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如何看待周立波的海派清口?
借寶地,也借這次被捕的大新聞,說一下上海人對周立波的「情感」路程吧。
經歷過周立波第一次走紅的那代上海人(其實那時候根本就沒有走紅的概念,更確切的說法是小有名氣,而這種名氣則是必須在了解一點新中國時代上海滑稽界背景的基礎上才能懂的),也就是年齡大約和周立波相仿,五六十歲左右的那些阿姨爺叔,其實他們鮮有知道周立波在如今網路時代大背景下的人物形象是怎樣的,他們對周立波這個人物本身也並不怎麼關心在乎,甚至周立波曾經過坐牢這件事,對他們來講無非就是一個好多年前的鮮見的娛樂八卦而已。
這些上海阿姨爺叔對周立波的「感情」,我個人覺得更多的是對曾經上海滑稽界鼎盛時代的那種懷舊和親熱感,類似一種青春回視,就好比三十年後你看到曾經年輕時候喜歡的東西又突然出現的感覺。而周立波這個人物形象背後更多的爭議,他們之中大部分人其實並沒想那麼多。當然討厭周立波的阿姨爺叔也是有的,不過他們討厭的點幾乎和網路上對周立波的非議大相徑庭。
重點來了。那就是經歷了周立波第二次走紅的那代上海人,也就是如今二三十歲左右的,上海年輕本土一代(可能也是最後一批平時對話講上海話的一代),我們之中的大多數對周立波的「感情」波折吧。
樓主問的是上海人怎麼看待「海派清口」,所有故事也正是從海派清口說起,我不會分析海派清口到底在藝術性上有什麼價值,我只知道,海派清口說出來的,就是上海人那已經逝去的可能並不美好但總是值得懷念的過去。
海派清口完完全全就是說給上海人聽的(這裡說句題外話,他早期在網上流傳出來的海派清口段子,非上海人就不該聽,我看到過很多非上海人在看了這些視頻後就斷章取義開黑上海的言論,真的超蠢超弱智,黑都黑不到點上,因為他們根本沒經歷過那種上海過去幾十年來的環境變革,本身就不會對那些段子有絲毫的共鳴,他們根本不懂當時周立波在海派清口裡說的到底是什麼東西,他們只能聽出他們想要的歧視和偏見罷了)。如果剝去上海的外衣,這種故事在任何人的家鄉講給任何在那裡土生土長的人聽,都必會激起很大共鳴和情懷。海派清口當初之所以那麼火,就是因為這條很簡單的道理,歸結為兩個字就是「鄉情」。而隨之而來的,理所當然就是周立波的爆紅。
然而蜜月總是短暫的,上海人當時推崇周立波是有多方面理由的(包括非常敏感的因素),當時上海的環境,天時地利人和周立波都佔了,天時太敏感不表,地利人和都很好理解。周立波曾說過,他只想做上海人民的小菜,不願做全國人民的水餃。如果他能安心的把這句話說到做到,那後面的故事可能都會不一樣。然而現實是,周立波很快就露出了真面目,甚至都沒讓我們等多久。而且他的野心可能還不止是想做全國人民的水餃而已,後來的他讓我覺得,他可能認為自己是一桌滿漢全席。
首當其衝的一件事,就是他和關棟天翻臉,可能全國人民只知道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卻都不知道海派清口的背後其實是關棟天。周立波能重新回到上海滑稽這個圈子從而發家爆紅,第一個要感謝的就是關棟天,是關棟天一手請回,打造,包裝了之後大火的海派清口周立波,並且把這個海派清口創始人的頭銜送給了周立波,而換來的卻是周立波走紅之後的翻臉不認賬。而兩人之所以翻臉的理由更是諷刺,那是因為關棟天想讓周立波留在上海穩紮穩打的發展海派清口,讓其成為一門真正的滑稽藝術,而周立波覺得關棟天讓自己留在上海就是擋了自己的財路(波波好單純好不做作有沒有)。
這是我們這代,也就是之前說的經歷周立波第二次走紅的上海本土年輕人,第一次看明白周立波的嘴臉。除了急功近利,周立波非常不聰明的地方是,在這之後,他極力想撇清讓他爆紅的海派清口和關棟天的關係,把海派清口的所有功勞全部劃歸自己,然而,其實從一開始,所有海派清口的觀眾早就知道這是一個謊言。並且在這之後,他都一直在堅持說著他那個不高明的慌。結果可想而知。
再過了沒多久,周立波總算得償所願飛出上海,曾經那些信誓旦旦的承諾和誓言彷彿從未存在過,他毫無半分猶豫就背叛了捧起他的上海人民,當全國人民的餃子去了。而且還是一副「全國人民盛情難卻,上海人民你們不能那麼自私」的無恥嘴臉。於是上海人民也和他分道揚鑣,我們徹底看清了他的嘴臉,往後的路便越走越遠。
在這之後周立波還是在電視上火了一陣子的,不過可以這麼說,這時候的他已經和上海,和上海人都沒什麼關係了,雖然他還是以海派清口創始人自居,但是那早就不是曾經那個立根於上海,只有在上海的土地上才能茁壯發芽的東西了。包括我在內,此時身邊已經沒有任何同齡人再去關心周立波的一舉一動了(不包括反面新聞),是他選擇了離開,而對我們來說也就像丟掉了一件玩壞的玩具。當然上海的阿姨爺叔此時還是喜歡看周立波的,正如我之前所說,他們才沒想那麼多。
