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在東西方語境中有著不同的理解,在東方語境中,帶有更多的佛教色彩,提倡「當下」,「正念」,「呼吸之間」,或者比較流行的「Mindfulness」,自我覺知等等。在西方語句中,往往對應於拉丁語「Carpe diem」,把握今朝,強調不要問明天的事情煩惱,在著名的教育電影《死亡詩社》中,有著鮮明的主題體現。

請問基督徒如何看待「活在當下」這個說法,是支持,還是反對,還是不在意?

相關問題:

什麼叫「活在當下」?


老實說,以台灣的小朋友來說,討論活在當下實在是太殘酷了,你們沒有過去,沒有未來,連現在也混混沌沌,怎麼活在當下?

你們的中學課本沒有告訴你們正確的歷史觀念,沒有告訴你們其他人是怎麼從愚昧中走向文明,還以為別人的文明不如你們,自高自大自以為是,對自己歷史犯的錯誤和殘酷一無所知,視而不見,不知道小孩子的價值,在乎狗的生命高於在乎人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來世界,更不知道世界的由來

你們的未來盼望在哪裡?你們擔心階級固化,卻無視窮人的痛苦,你們擔心自己沒有愛情,卻用金錢決定婚姻,你們人生的道路沒有方向,除了賺錢沒有別的目標,彷彿一隻眼前放著胡蘿蔔的驢,一生辛勞卻原地踏步,最後老無所依,死的時候一無所有,更沒有死後的盼望,也沒有安慰

你們的現在是什麼?你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麼人,你們甚至不知道什麼是人,你們用房子和金錢(比如在論壇討論畢業後每月能拿到多少k)決定自己的價值,用狗屁不通的標語(比如用愛發電)當做自己的價值觀,道德已經被踐踏,尊嚴已經淪喪,但你們不生氣也沒有反抗,直到我說了誠實話,你們就在評論區宣洩你們內心的惡毒

一個沒有科學,沒有信心,希望,居民去俄國旅遊一下會被開除「國籍」的世界,人居然在討論活在當下,這豈不是自欺欺人嗎?唉~

@黃正宇 你佬滴評價很客觀,改一改拿來套台灣居然毫無違和,不愧是知乎第一基督黑兼台黑,這「指桑罵槐」型黑台方式果然墜為高級


活在當下。

就是當下靠著耶穌得的喜樂,喜樂是心裡湧出的那種一直很愉悅的狀態。不管是處尊貴還是處卑賤,不管是處豐富還是處貧窮,始終都處於喜樂的狀態。教會裡面信的好的人就是這樣,心裡有喜樂,眉眼之間只有喜樂沒有愁苦。

那麼未來的事情怎麼辦?

一方面自己殷勤籌劃,另一方面靠著禱告交給上帝,心懷大志做好眼前的小事。人如果認罪悔改,離惡行善,不斷為自己積累祝福,一心追趕,就會有信心信自己未來會越來越好。

個人經歷,覺得認罪悔改,不斷正確行善很重要。身上有祝福,心裡會信未來會越來越好,也就容易在當下享福。如果一個人陷入負面思維,不信未來會越來越好,凡事都往壞的地方想,錢財多也會憂慮。對於這樣的情況,我覺得認罪悔改多正確行善可以破解。

尋求肉體刺激,荒宴競酒的那種活在當下我也經歷過,玩膩了。那種只能帶來短暫的一點點小樂子,過後是更大的空虛與麻木。所以比較以後,我樂意過耶穌里的那種活在當下,人是可以得到長久的喜樂和平安,捐錢給窮人的樂趣大於浪費資財的樂趣。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而基督教總是先知死,後知生。而且此生不是為現世而活,是為死後而活。這也就是為什麼說基督徒沒有活在當下。

人類社會是契約構建起來的。包括基督教在內的宗教都是在此之上通過補充契約來特殊化,標籤化其追隨者的。你接受基督徒這個稱號,也就相當於你簽訂了一份契約,而受洗也就是簽訂契約的一個過程。我們平時所說的宗教教條其實也就是教徒和宗教之間的契約關係的一部分。

矛盾的是,基督教的核心教義確是反契約的。最經典的一句「神愛世人」,因此基督教提倡其教徒要有愛心。「愛」同樣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契約。壞處非常明顯。

