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秋褲

在我上班前的時候,我不喜歡穿秋褲,因為那樣會看起來很臃腫(我自己的確是挺胖的)而最重要的是我一點都感覺不到冷,甚至還很熱。印象很深刻的一次,在高中的時候,因為穿不穿秋褲這個問題和母親吵了起來,吵得還比較凶,我擺出了各種理由和事實來證明我真的不用穿秋褲。母親則是在給我說,如果你不穿秋褲會怎麼樣,你要不是我兒子我才懶得管你穿不穿云云。最終的結果是,高中的那一年,是我印象中西安最冷的一年,因為我為了證明我不用穿秋褲,即使在寒冬臘月里仍然沒有。但,只有我自己知道,那年冬天我是怎麼熬過來。而我的母親則告訴我,以後秋褲穿不穿,都看你自己。剎然間,我竟不知所措。

然而,實際生活當中,秋褲這樣的事情一直都有,總有一個讓我們穿秋褲的人,也總有一個不願意穿秋褲的人。這一穿,一脫之間,在我看來卻恰是這世間關於「愛」的表意。

讓你穿的人,總會說:

『你這樣不冷嗎?我看著都冷。』

而不穿的人,也總說:

『我不冷,你煩不煩啊。』

然後可能還會這樣的對話:

『你看看我,我都穿成這個樣了,我還覺得冷的很呢,你還能不冷,別逞強,對你沒好處。』

『……』

這樣的對話我可以換成很多的版本,情侶之間,親子之間,師生之間,朋友之間等等,只需要改一下內容和場景。

這是一段我們耳熟能詳的關於『愛』的對話,體現出了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和諄諄教導。但是,結果也是眾所周知的,大家並不『領情』亦或是『我知道Ta愛我,但是……』我們都知道但是後面是什麼。

那為什麼呢?

這也就是這次要說的問題了,不過我們一點點說。

一、『言語不通』

這個是在家庭教育當中遇到的最現實的問題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問題。還是依舊以秋褲為例子,家長擔心的是孩子冷不冷,而孩子擔心的是自己酷不酷。家長認為愛就是讓你穿暖,而孩子認為的是給我自由和空間這才是父母對我的愛,雖然孩子自己知道父母這樣做也是愛我。可這樣的事情就和『備胎』對『女神』一樣,『女神』知道『備胎』是愛自己的,但是『女神』是無法接受『備胎』的愛意,原因很簡單就是那句被說爛的話

『我知道你愛我,但是你的愛我真的沒有辦法接受』

孩子和家長在這層關係上也是一樣的。孩子並不領情,並不認為這就是對自己的愛。我在學校中很容易碰見這樣的問題,比如:

『不過我想你其實知道,你爸爸讓你去補習班的用途吧』

『我知道我爸是愛我的,但是我真的不想去那些補習班了,真的好累』

『我知道,補習班每天都到很晚,這個在我看來都是很累的』

『唉,老師,我知道的,其實就算是上補習班我也沒什麼問題的,我認了,這樣以後能上個好中學也可以』

『嗯,你能這樣想很好啊。那這樣看來你並不是因為這個事兒吧』

『嗯,是的。其實我能接受上補習班,補習班裡我還交到了朋友』

『嗯,聽起來還不錯。你能這樣想,你爸爸知道了也應該挺開心的。』

『唉』

『怎麼?』

『其實,我就是想能多和我爸聊聊天』

『平時不聊天的嗎?』

『平時也聊,不過……怎麼說呢……』

『怎麼了?』

『原來的時候,我還能和爸爸聊聊天,不過現在我爸爸就只是在問我補習班怎麼樣,學校成績怎麼樣,距離xx校(重點初中)還能差多少?』

『……』

『我真的不是不知道學習啊,我知道啊,我每天拚命努力的學,但是我就只是希望他能空出來一點時間,我們能聊一點別的,真的哪怕就只有10分鐘,不,1分鐘也行呀,唉』

之後陷入了一段沉默當中,便就按部就班的結束了。事後,也聯繫過孩子的家長,但是終究交涉無果,學期行將結束也未能和家長謀面,唯能看見的是孩子匆忙的背影和我的愁緒而已。