不過有意思的是,正是因為周立波走出上海,走向全國。讓上海人和全國各地人民的矛盾更加尖銳起來。此時全國人民都「享受」到了周立波的語言藝術,對此深惡痛絕,並以此為據開始厭惡上海和上海人,殊不知上海人民此時對周立波也是深惡痛絕。非上海人覺得周立波代表著上海讓人討厭的傲慢,而上海人則對周立波的品行嗤之以鼻,於是兩撥網路上的年輕人就這麼懟上了,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只能說是因為雙方的信息都不對稱吧。不過你也不能對某些人要求太高不是么?讓他們在開罵之前先去查背景這也太難了。
在這之後的周立波我也就沒什麼了解了,知道的只是他像個自由落體一樣划過天際。去了央視做了全國人民的水餃,結果不合全國人民的口味被退菜。他可能想了一下認為自己更適合南方人的口味,但想做回上海人民的小菜已經不可能了,上海人民嫌棄他猶如粥里的老鼠屎,甚至上海人還專門從北京請來了王自健諷刺這個曾經「上海人民的小菜」。上海回不了,周立波就在上海周圍的江浙一帶待了一會兒,最後好像江浙人民也吃不慣這道菜,於是周立波再無市場。
直到今天,聽說他在美國被捕,周立波再次回到上海人民的視野,一切彷如又回到大約三十年前周立波因傷人被捕一樣,不過又一條八卦新聞罷了。
PS1:本文的觀點,不敢說代表上海人,我只是寫的我自己和身邊親朋的有關於周立波這個人的感受,全篇只是以此基礎。其實我身邊就有一個同學從周立波出現開始就嫌棄的,他也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不過從他平時的愛好就可以看出他是很典型的受北方文化影響頗多,是個喜愛京口相聲和京劇的人。所以可以算作少數派吧。
PS2:還是回到題主本身的問題,上海人怎麼看待周立波算說完了,那上海人怎麼看待海派清口呢。其實海派清口從來都不是一個藝術形式,也沒有形成藝術風格。如果現在再去回看一邊周立波最早時期的那段海派清口,共鳴和歡笑還是會有的,因為不管周立波為人怎麼樣,他在那一時期的海派清口所做的表演,都是藏在每一個上海人內心深處的東西,這些話不管是由誰的口說出來,都能觸動每一個經歷過這一切的人。這才是海派清口的本質。
不過這種情懷一次兩次還新鮮,多了就空洞無趣了。在周立波短暫的還是上海人民小菜的那段日子裡,其實就已經顯露出後續乏力的跡象了。因為情懷說出來就沒了,畢竟不是真功夫。同樣關棟天在和周立波決裂後,又一手打造了另一個「玫瑰金口」的藝術形式,其實本質上和海派清口的一樣的,但是最終就默默無聞的消失了。不是說上海人民有多懷念周立波,也不是「玫瑰金口」就比海派清口無趣,只不過老同學聚會二十年一次聊曾經往事的感覺,和二十天就聚一次是有本質差別的。
如今想來周立波當時走紅,真是天時地利人和都在配合他,而當他主動放棄這一切的時候結局似乎就已經註定了。
PS3:郭德綱一心想要相聲界回到過去的樣子。而上海滑稽界則一直都是郭德綱想要的樣子。師從和傳承都很嚴謹,大師也是頻出不窮。然而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上海滑稽的局限性被放大,存活空間也越來越小。我想說的是,很多非上海人,對這個圈子一知半解的水平都沒有,根本就完全不知道這個圈子的背景和文化。周立波出於這個圈子沒錯,然而他卻是這個圈子的棄兒,這個圈子本身就已經容不下周立波這個人。很多人因為周立波,就覺得好像抓到了把柄可以黑海派文化,真的是非常無知的土鱉行為。用周總理的一句話說就是「 上海人喜愛評彈、淮劇、越劇,要你北京人去批准幹什麼? 」
雖然是上海人,但從沒看過周的演出。網上讀了不少差評,加之此人從面相看就像個油頭粉面的白相人,所以一直沒啥好感。
去年偶然結識了位本地無家可歸者(賭博/破產/失業/離婚/輸掉官司房歸了前妻)我反而開始對周立波路轉粉了。
周在銅川路開了家飯店。每天給無家可歸者提供免費午餐(一菜一湯飯管夠)已經堅持許多年了,他本人在滬時還會親力親為。
勿以善小而不為,毀譽與我何加焉,感覺應該是個有腔調的好人!
反應了他所經歷的那個時代上海的特點,還是有點意思的,也希望他能有更新的作品。但是對其個人處事風格持保留意見。
推薦閱讀:
※我對陸港衝突的看法,大家看有道理否?
※實務中,夫妻一方有無可能擅自成功出售夫妻共同房產?
※如何看待上海酒吧夜店對所有人白人進場和喝酒免費?卻對中國人收取高價
※在上海,第一次約喜歡的女生出去玩,怎麼安排行程比較好?
※國慶節去上海,哪些比較特色的地方推薦?不要爛大街,大家都去的,小眾點,人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