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在大陸西端等東方的你
其實這一篇也很簡單,主要就是羅馬的形成過程中最重要的兩個戰爭——三次布匿戰爭和四次馬其頓戰爭,「真正的」歐洲歷史開始了。
- 其實東西歷史就是這麼神奇,東邊的秦帝國曇花一現,地痞出身的劉邦把「漢」永遠的賦予了東邊的這個偉大的族群。那麼在西方,歐洲即將徹底崛起,同樣的,西方也有個眾所周知的俗語——「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雖然這兩個國家現在是歐洲典型的逗逼),那麼羅馬到底偉大在哪裡,又因為什麼偉大的,我們就在這篇說完羅馬的創業史。(前面兩段就是總結一下前一章,看過的可以跳過去)
這一章銜接17.歐羅巴、歐羅巴 - 祖先 - 知乎專欄,那一篇寫的比較短,但是基本上說明白了這個原來除了希臘就毫無存在感的「歐羅巴地區」是個什麼情況,熟悉「祖先」前文的都知道,歐羅巴地理上的「邊緣地區」希臘雖然地盤不怎麼大,但是因為處在各個亞洲發達國家的十字路口上,迅速的產生了輝煌的商業化文明,而且還抵抗了這個世界上第一個「大帝國」波斯的進攻。從這之後,希臘的邊緣城邦馬其頓崛起,亞歷山大帶領馬其頓統一了小小的希臘不說,竟然跑到亞洲滅掉了波斯建立了一個極大的帝國,這個神奇的君主讓整個歐洲到我們現在的新疆地區,無一例外的開始了希臘化進程。馬其頓希臘就像秦一樣,亞歷山大帝國雖然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輝煌,可是這個帝國同樣短命,前面也說了,亞洲地區分裂出了希臘化的塞琉古王國(以敘利亞兩河中心),這個在下文講漢朝的時候會說,埃及部分稱為希臘化的托勒密王朝,真正的「馬其頓帝國」僅僅生下了安提柯王朝的希臘部分,亞歷山大辛苦打了那麼多年仗,一夜回到解放前,可是馬上一個繼承了馬其頓希臘衣缽的新民族就要出現了,可是舞台卻逐漸脫離了亞洲。
圖 黃綠色的馬其頓希臘帝國分裂,以及羅馬的悶聲發大財前面說了羅馬和希臘一樣又不一樣,羅馬從一個小村一樣的城邦起家,吞併了周邊的其他各位己政的城邦,逐漸統一了亞平寧半島,也就是現在的義大利,希臘人的勢力從這個地區退出,但是羅馬怎麼說也是先天不足,他們對希臘的文化有一種極大的敬畏,整個民族從雅典斯巴達的時期就已經希臘化的很嚴重了,本來地理性質也接近,(歐洲半島和人種分布圖這個是上一篇的地圖,這裡就不貼了)整個文化基本又是一脈相承過來的,隨著商業活動和貴族階層出現,羅馬同希臘一樣樣從王政時代進入到了「共和國」時期,比如同樣設立「公民」選舉執政官,設立「元老院」這種貴族把持的議會性質的機構。可以說這種所謂的「民主」,本質上還是因為財富較為均勻的「公民」階級沒有一個真正具有壓倒性實力的老大。但是後來這個「元老院」隨著國家變大,民眾富裕貴族增多,從300來人一直增長,最後基本上已經接近1000人了,所謂的元老權利越來越薄弱,而整個機構越來越滯後,所以執政官的權利就開始上升了。
但是相比希臘那種城邦並立的小國寡民,羅馬在成為亞平寧的拉丁城邦的老大之後,更多的是一種」法制「社會,隨著」十二銅表法「的出現,貴族權利被削弱,公民奴隸主開始權利增加,當然奴隸還是奴隸。這種看似」民主「的社會,其實從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亂七八糟的貴族專權,而是加強了一個中心集權的統治,而隨著執政官帶領的一次又一次侵略戰爭,羅馬共和國終於要「帝國化」,元老院執政官的衛士會佩戴一種皮帶捆稻草並且安一個斧頭的奇怪SM用具(霧),這東西慢慢成為象徵執政官的一種標誌,這玩意又叫「法西斯」。
圖 法西斯,這也就是現在「法西斯主義」的由來。上一個文章已經說過了,羅馬被北邊過來的凱爾特人吊打,他們發現自己這種半島商業民族戰鬥力確實要比這些蠻族差一點,所以就利用一些附屬國鬥爭這種欲加之罪,和同樣制度和希臘羅馬差不多的北非海洋商業大國迦太基幹了起來,前面提到迦太基,卻沒說到迦太基的傳說由來。
