吸煙的人則活得更久。
所以這一切的數據都是在鼓勵我們多運動保持良好的習慣和體型。
------------------------------
那麼相信自己會對食物上癮是不是會影響我們的飲食行為呢?
答案是:會。
肥胖經常與食物上癮相聯繫,而且很多人都相信他們自己是食物上癮(用我們通俗的話講,就是瘋狂的吃貨)。
最近的一個研究就探究了這個自我信念與飲食行為的關係。在一個實驗中,女性被試需要在電腦上完成一系列的關於食物的測試,在完成後,她們會得到一個偽造的關於他們表現的評分(就是高度食物上癮,低上癮,平均水平),然後接下來她們需要做一個關於巧克力和薯片的口味評測,在這個評測過程中,她們所吃的食物的量會被記錄。結果發現那些得到「高度食物上癮」評分的女性被試,吃的比那些得到其他評分的女性少很多。並且,這個「高度上癮」的女性還更關係她們的飲食行為,而這從另一方面又減少了她們在食物上花的時間。
所以這個研究發現了當人們相信自己是「食物上癮」時,會吃的更少,因為這個觀念會影響飲食行為。
------------------------------
很多人在看了相關的健康,健身內容後會想去開始鍛煉和健身,但過幾天又會失去動力,尋找各種理由來開脫。比如我以前在國內的時候會想早上起來慢跑,然後到了早上又不想起床,並且給自己找了一個很好的開脫理由,就是:」現在空氣這麼差,早上起來跑步說不定還影響健康了,不如多睡會兒。「
但是,最近一個新研究發現,即使在空氣污染的環境下漫步或者騎車,對我們的健康仍然是有益的。因為即使空氣污染對我們的健康(尤其是肺)有影響,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將我們的呼吸頻率納入考量範圍的話,那麼漫步,慢跑或者騎車時我們的呼吸頻率顯然比待在室內不動要高很多,從而對我們的心肺功能,肌肉和骨骼的加強有很好的效果,並且能降低我們患上痴呆的作用。研究發現,即使在世界上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印度德里(不是帝都=。=),如果污染的空氣所造成的健康隱患想要大於鍛煉所得到的益處,人們至少需要每周騎5個小時以上的車才行,所以即使在污染最嚴重的地區,每天花30分鐘時間鍛煉還是利大於弊的,在污染程度低的地區益處顯然就更多了。另外,如果人們在短距離路程中不選擇坐車,而是選擇漫步,慢跑或者騎行,不僅起到了鍛煉身體的作用,並且還起到了減輕污染的效果,產生了雙贏。當然,能在好的環境下鍛煉當然是最好的,沒必要非去吸尾氣和霧靄。。
所以有時間和精力的話,盡量去養成一個良好的健身習慣吧。
由於這次內容是我以前看好幾篇文章做下的簡要摘錄,當時忘了記引用文獻,所以這次就沒引用列表了,見諒。
-----------------------
推薦閱讀:
※女朋友教師資格證面試5次沒過,想自殺,本來就有點抑鬱症,我該怎麼辦?
※秋冬季節謹防癌症病人患上憂鬱症
※問雅君| 在嫉妒中不斷成長吧,少年!
※在什麼時候你最厭惡自己?
※喜歡穿藏青色、深藍色衣服鞋子的人是什麼樣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