『言語不通』就是這樣的,他說的你不懂,你說的他沒來得及明白。『要的給不了,不要的給我也不看』有時,家庭之間的代溝大抵就是不同的曲調,卻都同時希望對方明白的苦楚吧。

但問題要只是『言語不通』倒還好解決,澄清問題,注意溝通就能解決。可是有的家庭卻無法這樣,問題要麼無法澄清,要麼就是澄清之後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問題,這是因為在『言語不通』的表象下,這類家庭還積蓄著其他的問題。

二、『假愛之名』

還是秋褲的問題,網上有一句話流傳甚廣:

『你之所以穿秋褲,是因為你媽覺得你冷』

這句話看似是一句玩笑話,可是笑過之後,細思之下卻是問題的出現。這句話背後隱藏了兩問題,『控制』似乎我們很容易看見的一個問題,但這並不是『控制』而是一種過度的『捲入』,另外的一個問題是家長們為這個過度的捲入找了一個借口叫『愛』。

引於在6 歲兒童注意力不集中,疑似多動症,有什麼改掉這個習慣的好方法?中的回答。家長其實自以為是的提前做了孩子該思考的問題,心中想著:

『以後,他就明白我的苦心了』

可是添減衣服這件事兒本來就應該是孩子自己做的,家長卻越俎代庖的完成,這種『捲入』能帶來給孩子的就是混亂和不斷升級的親子衝突。而如果給這『捲入』冠之以『愛』,那麼『愛』就變成了一種壓力,一種憤怒。在我這學期遇到的家長中,有的家長就是這樣的『假愛之名』給予了自己孩子無限的『關注』和『愛』,孩子犯錯了,家長會說:

『孩子還太小,他自己也應該不是故意的』

『我這是因為愛他啊,我也不知道會這樣』

家長這樣『毫無節制』的愛,並沒有給孩子更多的『愛的呵護』而是帶來了更多的壓力和困惑,並且在這樣的壓力和困惑之下還會因為之前家長一直都在代替,也就造成孩子最後的『無能』,而這又加深了矛盾和誤解,而孩子久而久之對於愛的定義發生了改變,而逐漸地孩子對於愛的展示方法也會發生變化,這就並不是我們想見的事了。

而在上面兩個問題綜合之下,卻又表明了另一個問題。

其實,很多時候,家庭的矛盾也源於是『巨嬰』和『嬰兒』之間的衝突。

三、『巨嬰』和『嬰兒』

很多時候家長自己的也並沒有完全脫離掉一個需要人照顧的『巨嬰』狀態,很多的家長其本身並沒有完全做到了一個成熟的成人心智,他們自己身上也存有很多的問題。比如,很多家長會要求自己的孩子要一定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對於違反就十分的生氣,我們把這個模式轉換一下,這就好比是一個『巨嬰』在要求別人別離開我,聽我的的,不聽就『撒潑打滾』的要求。一樣的,我們還會去『推己及人』的想,我需要這個你肯定也需要吧。這不就好比一個『嬰孩』認為自己喜歡這個東西,別人肯定也喜歡一樣,而當別人不喜歡,就會『不開心』這不是活脫脫的一個『巨嬰』嗎?

當然了,我並沒有要去抨擊家長的意思,我想說的就是即使你就是這樣的一個狀態,但你察覺了想去更改,用更和諧和更科學的方式去和自己的孩子溝通這就是新的開始了。但是我贅述這麼多只是想說,不要『假愛之名』行非愛之事。


推薦閱讀:

TAG:一些 | 6岁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疑似多动症,有什么改掉这个习惯的好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