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兩位皇室腦殘的奇葩指數同步率

楔子,沒興趣可忽略

前兩天看書提到宜賓市李庄鎮,忽然想起當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營造學社、金陵大學、同濟大學等學術界同人內遷四川,至此鎮,凡五年。抗戰勝利後,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臨走時梁思成、董作賓、傅斯年、丁聲樹等先生刻碑紀念,銘中有一句「滄海驚濤,九州煎灼。懷我好音,爰來爰托。」

因而想到其中「懷我好音」一句,在母校揚州中學1946年所建的抗戰勝利復校紀念塔上也有,塔上銘文為「圜橋觀聽,懷我好音。」懷我好音是非常熟悉的《詩經·魯頌》中的句子,大概是魯國公打敗了蠻夷,以此歌頌,因而在抗戰勝利之際,此詞廣為使用,恰似國民政府遷台後的「毋忘在莒」故事。

而「圜橋觀聽」,一時間想不起出處,大概印象是漢代,於是查資料,出處乃是《後漢書》:「饗射禮畢,帝正坐自講,諸儒執經問難於前,冠帶縉紳之人,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是描述東漢第二代領導核心漢明帝劉庄提倡儒學的事情,這段話也貢獻了執經問難和圜橋觀聽兩個描述弟子從師受業的成語。所以母校的這塊復校紀念塔,自然也就是讚揚國民政府擊退日寇,揚中學子得以繼續坐而論學的意思了。

第一位腦殘王

提到漢明帝,不得不想到他那位奇葩弟弟,身為一名王爺,雖然不是地方大員,以漢明帝的性格讓這位弟弟當一輩子富貴王爺,沒事寫寫書法、注注儒經,青史留個好名絕對不是難事,但是這位王爺所作所為,只能令人瞠目結舌。他就是廣陵王劉荊。

和西漢的腦殘王爺前輩廣川王劉去不一樣,劉去是喜歡群交、SM、人體解剖(活的)、煮人、焚屍、盜墓,「燔燒亨煮,生割剝人」,最後事情敗露,徙封路上自殺了。

而廣陵王劉荊則熱衷於一件事情,那就是造反。因為一開始東漢的第一代領導核心漢光武帝劉秀認為劉荊很聰明,所以劉荊一直感覺自己應該果斷成為第二代領導核心。其實這完全不可理喻,東海王劉彊本來封的還是太子,但是後來被劉秀廢了,同樣是王爺,人家劉彊被廢太子之後,兢兢業業,好好做人,好好做事,自請削減爵位,最後善終病死,遺書寫的也令人動容:「臣內自省視,氣力羸劣,日夜浸困,終不復望見闕庭,奉承帷幄,孤負重恩,銜恨黃泉。」

劉荊很顯然對自己的認知有很大的偏差,《後漢書》說他「刻急隱害,有才能而喜文法」,這11個字,已經道盡了此人性格,做事情不知道策劃準備,按一時情緒任意妄為,的確有才能,卻刻薄不欲見人比自己強,玩弄唇舌,自作聰明。

光武帝剛死,他哭而不哀,偷偷寫信給廢太子劉彊的舅舅,說什麼劉彊完全不應該被廢,趕緊造反,還引用了湯武革命、扶蘇出奔的史料,以及軒轅星有白氣及太子星發黑變紅的天文學觀測結果,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劉彊看到信,十分感動,然後舉報了他。

漢明帝的確是一位很好的皇帝,劉荊是他的同母弟弟,都是陰麗華這位著名的美人太后所生,想想算了,自己弟弟開玩笑,不能弄死他啊。於是把這事兒就揭了過去,咱們兄弟不提了。

正常人到這個時候應該也就老老實實呆著當富二代了,劉荊的理想還是在躁動,他聽說西羌造反了,自己在河南,非常激動,他認為西藏四川青海一帶造反,顯然會震動天下,自己的機會就來了。

請注意,漢明帝實施的政策是對藩王管理極為嚴格,全部圈養在首都洛陽,屬國面積小就算了,國相什麼的乾脆是監督藩王的,所以劉荊手頭估計只有自己的府兵,不知道他打算怎麼樣才可以燎原呢?