- 迦太基這個名字本來就很基,而建立迦太基的又是大名鼎鼎的閃米特的腓尼基人,這民族本來就是在黎巴嫩(伊拉克西邊)在地中海過著航海生活,順便說下,腓尼基人創造的腓尼基字母,幾乎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字母的來源,包括我們熟知的希臘字母、拉丁字母、阿拉伯字母(當然阿拉伯人就是閃米特人)。
迦太基是腓尼基人的一個殖民地,地方就在這裡
腓尼基人因為內部混亂,公主狄多帶著一號人從黎巴嫩跑到了這個地方,和當地的柏柏爾人借「一塊牛皮的地方」棲身,結果這狄多把牛皮切成了細條,圍了很大一塊地方,從此這個比腓尼基更基的迦太基就這麼發家了,逐漸成為地中海非洲沿岸的霸主,憑著腓尼基人自古以來的海上能力加成,在地中海橫行霸道,並且由於腓尼基這個民族的交流本性,所以一切制度也還是「西方那一套」。
結果羅馬就是這個時候和迦太基撞上了,羅馬這個時候又打不過北邊的凱爾特壯漢,只能去打和自己強飯碗的迦太基,就這樣第一次布匿戰爭爆發,兩邊來了個勢頭逆轉,羅馬陸軍沒打過迦太基的渣陸軍,迦太基卻沒打過羅馬的渣海軍,這樣一來迦太基就是去了制海權,地中海的西西里島被羅馬拿去(上圖那個三角島)。羅馬因此海軍實力大增,不過也就是因為這個迦太基的陸軍卻崛起了。
在戰爭中,迦太基將軍哈米爾卡·巴卡(我知道你們都不愛記這種名字),雖然個人能力很強卻抵擋不住整個迦太基的頹勢,迦太基雖然「民主」,但是基本上還是商業貴族把持權利,就算執政官、軍官也沒法真正決策,所以哈米爾卡只能盡自己所能一點點的收復戰爭中獨立出去的利比亞等地區,結果哈米爾卡越打越順手,最後直接繞過直布羅陀海峽把伊比利亞半島(現西班牙)給佔領了,要知道這裡可是不少強悍的凱爾特人的,總之佔領了這裡的迦太基,讓羅馬開始又一次緊張了。
可是不久哈米爾卡·巴卡帶著他未完成的夢想去世,隨著一陣混亂,他的兒子「漢尼拔·巴卡」繼承了他的位置,前文說了,這也就是和亞歷山大齊名的——西方四大戰爭之神之一。
圖 這個時候的地中海情況,迦太基(紫色)進入西班牙,羅馬控制亞平寧半島(洋紅),馬其頓在希臘半島(綠色)漢尼拔繼承西班牙軍隊之後,開始展開對羅馬作戰,當然這個時候漢尼拔還是讓馬其頓幫助自己來的,可是不久之後「第一次馬其頓戰爭」就打響了。
這個前文也說了,馬其頓再也不是亞歷山大時代橫掃亞歐的強大帝國了,希臘那些雅典科林斯等「民主城邦」是很不滿「僭主政治」的馬其頓的,可以說希臘內部本來一直就不團結,所以羅馬就攛掇那些不滿馬其頓的希臘城邦,雖說這次馬其頓和羅馬基本算是平手,但是馬其頓本身在希臘內部逐漸就孤立起來了,所有的希臘其他民主城邦「簞食壺漿」期盼羅馬的入侵。
沒有馬其頓幫忙,漢尼拔就做出了一個神奇的決定,他不走地中海攻擊羅馬,而是神奇的進入了翻越比利牛斯山進入「蠻族」凱爾特人的地界(現法國),大膽的開闢了一條新路,一路就殺到了阿爾卑斯山,第二次布匿戰爭打響。
圖 第二次布匿戰爭,漢尼拔從阿爾卑斯山進入羅馬羅馬畢竟是「民主國家」嘛,所以執政官一般有兩個,當時主導戰爭的執政官叫做「費邊」,這人其實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戰略,那就是派人和漢尼拔「打游擊」,不停騷擾本來就孤軍深入很危險的漢尼拔軍隊,結果我們「民主」的羅馬公民顯然覺得這種政策太代表不了這群「瑪爾斯的後代」了,就「民主」的讓執政官瓦羅執政了,不過這貨除了搞個大喇叭喊「我們一定會打敗漢尼拔的」以外基本什麼都不會,最後漢尼拔殺到亞平寧半島,羅馬和漢尼拔打了一個「坎尼會戰」(坎尼會戰的細節等番外再說),結果羅馬大敗虧輸,這次戰爭輸的羅馬基本就剩下了底褲了,在羅馬歷史中也就是後來日耳曼人把羅馬亡國的損失能和這個相比了,漢尼拔在羅馬四處兜風,這個蒸蒸日上的國家頓時傻掉了。
也就是這個時候羅馬將軍大西庇阿就開始和漢尼拔逗上了,對了順便說下羅馬人的名字說好記也好記,就比如這個大西庇阿,其實還有個老西庇阿和小西庇阿,都是羅馬很有名的將軍。好了說正題,漢尼拔知道自己也打不進羅馬城,所以就開始在亞平寧半島四處溜達,沒事就滅個城邦什麼的,這一下就整整溜達了16年,漢尼拔也沒正式滅了羅馬城。
可是這麼一來,羅馬就看到機會了。
