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眼科診斷書

中唐「詩魔」白居易,一生創作了3000多首。同時,他深受病魔纏身,3000多首詩中有400多首是寫病的詩,佔了13.3%,作為一位身染沉痾的詩人,他一生所患疾病的種類、數量之多,令人詫舌。有眼病、腰病、肺病、足瘡、腳外傷、牙病、中風、偏頭痛等等。這些病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眼病」,是白氏一生苦鬥之病。

眼疾,在中唐是很普遍的文人病,又即白樂天口中的「苦學力文」的必經之路。 nn

  • 前輩詩人劉長卿,「眼暗經難受,身閑劍懶磨。
  • 白最仰慕的詩人韋應物,也是「眼暗文字廢,身閑道心精。
  • 同代的詩人王建,「天寒眼痛少心情,隔霧看人夜裡行。
  • 至交元稹眼病也不輕,「病來雙眼暗,何計辨霧霏」「蟲穿詩,浮塵子」「風頭難著枕,病眼厭看書。
  • 好友張籍的眼病是較嚴重的,他寫過多首眼疾詩。「三年患眼今年校,免與風光便隔生。

1961年2月,日本醫學博士、眼科醫院院長萱沼明專門以白居易眼疾為切入點,對其詠病詩進行研究並發表,在此擷錄一二。

案例一:《舟中讀元九詩》

把君詩卷燈前讀, 詩盡燈殘天未明。眼痛滅燈猶暗坐, 逆風吹浪打船聲。

萱沼明:詩中所嘆的眼痛並不是由網膜、脈絡膜疾病所引起的。在這部分中並沒有痛覺神經的分布,剩下的可能性是三叉神經分布領域的疾病、青光眼、神經症三種病狀。在三叉神經分布領域中,有結膜、角膜、鞏膜、虹彩、毛樣體,結膜和角膜雖然異物進入時會感到疼痛,但在舟中因降雨不可能有異物飛入。如果是上鞏膜炎的話,雖然會有淡紫色腫脹,且有壓痛感,但這種狀況僅限於用手按壓時才會出現。虹彩毛樣體炎伴隨疼痛的同時,角膜後會出現沉著物,其主要癥狀是眼睛刺痛併產生朦朧感。如果是青光眼的話,在眼內疼痛的同時,會伴隨嘔吐現象出現,最後會導致視神經萎縮而引起失明,從白居易詩集來看,並沒有失明現象。

從以上幾點來看,前詩中所詠的眼痛,可診斷為由因左遷而引起的過度失意造成的憂勞等以及因神經過敏、神經衰微、神經過勞所誘發的神經性眼睛疲勞症。

案例二:《與元九書》、《眼病二首》

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於口舌成瘡,手肘成胝,……瞥瞥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也,動以萬數。

散亂空中千片雪,蒙籠物上一重紗。從逢晴景如看霧,不是春天亦見花。僧說客塵來眼界,醫言風眩在肝家。……

萱沼明:從這些詩句上來看,白居易所患的眼疾是飛蚊症,其病狀屬於生理性的。病狀有玻璃體渾濁和白內障初期所表現的水晶體渾濁現象。從白居易當時的年齡來看,可以排除患白內障的可能。如果是玻璃體渾濁,就會有網膜出血或葡萄膜炎的後期癥狀發生,對二十歲左右的處於勤奮求學的年輕人來說,這種病算不上是什麼惡疾。他所得的眼病屬於生理性的飛蚊症。玻璃體形成存於體內,形成了網膜的投影,但還不能確認會有其它的感覺,就本身而言,是由於過度疲勞後產生的癥狀。因此,白居易已患上了相當度數的近視。從「蒙籠物上一重紗」詩句上來看,他看眼前的物象好象隔了一重紗看的一樣,這種癥狀不僅是單純的飛蚊症,也是裸眼近視症。