其一,愛是點對點的契約,我愛你,我愛他,我可以愛很多人,但是無法愛所有人。同時我對每個人的愛也不可能做到平等。因為愛極大取決於主觀個性,而不是客觀公理。法律就不一樣,法律是一種面對點的契約,他對其涵蓋範圍內的所有個體都是公平的,或者說相對公平的。換句話說,以愛為核心契約展開的社會體系無法產生社會中心點。而且,新舊兩代人交替意味著整個社會結構都將被重構,因為愛興許能潛移默化,卻無法像地契這樣代代傳承。

其二,愛缺乏一個精準確切的定義。這樣的隱患非常大。比方說你打了一個欠條給我,上面寫著「某年某月某日,你向我借去一物」。這個一物在這裡到底代表什麼呢?倘若不明文寫出,能定義這「一物」的人就只有你我。如果所借未還去公堂對質,我聲稱你欠我十噸黃金,而你反駁只欠我一根雞毛。那麼官司自然是進行不下去的,因為這個契約從始至終都只屬於你我兩個人,第三方無法介入。以這樣契約形式構成社會的,與其說是人類,倒是更像老虎豹子這樣的獨居動物組成的「社會」。

諷刺的是,基督教自己設立了大量的教條來維持這個體系的正常運作。甚至還有利益群體通過不同的教條太特化自己的派系以獲得更大的權力。最經典的當屬羅馬教皇和君士坦丁堡牧首互相開除對方教籍這樣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了。讓你感覺,這批人就是活在夢裡,不需要講求邏輯,更不用面對現實。

再者,包括基督教教在內的很多宗教,尤其是一神教,都極其喜歡去用自己的那套理論體系去解釋所有現象。兩千多年的歷史裡,每次遇到衝擊其宗教理論的學說的時候,不是去否認,去打壓,就是通過擴大神的定義來強行解釋。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瘋狂地把神描述成一個「全知全能」的存在,毫不顧忌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個自我矛盾的悖論。不論命題如何矛盾,基督徒最後總能以「神超越人的理解」來終結話題。以至於最後陷入無窮無盡的不可知論之中。這種行為,就是在造沒有地基的空中樓閣。所以,為了能忽悠到人,總是把中間的推導過程弄得極為複雜,給人不明覺歷的感覺,從而巧妙地迴避對「神是存在」的這個前提條件的論證。

從上面的敘述來看,基督教的理論體系對分析當下和過去是全輸的,無法同科學理論同台競技。那麼留給基督徒唯一的手段就是去解析未來這個科學覆蓋不到的範圍,通過天堂地獄等概念來恫嚇未皈依者入教,來約束已皈依者出教。所以啊,說是讓他們活在當下,其實是要革了人家的命根啊。


道在瓦礫間,兩千多面前的莊子說過,當今的延參法師也說過,道在柴米油鹽中,在平常的生活里。耶穌教導基督徒不要憂慮,要像「野地里的百合花」,不織不紡、朝生晚死,卻比所羅門王最華美的衣裳更美麗。基督徒要像小孩子,保持天真。在這個世界,保持天真需要信仰的力量。


人家是一說當下就想到檔下


謝邀。說一點自己作為基督徒的理解吧。求神保守我所說的蒙神的喜悅。阿們!

其實「活在當下」作為不信神的人來說可能就是滿足自己當前所需的,甚至不惜付出各種代價,比如出賣靈魂。因為不信神的人心裡可能相信人死如燈滅。既然死了就啥也沒有了,不如好好活在當下吧!但是這種活法真的就好么?快樂嗎?幸福嗎?付出的和得到的成正比嗎?如果仔細觀察,答案是否定偏多吧,那些我們認為這樣活的很好的人,也只是他人認為他活的很好罷了,有誰認為自己活在當下活的很好很幸福呢?或者說完全的滿足?問題在於,這種活在當下的活法並不能隨心所欲。人心裡總有一個律在約束,這個世界也有一個律,我們可以把這個律解釋為道德,雖然世界已經變得很缺乏道德,但這個律還是存在的,或多或少。那這個律從何而來,為什麼會無形地約束人的行為思想?真正活在當下應該是擺脫這個律,想怎麼活就怎麼活,誰又能做得到呢?