大西庇阿直接進入了漢尼拔弟弟哈斯德魯巴·巴卡(這名字還是別記了)控制的西班牙地區,他弟弟確實是沒漢尼拔那兩下子,西班牙被羅馬佔領,這下哈斯德魯巴沒轍就想學漢尼拔去羅馬支援一下他,結果這下更是自取滅亡,被團滅。
這下羅馬就有了主動權了,這個時候,大西庇阿也學了下漢尼拔的戰術,直接攻擊戰鬥力很弱的迦太基本土,迦太基被打的親娘都不認識了後趕緊招呼漢尼拔回來,結果軍隊在羅馬呆爽了很多都不願意回非洲,這樣一來漢尼拔殺了不少人,或許很不甘的回到了迦太基。
隨後就是前202年,扎馬戰役漢尼拔中輸給了羅馬,這一下迦太基徹底完了,當年羅馬好歹剩了條內褲,可是迦太基也就剩下個皮帶了,絕大多數領土被佔領,比較戲劇的是,東方的項羽,也正好是這一年自殺的,不得不說歷史有時候還是很有巧合性的。
第二次布匿戰爭,漢尼拔也沒能力挽狂瀾,迦太基又一次失敗,這之後的漢尼拔被羅馬的反間計搞的在祖國也待不下去了,之後就跑到塞琉古和馬其頓希望復仇,結果這些國家一點也沒有亞歷山大時代的血性了,被羅馬威脅一下基本就下逐客令了,最終一代戰爭之神落寞的自殺,而同年,一生的宿敵大西庇阿去世。
也就幾乎扎馬戰役的同時,第二次馬其頓戰爭爆發了,羅馬又是重新玩了第一次馬其頓戰爭的一套,並且玩的越來越順風順水,結果羅馬和迦太基撕的時候,馬其頓還和同樣作為亞歷山大帝國分出來的塞琉古王朝(又叫敘利亞戰爭)撕了好幾通,最後人家老大安條克也不想幫他,最終國王腓力五世實在是打不過內外的敵人,最後馬其頓徹底被趕回了希臘北部的老家,希臘南部城邦全部獨立。
可是隨著腓力五世的掛掉,兒子佩爾修斯也算是個中興之主,他就像亞歷山大附體一樣屢次硬克羅馬,這就是第三次馬其頓戰爭,可惜經營了拿下的迦太基領土的羅馬很快恢復,終於衰落的馬其頓胳膊扭不過大腿,佩爾修斯失敗,馬其頓被拆成了四個共和國,那些希臘同胞雅典科林斯斯巴達等歡呼雀躍。
可是馬其頓畢竟骨子裡還有那麼點血性,前151年,馬其頓舊地出現一個叫做安德里斯庫斯的小伙砸,他非說自己是佩爾修斯的兒子,當然後來又冒出來一堆兒子,這些人屢次反抗羅馬,最終被團滅不說,馬其頓就連四個共和國也不存在了,這也就是第四次馬其頓戰爭的失敗,而且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南部希臘城邦,也全都被羅馬變成了一個行省,這群內鬥的歡脫的希臘人,最終從那個歐洲人文始祖,徹底的成為了羅馬帝國的一部分,撕了上千年的希臘,也終於可以休息一下了,只不過老大再也不是希臘人了。
幾乎同時,第三次布匿戰爭爆發,這次簡直就是羅馬欺負人了,大西庇阿的外孫小西庇阿進入迦太基(總之這段時間的歷史的主要將軍就是老西庇阿、大西庇阿、小西庇阿+_+。),迦太基終於嘗到了驅逐漢尼拔的惡果,昔日龐大的地中海霸主迦太基,成為了羅馬的「阿非利加行省」,這也就現在整個「非洲」的名字的淵源。
圖 第二次大擴張之後的羅馬四次馬其頓戰爭,三次布匿戰爭,羅馬終於成為了在地中海周邊的一個巨大帝國,北邊的日耳曼人逐漸離開北歐,開始和凱爾特人大撕起來,羅馬也即將把矛頭深入這些曾經圍困自己的「蠻族」,四大戰爭之神的又一位即將出現,羅馬「共和國」馬上就要隨著這個人而消失。而曾經東到「新疆」,西到羅馬的輝煌馬其頓帝國最終老大都被掀翻,留存在世界上的僅僅只有東部領土不斷出現雅利安人入侵獨立的塞琉古王朝,苟延殘喘的埃及托勒密王朝。當然了,隨著帕提亞(安息)和漢的崛起,塞琉古王朝的遺留也即將被佔領,東邊一個完全不亞於羅馬,甚至超過羅馬的光也要出現了,而這個人,正是那個流氓的後人。
我們,回到東方,下一章的名字,就叫「在大陸東端看西方的你」。
想了解一下馬其頓帝國的事情,推薦一下這一篇——15.亞歷山大大帝 - 祖先 - 知乎專欄。
推薦閱讀:
※興凱湖的北部湖岸線為何如此平滑?
※芬蘭離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很近?
※元朝時期郭守敬到底是怎麼走到北極圈的?
※為什麼印象中加州每年都有大火?
※你眼中的內蒙古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