從以上事實來看,白居易的飛蚊症是由於生理的過度疲勞而加重了。原本的近視是由於沒有使用合適的補正眼鏡所至。

基於引用資料的分析,萱沼明先生確認了以下幾點。

1、白居易患有「眼昏」( 近視、遠視等視力障礙)、「眼痛」( 眼睛疲勞)、「眼花( 飛蚊症) 三種眼病。這些併發症狀是退居下邽的元和六年( 811) ,即白居易40 歲以後的事。

2、白居易的視力障礙是參加科舉考試用功過度和長年的讀書習慣所造成的結果。有詩為證:「書魔昏兩眼」、「眼為看書損」、「眼昏久被書料理」。隨著年齡的增大和身體的衰老, 這種病狀逐漸惡化了,不可逆轉的「眼未全昏耳未聾」,是他下半生的悲涼寫照。

3、「飛蚊症」的出現大概是在「既壯」到「未老」的40 歲前後這一段時間。

從白的詩作中,我們大體可尋出早年其發病的原因。

一是早年苦節讀書。唐王奪得天下後,為網羅人才,繼承並發展了隋朝的科舉制,這無疑激起了寒士們的讀書熱情,以至歲貢常不減八九百人。然要考中時人推崇的進士殊非易事,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說。時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這是在國泰民安的貞觀年間對科舉制的推許。經安史亂後,經濟凋敝,百姓生活條件普遍下降,對於中下層人士來說,科舉之路是最具吸引力的,一旦中第走上仕途,即可改變自身的地位和家庭的經濟狀況,又為實現理想抱負。為此,萃萃學子寒窗苦讀,皓首窮經。白居易也不例外,「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既壯而膚劃不豐盈,未老而齒髮早衰白。瞥瞥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也,動以萬數。」《與元九書》元和十年,44 歲,江州。象白居易這樣苦節讀書、廢寢忘食,眼睛長期得不到足夠的休息,受損只是早晚的問題。

二是白家的生活水平很一般,其父在世時尚能維持。二十三歲時其父襄陽官舍卒後生活甚為拮据,只能靠大哥幼文微薄的棒祿,生活捉襟見肘。《傷遠行賦》中記錄了這段艱難的日子「貞元十五年春,吾兄吏齡浮梁。分微祿以歸養,命予負米而還鄉。」其詩云「苦乏衣食資,遠為江海游。」詩人為衣食奔波、為生存發愁。衣食尚難維持,照明條件更是可想而知了。

三是白居易嗜酒好飲。詩人晚年自號「醉吟先生」,其好酒可見一斑,他對酒傷眼沒有清醒的認識,醫生勸其戒酒,他反譏之為「盒中虛然決明丸。」一臉的不屑。這樣不注意用眼衛生和無節制的惡習,致使眼病隨年齡而愈益嚴重。

4、白居易的衰老是從牙齒、頭髮開始的。「白髮生一莖,朝來明鏡里。勿言一莖少, 滿頭從此始。」《初見白髮》元和 2 年至元和 3 年,36 歲至 37 歲,長安。「四十未為老,憂傷早衰惡。前歲二毛生,今年一齒落。 」《自覺二首其一》元和6 年,40 歲,下邽。「漠漠眼病花,星星愁鬢雪」《別行簡》元和9 年,43 歲,下邽 。

《白氏文集》40 歲到 74 歲的34 年間的詠眼詩,是白氏一生視覺障礙的歸納。所描寫地點有洛陽( 26 例)、下邽( 7例)、江州( 4 例) 、忠州( 1 例)、杭州( 3 例)、蘇州( 7例)、赴任途中( 1 例) 等多處,其中晚年在洛陽所作最多,有26 例。

他的眼病雖未完全失明,但屬於慢性疾患,隨時隨地會發作。從每個年齡段歸納的違和感、不快感來看,白居易一生為之所累,苦不堪言。

從40 歲( 元和6 年) 到49歲( 元和15年) 之間(、赴任途中、江州、忠州、長安)