帶著好奇心,歷史走向了劉荊的下一步,他找了個看星座的人(私迎能為星者與謀議)問他怎麼造反。

這位看星座的人因為劉荊的勇氣十分感動,然後舉報了他。

漢明帝聽說了,皺皺眉頭,把劉荊徙封到揚州,當廣陵王,到了揚州。

這時候我不得不插入一段話,因為揚州這個地方,歷來是造反概率很高的,有吳楚七國之亂、江都王劉建、以及後來的袁術稱帝、淮南三叛、李敬業駱賓王揚州叛亂、楊行密建楊吳等等,這地方古代有銅、有鹽、商貿發達、自給自足,簡直是造反者的天堂,而皇帝非常喜歡把那些有造反苗頭的人分封到這個地方,不得不說是下了一盤很大的棋。要知道,那些憋了很久要造反的人,是沒有能力做久遠布局、慢慢積攢實力的,而只有傾其所有搏一把的心態,猛然到了揚州之類富庶的地區,見獵心喜,不能自己,當時就揭竿而起了。所以富庶,反而成了他們滅亡的催化劑。

按說劉荊想想不到200年前發生的七國之亂,想想吳王劉濞的下場,也應該在揚州吃吃花酒賺賺錢,沒事出海玩玩。但是他依然不改初衷,在揚州喊來一位看相的,大聲問他:「我跟我爸爸長得像,我今年30了,我爸爸也是30起兵奪了天下,你看我是不是可以起兵了?」看相的震驚了,轉頭看了看整個揚州城,好像沒有兵是屬於面前這位連「自己和爸爸長得像」都拿來當造反論據的腦殘王爺的。

看相的十分感動,然後舉報了他。

劉荊當時就被嚇到了,連看相的都沒順手一刀砍了,自己就把自己關到揚州的監獄裡去了(荊惶恐,自系獄)。不得不說,漢明帝真的是個好人,下詔表示咱們都是兄弟,算了,還給你那麼多工資,但是不給你手下了,你就當個富貴王爺吧

此時,劉荊的身邊的國相、中尉一天到晚監視著他,他又幹了此生最輝煌也是最腦殘的事情,他找來幾個巫師。——由此可見他是有多腦殘,他的造反歷程就是:看了一次星象、找了一個看星座的、找了一次看相的、又來找巫師,造反的話你敢拉攏兩個將軍級人物一起搞么?

他找來巫師,開始祭祀,身邊的官員看著覺得很奇怪,這又不是清明,是要反清復明,你祭祀搞毛?然後巫師念念有詞「皇帝劉庄,西奈!」

當時官員就再一次為他的勇氣震驚了,他們十分感動,然後舉報了他。

這一次舉報比較狠,這也可以看出搞神秘學的那幫人最多騙你點錢,但是官員是會要你命三千的。官員直接對皇帝「請誅之」。於是劉荊自殺,完成了他腦殘一生的最後壯舉。

我們總結下,他的一生,是沉迷神秘學不能自拔的一生,是不自量力不知形勢胡搞的一生。

不過這和在也封在揚州的腦殘王爺前輩西漢江都王劉建有的一拼,這位也在揚州的妹控王爺,自以為江都國就是自己亂搞的地方了,自己的老爹剛死,還沒有入葬,就把老爹的十大美人拉出來啪啪啪(召易王所愛美人淖姬等凡十人與奸)。然後在他自己的親妹妹出嫁後回家奔喪的時候,把妹妹拉到自己的床上啪啪啪。等妹妹回去了,還派人到首都長安去妹夫家把妹妹接回來啪啪啪。他去划船,讓四個妹子一船,然後用力把船踹翻,讓美人溺死,自己則開心大笑,實在令人無法直視。

劉建還對生物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在沒有生殖隔離的理論時,主動通過人體實驗,讓宮人與羊、狗等動物雜交,看看能不能人與禽獸生子。後來不知道怎麼回事,良心發現,覺得自己的確乾的過分了,說不定會被殺死,一般人這時候肯定是告罪皇帝、改過自新,說不定還能留條命。

但是劉建顯然對自己有更高期許,說,法律已經不能阻止我了!我還是去修改法律吧,於是刻帝璽,攢了幾年、聯繫淮南王(就是編《淮南子》的那位),起兵造反——還是比劉荊要強一些的,起碼知道準備下,聯繫聯繫人。一般造反成功的,都有極強的心理素質,不信你看朱棣,但是劉建顯然沒有,皇帝很淡定地派了一位宗正,一位廷尉——宗正就是管理宗室和外戚的官員、廷尉就是司法部長,這九卿里的二位來責問劉建,劉建就用衣帶上吊自殺了。自殺了。殺了。了。呵呵。

第二位腦殘王

重溫了一下劉荊他們幾位王爺的事情,我發現腦殘從來都不孤獨,因為劉荊的事迹和另一位也以聰明聞名的腦殘王爺的造反歷程實在是太像了。

這位可以和劉荊並稱皇室腦殘雙壁的王爺,同樣毫無計劃,沒有大局觀,心理素質極差,好勇鬥狠,自我認知不明,並且很聰明,他就是漢王朱高煦。

心理素質非常強的朱棣當年騙了朱高煦,讓他覺得自己會當皇帝,但是卻給了自己的胖子瘸子哥哥當,他非常不滿,他尤其對自己的侄子、著名的「好聖孫」朱瞻基不滿,不滿的方法是,截殺。自然,這沒有成功。其實他自己曾經的親身經歷應該可以證明截殺是不靠譜的,早在朱元璋死的時候,魏國公徐輝祖建議建文帝朱允炆說朱高煦不靠譜,將來一定是朝廷大患,朱高煦的自我實現慾望很強,他為了證明自己將來一定是朝廷大患,偷了一匹馬,離開首都南京,路上誰接待不周,他就殺誰,真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你想,他一個人都可以千里逃亡不被阻攔,何況是裝備精良兵甲環衛的太子朱瞻基呢?

