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的意義,不僅是發展,更是傳承
02-04
藝術教育的意義,在於傳承和發展藝術。藝術,起源於人類文明的早期,興起於農耕時代。漢語裡面的「藝」這個字的意思,本身就是「種植」的意思。在人類文明的早期,種植是一種非常重要也同樣非常難的技術,能夠把種植這件事做好,意味著一種很了不起的成就。藝術這個概念,多多少少地起源於「了不起的種植」這樣的意思。而在古代,農業是人人都要做的事情,只是做好很難,能做好的人很少。
從這一點上來推論到今天,藝術絕對不是什麼小圈子、少數人的事情。在今天的背景下,人人都可以從事藝術創造,繪畫、雕塑、吟詩作賦、歌舞表演都已經不再是什麼神秘的事情,而是一種顯然可以進行學習和發展的能力。只不過,和古代一樣,能夠把這些做到登峰造極的人還是少數。
藝術教育,首先具有傳承藝術的使命。如何將古代中國人已經達到的藝術高度,如何將全人類已然在藝術上做到的事情,清晰地整理出來,轉化為有效的、易於傳授的知識,傳承給今天來研習藝術這種能力的人們,這就是藝術教育首先應該做到的事。(插一句,在這件事上,我反對進行東西方的片面比較,而主張進行中國與世界的比較。所謂的西方,是由很多國家的文化和歷史編織成的整體,但每個國家、每一種文化都是不同的,並不是說油畫就意味著西方、水墨就是東方,在今天的世界上,年青人的話語習慣和思維已經伴隨著互聯網而發生了變化,他們同時接觸著來自全球和來自本國、本地的信息,曾經對文化界有巨大影響的那種東西方比較研究方法,對今天的文化和藝術世界已經太過狹隘。)傳承過去的藝術對我們今天的每個人都有著非常多的影響,隨便觀賞一部電影,玩一個遊戲,裡面就已經擁有太多從古代傳承下來的藝術方法。比如電影特效裡面大量運用的來自達芬奇的透視法,服裝設計、布光,遊戲裡面各種傳承自古代藝術風格的道具設計、場景設計,不勝枚舉。在英文中,負責這些設計工作的重要的人,都被稱為「Artist」,與藝術家是同一個詞,而不是中文中的「美工」或者「美術師」。中文裡藝術家這個詞的濫用,主要和我們近代文化對藝術的錯誤理解有關。近代的中國非常落後,近代的中國歷史充滿悲愴和失敗,所以那一代中國人非常地強調變化和革新,希望從西方的歷史中找出讓西方如此強大的因素,他們從西方那裡習來的「Artist」概念,更傾向於變革者的意思,「藝術家」這個辭彙的翻譯就主要反映著這方面的意思。而對於傳承的那一部分,則被翻譯成「美術師」、「匠人」、「手藝人」、「藝人」、「設計師」這樣的辭彙。
我總是在一些回答中強調,不僅僅莫奈、梵高是藝術家,布格羅同樣是,不僅僅村上隆是藝術家,看似完全不同領域的宮崎駿更是;不僅僅賈樟柯是藝術家,張藝謀、馮小剛也是。這些人是各個領域裡的藝術家,他們一方面用手藝創造著現實的價值,另一方面去謀求這門手藝的發展和突破,是不是認為他們是藝術家,關鍵的問題在於對Artist這個概念的理解上。所以,中國今天「藝術家」這個詞會給我們某種錯覺,會認為她們只是極少數的做著對大多數人沒有什麼現實價值的事情的人。這個觀念是完全而且非常錯誤的,因為一個Artist本身就是要先繼承,然後再去發展的。只不過藝術世界也有圍繞著藝術運動的所謂「政治」,有些Artist更側重於繼承,將繼承的手藝發揮到極致,為今天的世界服務。而另外一些Artist更傾向於變革,著眼於未來,通過變革為未來創造價值。而更多的藝術家,則是兼而有之的。當你真正打開了對藝術這個概念當中傳承和發展兩方面的理解,才能更包容地看待整個藝術世界,而不是把它們封禁在一個個毫無關聯的「黑盒子」中,苦苦去思索什麼藝術的未來如此縹緲這種空乏的話題。如果我們把藝術家界定在「梵高」、「安迪沃霍」這樣的藝術變革者範疇內,那麼「藝術家」的泛濫,的確是對這一概念的褻瀆。但問題是,今天人們真正想表達的藝術家,更多地就是Artist這個范范的概念,如果把它翻譯成「藝術人」或者「創作者」這樣更為中性的概念,你不會覺得有數百萬藝術人有什麼問題,但如果把「人」換成一個「家」字,那麼各種奇怪和不舒服的感覺就油然而生了。所以,這首先是一個概念在翻譯中傳遞價值的偏差,而根本不是對藝術褻瀆問題,而對這種觀念的糾正,也是藝術教育非常需要去做的事情,是中國藝術教育事業的重要使命之一。綜上,藝術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藝術教育的成果需要從傳承和發展兩個方面去看待,我們過去的文化和教育太過偏重於對發展、變革的強調,忽視了藝術教育在文化傳承這方面的重要價值。藝術,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隨時可以開始也隨時可以放下。藝術教育的意義,就是幫助那些有志於此的莘莘學子們,開拓面對藝術的視野,傳承中國和全人類最好的藝術創造方式和方法,並且努力去發展這些方式和方法。
來自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藝術教育的意義何在? - 宋健的回答
推薦閱讀:
TAG:守望者 | 布格罗 | 艺术教育的意义何在?宋健的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