而作為基督徒,我知道人為什麼不能擺脫律的轄制,我也知道怎樣可以擺脫這轄制,只是我雖然知道,卻很難做到。如同我在一個深井裡,我知道爬上去就得救了,可是我爬不上去。作為基督徒的我,其實也贊同活在當下。因為神說「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你們所需要的,天父都知道。誰能靠著思慮使壽數加添呢?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太 6:25】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

【太 6:26】 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里,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

【太 6:27】 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太 6:25】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

【太 6:26】 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里,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

【太 6:27】 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

但是和不信的人區別在於,我知道人死後的光景:一扇地獄之門,一條天國之梯。所以我不用思慮吃穿,如同那深井外有人按時給我糧食一樣。但我卻要思想,當深井外的人來拉我上去的時候,我是否準備好了?因為那要拉我上去的人把那一切可以上去的奧秘都告訴我了。那奧秘就如同一塊塊磚頭,是從上面遞給我的,要我砌在我的腳下,我不斷從深井上的人那裡得到這磚頭,不斷的砌起來,時候到了,那人一伸手,我就上去了。所以我得救不是自己努力的結果,而是上面的人不斷的遞磚頭給我的結果。這磚頭只是單單給我的,聖經上說神愛我們好像愛一個人一樣,所以,這愛是獨一的,至於其他人,信的,就有獨一的磚頭給他,不信的,若是想靠別人的磚頭得救卻是不能的,信了卻不去將磚頭砌在腳下的人也是不能得救的,因為時候到了,他卻沒準備好。這就是福音的奧秘了。願看見的人能夠明白,阿們,感謝神。

我活在當下,但我心裡有盼望,我知道這裡不是我永遠的家,我永遠的家在天上。我思慮那將來的事,就是死後的事,就會為今生所做事所說的話負責任,因為我知道神必定審問。

感謝神,阿們!


謝邀。

基督教的信仰關於過去未來的主張應該是:擺脫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其實展望未來是整個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也就是相信未來是要進入天國的。正因為未來有這樣的盼望,所以希望擺脫過去得到天國的入場券,我們簡稱悔改。正因為要展望未來,所以活在當下。這裡的活在當下,一方面是不要為現在一時的不如意而憂慮,也不要為了得到當下某些東西而辛苦鑽營迷失自我。另一方面,則指的是要把握住當下,做與救恩相稱的事情。所以題主的問題符合了第一點。

但既然提到死亡詩社,那麼回到電影很明顯在說的是人性/自我解放。所以活在當下=追求自由。而樓主也提到佛教。佛教說的是輪迴,所以活在當下應該有「今生是來生的因」的意思。當然,按題主正念的方向理解的話,活在當下其實也是自我解放/追求心靈的自由。題外話,我認為東方語境並不是指佛教的思想,而是儒家思想。按照儒家思想來理解的話,活在當下應該指珍惜光陰。

那麼基督教支不支持追求自由呢?這個問題其實非常辯證。因為基督教對自由與否的理解和世人的理解是正好相反的。因為基督教支持的追求自由是第一段所說的擺脫過去,所以追求自由=追求不犯罪的自由。但世人所理解的追求自由,通常指的是追求能犯罪的自由,或者說追求放縱慾望的自由。如果就這點而言,基督教當然是反對的。


謝邀。我不算是一個基督徒,我是一個實用者和探索者。說說淺陋的理解。

活在當下是一種說法。基督教與任何一種達到究竟解脫的宗教,其核心是一致的。一個覺悟者、成道者必然是活在當下,活在當下就是在、就是存在、就是存在本身,就是神的臨在、就是神本身,只要你走的深入,你會慢慢真正體悟到而不是理性上理解這個意思,你會自然感覺到當下的神聖感莊嚴感幸福感喜悅感慈悲感超脫感寂靜感。活在當下不一定能覺悟,但的的確確是走向覺悟的一條寬敞直路,幫助我們走向神、與神合一、進入神的國、感受到我們內在的基督,感受到天上的父。某種角度上說,艾克哈特托兒在《當下的力量》這本書里闡述的活在當下,跟禪宗的保任很接近,區別是禪宗先體認出空性(神)再去保持;跟印第安托爾特克系統中唐望大師所闡述的寂靜的知識,獵人、戰士的生活方式也有異曲同工之處(感受著內在的寂靜,在當下完美的奮鬥,把每一天當做最後一戰,不擔心結果只是做,向生命獻上自己的演出)。

活在當下當然是對的,如果可能的話,每一個人無論有信仰無信仰,他都應當活在當下。活在當下,你才能找到你內在那個你一直想要找到的,無論你稱呼祂什麼。


老實說,以大陸的小朋友來說,討論活在當下實在是太殘酷了,你們沒有過去,沒有未來,連現在也混混沌沌,怎麼活在當下?

