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性格、神經質與顏值——大五人格和群體地位的關係
作者:JCameron Anderson, Oliver P. John, Dacher Keltner, and Ann M. Kring
又到了小雨最愛的主題,社會階層與人格特徵。標題名字簡直張揚得讓人興奮,可惜讀下去之後讓人發覺原來國外學者也會當標題黨——文章探討的並不是社會階層而是個人在面對面(face-to-face)小團體中的地位。雖然有種被調戲的趕腳,但小雨不得不承認研究結果依舊很有趣。在小團體中怎麼樣才能擁有更高的地位呢?據說這與外向性格、神經質和顏值有關。
核心問題人格特徵和顏值是否能預測個人在團體中的地位?什麼樣的人才能升做小團體頂尖,走向人生巔峰呢?
假設:
— 個體獲取更高社會地位的動力和能力與個人性格特徵以及環境對這類性格特徵的認可程度有關。
— 外向性格與個體在小團體內的地位有高度正相關關係。
— 宜人友好的性格和個人在小團體中的地位存在爭議,正相關?負相關?複雜相關?不相關?
— 神經質性格可能與個人在團體中的地位有負相關關係,且這種關係可能存在性別差異。
— 紀律性與面對面小團體中的階層結構相關性不大— 開放性與這種小團體的階層關係相關性也不大
— 顏值與個體的小團體地位呈正相關關係(這就是個看臉的世界,沒錯!)
核心概念
1.面對麵糰體階層(face-to-face status):與社會科學中經常討論的社會階層不同,面對麵糰體中的階層等級關係並不是依據教育水平(educational degree)、職業收入(income)和聲望(prestige)等指標來劃分的。文章中測量這種小團體中的階層結構所用的指標是關注度(attention)、尊重(respect and esteem)以及影響力(influence)。可以看出,社會階層的測量指標相比,小團體內的階層結構實際上更多的是一種人際關係網路分量的表現。對於這一話題的研究存在兩種視角,一種聚焦在個人,認為個體的人格特徵塑造了個體的社會地位。社會階層的差異來自於個體的人格差異,有的性格讓人上進,有的則不能。這是學者Capsi和Bem(1990)所稱的人與環境間主動的互動(proactive person-environment interaction)——個體控制並塑造自己的階層環境。而另一種視角則更多地立足於環境中,認為群體互動無形間形成了關於有益性格特徵的潛在共識,並基於此區分了不同的社會層級結構。這也就是說等級結構是團體塑造的,而非個人,個人所擁有的階層地位只不過是團體已經劃分好的區格,而這是一種人與環境的喚起性互動。
2.大五人格(Big 5):目前心理學界仍然比較流行的人格特質標準,分別有五種,開放性(Openess)、紀律性(Conscienciousness)、宜人性(Agreeableness)、外向性(Extraversion)和神經質性(Neroticism)。幾種特質均高的人格表現是對新事物始終持開放態度(O)、嚴以律己(C)、為人友好(A)、活潑開朗愛交談(E)、神經緊張情緒多變不淡定(N)。五大特質只是對人格特徵的高度概括,在每一類之下還有次級分類。要注意的是,五大人格並不是人格類型而只是人格特質,這就意味著每個人都有這5種人格特徵,只是水平高低的問題。比如經過測試,小雨在O、A、C三方面得分都偏高,而另兩個就低於平均水平,還不是低了一點點。(另外,五大特質的首字母合起來是OCEAN,這樣可以方便記憶~)
研究方法
問卷(大五人格)、訪談記錄(顏值)、問卷(團體地位)、觀察(團體地位)。學者們通過三次調查,在不同的性別群體內測量了個體人格特徵與團體地位間的關係。三個群體分別是,兄弟會(fraternity,純男性團體)、姐妹會(sorority,純女性團體)和混合性別的學生宿舍。通過這種方式,學者們希望了解到人格特徵與團體地位關係間的性別差異。為了避免目的性研究(為了研究將個體隨意安插進一個陌生團體中進行觀察並得出結論)的弊端,學者們還特意對研究對象們進行了長達一年的研究觀察。費時費力費人品啊。不過,雖然研究確實很嚴謹,但對象仍然是就近選擇大學學生,樣本代表性較差(關於這一點的吐槽小雨就不重複了)。研究者們具體用的哪些問卷和測量方法這裡就不多扯了,有興趣的看官請移步原文。