截殺未遂,他按捺了八個月,表示「我的大斧已經饑渴難耐了!」遂起兵造反,另立中央,讓一位親信潛入首都北京,去約朱棣造反時的舊功臣為內應。

此時我不得不插入評論,漢王朱高煦真的,是位腦殘,找已經幫助一位叔叔弄死侄子的大臣來幫助自己這位叔叔弄死朱瞻基那位侄子,有何用處?他們的地位不會有任何提升。

舊功臣們十分感動,然後舉報了他。

帝嘆曰:「漢王果反。」自以為聰明的人總是覺得自己的行為天衣無縫,其實別人洞若觀火。楊榮、張輔等大臣和朱瞻基對朱高煦的行為做了一番精彩的討論,朱瞻基從心理學、戰略學、環境學等角度分析了朱高煦的行為特徵,稱「高煦外誇詐,內實怯,臨事狐疑不能斷。」皇帝表示:「他就是欺負我年紀小、剛當皇帝,我果斷親征,他就摸不到我的底了,必定不敢出戰,我一到,他就會被抓。」

皇帝圍城後,朱高煦城內一群人都希望把他抓起來,送給皇帝,希望得到好處。朱高煦一看,覺得這個點子真不錯,於是他開開心心地訣別妻子,然後把自己抓起來,送給皇帝,希望得到好處。

於是高煦被廢為庶人,關在西安門的逍遙宮(大約在北京地鐵4號線西四地鐵站出D口往東500米處)。到這裡,朱高煦只是單純的腦殘造反者而已,還不夠格和劉荊的程度相比,其實他的光輝燦爛的一面,是在獄中發生的。

明宣宗是位好皇帝,他覺得自己的叔叔可能也是太二了,給他好酒好菜吃,好好養著,希望他能善終,時不時罷朝了還過去看望看望他,這一看望,壞事了。

這件事情並不見於《明史》,正史只說了「高煦及諸子相繼皆死」。而《明史紀事本末》里的記載則很經典,此時因為漢王朱高煦已經被廢為庶人,所以書中稱之為「漢庶人」:「漢庶人高煦鎖縶之內逍遙城,一日,帝往,熟視久之。庶人出不意,伸一足勾上踣地。上大怒,亟命力士舁銅缸覆之。缸重三百斤,庶人有力,頂負缸起。積炭缸上如山,燃炭,逾時火熾銅鎔,庶人死。」

實在是古文更有味道,用白話簡單說就是朱瞻基去看望他,然後朱高煦忽然伸出一隻腳,以國足的勇氣絆倒了皇帝,皇帝怒了,找來幾個比利一樣的大力士,拿來個防火用具三百斤大銅缸——明制三百斤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178.5kg——來蓋住朱高煦。蓋住就蓋住吧,朱高煦為了證明自己很勇敢很有力,把缸頂了起來。朱瞻基脾氣再好也受不了自己有這麼一位腦殘的叔叔了,他找人拿來炭火,朱高煦受炮烙而死。

這位打仗很勇敢的王爺,除了明宣宗說他「內實怯」,張輔曾說他「素懦」,一位好勇鬥狠的王爺被所有人都認為怯懦真是令人不知道說什麼好。

此前的劉荊對歷史還有一個唯一的貢獻,就是他所用的「廣陵王璽」被發掘出來後,證明了「滇王之印」、「漢委奴國王印」的真實性,側面說明了至晚在東漢初年,中央政府已經對雲南地區有了有效統治,而對日本已經形成了羈縻體系。而朱高煦則幾乎只能博人一笑。

這隔著將近一千四百年的兩位腦殘王爺的共同點實在太多,甚至當時的皇帝的性格身份都很近似。政權開始時,功臣很多,第一代領導核心有積威,容易秋後算賬,容易為了自己的子孫殺功臣,所以造反的功臣居多;而第二代領導核心基本普遍缺乏威信,這時候,功臣們已經穩定了,都打算當安樂公,宗室和外戚就開始不安穩,原因很簡單,大家都差不多,都是皇帝生的,為什麼你當老大領導我呢?所以宗室外戚造反的居多,這種造反,大多數只是腦殘的行為,除了李世民、朱棣等少數神級人物,罕有成功的例子。

縱觀歷史的皇二代造反經歷,只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智商低,不可怕,情商低,是會死人的。

——記於2013年3月


推薦閱讀:

來來來,聽我侃《周易》坎卦

TAG:朝四暮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