你們的中學課本沒有告訴你們正確的歷史觀念,沒有告訴你們其他人是怎麼從愚昧中走向文明,還以為別人的文明不如你們,自高自大自以為是,對自己歷史犯的錯誤和殘酷一無所知,視而不見,不知道小孩子的價值,不在乎嬰兒的生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來世界,更不知道世界的由來

你們的未來盼望在哪裡?你們擔心階級固化,卻無視窮人的痛苦,你們擔心自己沒有愛情,卻用金錢決定婚姻,你們人生的道路沒有方向,除了賺錢沒有別的目標,彷彿一隻眼前放著胡蘿蔔的驢,一生辛勞卻原地踏步,最後老無所依,死的時候一無所有,更沒有死後的盼望,也沒有安慰

你們的現在是什麼?你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麼人,你們甚至不知道什麼是人,你們用房子和金錢決定自己的價值,用狗屁不通的標語當做自己的價值觀,道德已經被踐踏,尊嚴已經淪喪,但你們不生氣也沒有反抗,直到我說了誠實話,你們就在評論區宣洩你們內心的惡毒

一個沒有上帝,沒有信仰,沒有信心,希望,愛的世界,人居然在討論活在當下,這豈不是自欺欺人嗎?唉~


這種問題下,某些基督徒都可以開地圖炮秀優越感,我真的也是醉了。

事實上,所謂的,活在當下,只是一種生活態度,作為基督徒,應對這種生活態度包括這種生活態度之後的價值趨向,所應該抱有的正確態度還是應該回到聖經里神的啟示中。

所以,弟兄們,我以 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 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侍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羅馬書 12:1 和合本)

如今這個時代,特別是中國的社會環境下,自由主義,後現代主義充斥著甚至是衝擊著各種年齡階層的人的價值觀,活在當下,很多時候,背後的動機其實是出於一種及時行樂,享樂主義的價值觀,而這種價值觀是脫胎於古希臘哲學裡的一個支派,伊壁鳩魯主義,這種哲學思想,甚至把享樂,提高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的地步。

作為基督徒,保羅在羅馬書里的這幾節經文提供給了我們正確的應對方法,身體作聖潔的活祭,所以以享樂為主導的活在當下的價值觀,本質上是有悖聖經教導的。

當然,如果只是提倡踏踏實實生活,不為明天憂慮,不與人爭短長,持續地自我提升,這種形式的活在當下,是值得提倡的,也是符合聖經的真理的。


就是每一天帶著感恩

將你的過去放在神的憐憫下

將你的現在放在神的慈愛下

將你的未來放在神的供應下

足矣~~~~


謝邀 漸行漸遠 (搜索不到你的賬號)

我不是基督徒,非要算我也是佛教徒或者道教徒。

什麼活在當下,呼吸之間只是一種培養定力,專註力的方式。

觀察呼吸只是其中一種方式,還有好多好多方式。念珠持咒,明行足,止觀的種種方法都有助於專註力的培養。而專註力的培養,是幾乎所有主流宗教都修行的一部分。只是方法不太一樣,而佛教在專註力的培養,解釋的更加詳細,方法也更多元。

這屬於通課的部分,所以也能被更多人的接受。並且實踐之後確實有效,誰練誰知道。沒啥神秘的

這是幫助體驗變化的,極細微的各種變化,而不是放棄思考。不管明天,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在西方很有影響力的越南禪師釋一行,在接受美國著名主持人奧普拉採訪時是這樣形容耶穌基督的,「基督是西方的佛陀,在他的教導里也提到要活在當下,在馬太福音中基督說道,『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Worry about today, tomorrow will worry itself)』, 很清晰的向我們闡述了當下的重要性。」


過好每一天,就像基督將即刻降臨那樣。


瀉藥。雖然我不是基督徒,但在這裡說明下自己對未來的看法。在知乎的不管是信徒,還是非信徒都要恪守一個責任,一個對於家庭,社會的責任,而不能隨意去做違反社會秩序和法則的事情。

先這樣,上完課回來答覆。


贊同@雅比斯 弟兄的回答,基本上完全是這樣。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