1.外向性格是關鍵!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外向的人總是高高地站在小團體的尖尖上。三個研究都表現出顯著性正相關。外向的親們可以笑了。
2.神經質阻礙男人上升的步伐。長久以來,男性似乎特別見不得自己的同胞神神叨叨、情緒不穩定。單純從大五人格的得分來看,男性在神經質這一方面的得分也是普遍偏低的。具體這種人格特徵是不是種社會建構的結果,小雨今日不會談,不過結果就是表明,在團體中,漢紙們要是表現出神經質的特徵就不用想能在小團體里有個好位置了。而相對的,妹紙們貌似不怎麼介意這一點。
3.顏值高,地位高(僅對男森!!!)。這個結果真是嚇死寶寶了。還以為漢紙只是更加強調伴侶的顏值問題呢,你們對同胞的顏值為什麼也那麼在意啊?方便撿肥皂嗎?平時異性間互相judge一下也就算了,在自己的圈子裡想要地位高一點還得靠臉?!這日子沒法過了。突然覺得妹紙真是心胸開闊的好品種。
4.宜人性、開放性和紀律性都不重要。可能由於群體性質對於社交的強調,開放性和紀律性與地位的關係並不十分明顯。但為什麼宜人性也不重要呢?學者們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在多變的社交環境中宜人性的社會影響確實不容易估計。有時善於操縱人際關係的人可以獲得很高的聲望,而有時與他人友好相處的老好人又成了團體中的掌中寶。時間不歇,也無法判斷究竟誰能笑到最後,所以宜人性的特徵與團體地位間的關係也表現得十分不明朗。
綜合討論1.針對研究的局限性,學者們指出對於社會地位、階層相關的人格研究需要考慮所研究群體的特徵。目前的研究結論更多地是針對社交性團體的,而不涉及到經濟資源、政治資源等的獲得,因此類似紀律性這種特徵就沒有太受重視。而在以往的研究中,社會階層地位高的人往往在紀律性方面的得分也很高。所以從這一點來看,以上研究結論的局限性還是很強的。
2.妹紙間到底有沒有團體地位這一概念呢?在發展心理學與社會角色理論研究中,女性似乎更不在乎階層地位。有學者甚至認為,女性的社交生活中就沒有這一概念。對於階層的探討,女性應該啟用另外一套標準而不是現有指標。然而研究結果發現,女性之間仍舊存在階層結構,只不過相對於男性的階層結構形成和穩定速度來說要相對更為緩慢一些。但作者也指出說,對於女性的階層考察還是應該涵蓋一些區別於男性的指標,例如交流和親密性這些更受女性重視的特徵,並希望未來的研究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3.未來研究方向:①重新測量面對麵糰體中的階層結構,並將一些社會功能概念納入檢驗,比如領導力和受歡迎度。②尋找關係的機制性解釋。目前研究僅僅對人格特徵和團體階層地位的關係進行了描述但並沒有揭示其中的原因,所以這一問題還需進一步研究。而學者們指出,詳細考察大五人格的次級分類將會是一個切入點。
小雨說:面對社交性的團體,雖然個人並不是特別在意自己在其中的地位,但知道一些方法能夠向上爬也是不錯的。不過總感覺,這篇文章給男同胞們帶來的不是什麼特別好的消息。內向且長相安全的漢紙會不會哭暈在廁所?對於學者們提出的團體塑造階層結構這一點個人表示很感興趣。不同的團體看重不同的個人特質,從而形成不同的階層結構。但在我們的世界裡,經濟、權利、教育水平和聲望似乎已經形成了跨文化的階層劃分依據。何來這種驚人的相似呢?小雨有限的認知表示這個問題很大很大很大很大,但是需要進一步細緻了解。
關於研究的局限,小雨真心很佩服學者們清晰的認知,無論是團體特質對研究結論的影響,還是對女性中階層概念的測量問題,這種知道自身的不足還能全面地呈現出來的認知與客觀性都是值得學習的。伯村的大神還請讓小雨膜拜一下。
對了,在小雨求助度娘找術語翻譯的時候默默地看到了一篇文章叫《淺析大五人格特質和社會群體地位的關係》。題目很相似有木有?實際上就是作者將這個研究的一部分翻譯並發表的文章。雖然說自己也不是沒幹過把英文文獻翻譯過來填充文獻綜述的齪事,但是親你好歹也插一兩句自己的話在裡面啊,全篇逐字逐句翻譯是個什麼情況。心又默默地塞了一塞。不過倒也是方便科普,不想看英文原文又想了解文章大概的親們可以去找找這篇文,只能說作者的翻譯還不錯。
關於大五人格,小雨附了它的原文介紹,其中還有簡略版測試,有興趣的親可以測一測,不過更推薦找專業測試去測。文章為全英文,這裡不翻譯,勿怪。猛戳原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