40 歲「雙眸昏」。

41 歲「眼病昏似夜」、 「昏兩眼」。

43 歲「漠漠病眼花」、「眼損」、「春來眼暗」、「眼……損」。

44 歲「眼痛」。

45 歲「眼昏」、 「舊目疾」。

45 歲至46歲「眼猶昏」。n

46 歲至47 歲」n眼昏。

47 歲「眼花」。

49歲「兩眼日將暗」、「病眼」。

從50歲( 長慶元年) 到 59 歲( 大和4年) 之間( 杭州、洛陽、蘇州、長安)

51 歲「目已昏」、「覺眼花」。

52 歲「病眼昏」。

53 歲「兩眼春昏」、「眼昏」。

55 歲「 眼昏」、「日覺雙眸暗」、「眼暗」、「不是春天亦見花」、「眼藏損傷來已久」、「眼暗」、「眼昏」。

57歲「 目昏」、「 目眩」、「病眼」。

57 歲「 目昏」、「 目眩」、「 病眼」。

58 歲「 眼痛」、「 眼不明」。

59 歲「 眼慵」、「老眼~ 暗」、「眼花」、「病眼」。

58 至 60 歲「n病眼花」。

從60 歲( 大和5 年) 到 69 歲( 開成5年) 之間( 洛陽)

60 歲 「目眩」 、「花發眼中」。

61 歲〈眼昏〉。

62 歲「病眼」、「眼已暗」、「眼昏」。

63 歲「眼病」。

64歲至 65 歲「n眼暗」。

65 歲「 眼重」。

66 歲「眼澀」、「爭教眼不昏」、「眼未全昏」。

68 歲「目眩 」、「 目昏」、「 眼隨老滅」。

69 歲「眼漸昏昏」、「眼昏」。

從70歲( 會昌元年) 到 75 歲( 會昌6年) 之間( 洛陽)

71 歲「眼昏」、「右眼昏花」。

73 歲至 74 歲「n眼暗」。

74 歲「眼闇」。

囿於當時士人社會的疾病觀和養生論,白居易對自己的疾病認識十分有限,他認為眼疾可能由三種原因導致:

  • 「早年勤倦看書苦, 晚歲悲傷出淚多」, 白居易眼睛疲勞、飛蚊症、近視三種癥狀惡化,是從他母親陳氏「丁憂」而退居下的元和6 年,即40 歲以後的事。期間母喪女夭,尤其是他最疼愛的三歲長女金鑾子,病十日而夭,他無數次為至親的離去而垂淚,「所以年四十、身如七十人」、「朝哭心所愛,暮哭心所親。」 這是量變引發質變的一個過程。

  • 「僧說客塵來眼界」、「醫言風眩在肝家」,後兩種是從佛教、中醫角度所下的見解和診斷。

然而,正是抱著「世間生老病相隨,此事心中久自知」、「家無憂累身無事,正是安閑好病時」的樂天心境的白居易,拖著楚楚孱弱多病之軀,踐行了養生之道,一不小心活到了七十高齡,可以說是唐代當之無愧的詩壇壽星,高壽留名,實屬不易。或許白居易原本以為不是病魔的對手,但卻取得了意外的勝利,此為後話。

附:明末著名畫家陳洪綬《南生魯四樂圖》之逃禪,畫居士盤坐蕉葉上,後有佛像和蓮花,憶念白居易晚年居洛陽龍門石窟旁,忘情山水,棲心釋氏。

推薦閱讀:

白居易的生平有哪些?
白居易並沒有讀詩給不識字的老太太
沒有人覺得《琵琶行》內容很污嗎?
你沒看懂的《妖貓傳》:屬於日本人的《西遊記》大IP——沙門空海
元稹白居易在元微之書後有沒有再見過面?

TAG:白居易 | 唐诗 |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