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王者運動:馬兒馬兒,別停下!

譯/HenryZ

原文為英文,載於《經濟學人》2015年6月27日

無本人同意,禁止任何媒體轉載。

賽馬並未達到生理極限。

科學家和育馬者們都認同的一個觀點是:現代純血賽馬雖堪稱馬中赤兔,但近幾年來的統計卻表明馬兒取勝的時間停滯不前了。動搖常識的正確性一直是科學最熱衷的追求。這不,在新近一期《生物學通訊》的一篇論文里,來自英國艾克賽特大學的帕特里克·沙爾曼和阿拉斯泰爾·威爾遜就這麼試了一次。

此前關於馬奔跑速度的研究著重於少數頂尖大賽的勝者成績,而沙爾曼和威爾遜則採用了兩個大得多的數據源:1850至1996年間在英國舉辦的2,243場比賽以及1997至2012年間50,000場比賽。

總體上,他們分析由70,388匹賽馬跑出的616,084場比賽成績,最終發現,馬兒們的平均成績不降反升,在1975年後尤為顯著,這與此前的常識大相徑庭。在頂級大賽,例如皇家雅士谷,情況尤為複雜:在中長距離比賽中(中距離8-12弗隆,長距離14-20弗隆,作者註:1弗隆約為200米),兩位科學家發現在近幾十年誠然停滯不前,然而在短距離比賽中(5-7弗隆),成績卻持續上升。尤為可貴的是,在1997-2012年間,最好短距離賽馬的速度以每年約0.1%的比率上升。雖然聽起來並不多,但足夠在6弗隆中把時間由72.92 秒縮短為 71.74秒——這在終點線能領先七個馬身之多呢!

聲稱自己首先是一個馬迷,其後才是一個基因學家的沙爾曼先生,給自己「互相打臉」的研究結果提供了兩種解釋:

第一,數據樣本的廣泛性以及多樣性造就了比以往研究更為綜合的視角。頂級大賽通常是中距離為主,因而此前的統計並未將短距離比賽算在內。另一種解釋著重於細節程度,就像每個馬迷都會告訴你:場地越硬,馬兒跑得越快。令人驚訝的是,此前的分析全然忽視了這項因素,僅僅關注比賽時間本身。而沙爾曼則將其算在內:近年來賽馬趨於在柔軟的場地比賽,或許是越硬的場地危險係數越高,從而拖慢了比賽成績。

以上均表明賽馬仍未達到硬性的基因極限。育馬者們可以發揮想像,從而獲益良多。

現今,育馬者們只有少量的基因素材供他們玩耍:馬廄里的這些動物都同宗同祖。他們中95%的血統都可以追根溯源到一匹叫做達利·阿拉伯的18世紀種公馬那裡。其他的馬兒們,雖然整體上跑得不快,卻可能包含著能讓純血馬跑得更快的基因,如果這些基因被隔離的話。

通過可靠可信的方法提取這些基因用來繁育卻是一項持久工程。沙爾曼表示,賽馬運動一向對複雜的基因技術後知後覺,這也造成了最近家禽產量激增。所以,在宣告馬兒永遠無法比現在跑得更快之前,或許先請科學來小試牛刀?

原文鏈接:Horsey, horsey, don』t you stop

推薦閱讀:

鼻竇炎對人體的損害都有些?
蛋白質摺疊為什麼趨向能量最低構象?
橙子比米飯甜,但是米飯比橙子含有更多的糖,如果一個人吃米飯像橙子一樣甜,是不是說明他進化得更好?
為什麼我總是能聽到電磁波的聲音?

TAG:马属动物 | 赛马 | 生物学 | 基因 | 体育 | 翻译 | 经济学人TheEconomist | 文化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