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錄(十六)發人丈外不為能 貴在能以寸間變

徒:師父喝茶

師:好

徒:師父,為什麼二師兄發勁可以將我們放出很遠,您卻說大師兄和三師兄的功夫相對更高一些呢?他倆好像很少發勁將我們放出去。

師:首先要明白練功夫,發人不是目的,練功的目的是為了懂勁,把勁使喚的得心應手。發人是用勁的其中一種表現,但並不是全部。這個思想要非常明確,勁的使用講究隨遇成形,隨曲就伸,捨己從人,需要你動腦用心,運用戰術和策略,用己之長,克敵之短,順勢和借力而為。如果對方正向力量巨大,你一定要成對頂之勢,把人發出幾米,即使做到,也有巨大損耗,重要的是有悖於內家拳理,也是不提倡的。這好比古代攻城,守方把所有兵力都放在正面前門,你還一定要從正面進攻,造成兩敗俱傷,即使攻下也是笨法,可能前面假裝進攻,後面乘虛而入,挖個地道進去放把火,也許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輕取,這才是內家思想。

徒:哦,是這樣,所以大師兄和三師兄儘管沒發我們幾米開外,但對勁使用的更好是么?

師:沒錯,對勁使用的好不好,要看勁使用的時機,大小是否適當,以及對勁掌握的細膩程度和活變性。就像看一個人用刀的水平,不懂的人以為用刀劈斷大樹才能看出功夫,實際上用刀切手上的豆腐,劈小小的豆子,才體現刀功,能快速切好,且不傷豆腐下的手,能準確的每一下都劈開豆子,都是對勁力把握極細膩,極準確的表現。這才是高的功夫。這是對一些死物,如果對待活的,而且各式各樣不同的人,一個人的拳勁高明與否,要看他的這個勁,是不是能適用所有的人,而且是不是都能符合拳理,在自己不被消耗的前提下,以不用力的方式,以巧勁制人,而且制的不溫不火,恰到好處。這就是說一個人的勁好不好的一個通用標準。

徒:原來如此,那麼如果對手是人,好的勁應該是怎樣的呢師父?

師:發人丈外不為能,貴在能以寸間變。就是說,好的勁,不是一下把人發出幾米的勁,這種勁也許是好勁,也許是笨勁,也許是硬勁,或者僵勁,總之發人丈外不是勁好不好的一個標準。真正好的勁,是能在極短的距離和範圍里,隨時瞬間變化的勁。這個變化,可以是進,是退,是走,是化,是閃,是轉,總之可以隨心所欲,應用自如。要把勁提煉到這個程度和標準,那麼不論對手是怎樣的功夫,他都難以近身,即使近身,也難以制你。而你制對方,則易如反掌。

徒:哦?寸間變原來是這麼重要~!?

師:你可以想像,一個人他渾身上下,處處都不是肉,而是工廠的機輪,不給電的時候,他靜止不動,只要一通電,他就在通電瞬間,高速轉動,接觸機輪的任何東西,不論是堅硬的金屬,還是柔軟的單布,要麼被瞬間的速變彈飛,帶倒,要麼被機輪裹挾,捲入。總之都偏離了之前的狀態。如果你身上勁力的狀態能做到無處不機輪,無時不速變,那麼對手就很難達到他們的目的,而容易被你剋制,裹挾,擰絞,碾壓。

徒:哦,原來是這樣,我還更用心的去體會。師父請喝茶。

師:嗯。

推薦閱讀:

現在大家熟知的武術流派大多其起源只能追溯到清末民國左右,那更加久遠的時候,比如漢唐,是否已形成了固定流派?有哪些流派?
練過格鬥術的人對於普通人有多大優勢?
八卦掌用掌攻擊和防守,會不會攻擊力和抗擊打都不如拳頭?
什麼是內家拳里的功夫上身?

TAG:功夫 | 内家拳 | 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