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4-5歲孩子學鋼琴等樂器?

能夠親近音樂,可以一生受益。

可是,孩子才4歲多,不懂得,怎樣正確引導呢?


家長平時多放音樂多唱歌,買好鋼琴自己學,平時自己彈彈唱唱,小孩子看了心裡饞自然就會去學了。


這個年齡的幼兒處於想像力特別豐富的階段,是藝術啟蒙最佳的時期。

首先,主題領域的學習方式和經驗教學法可適用於低幼兒童的鋼琴學習中,它們更多強調play and enjoy,而不是機械性量的練習。由教師主導教學,家長在課後輔導方面,還需要特別注意可靠的親子關係所起的良好促進作用。

時長40分鐘的練琴時間可以這麼劃分:

1,熱身|10

? 選擇舊歌作為熱身曲

? 明確練習量

? 使用節拍器

? 適可而止

2. 學習新歌|20

? 讀

? 唱

? 彈

? 演

? 記

對於一首鋼琴曲的掌握,以上缺一不可。一般來說低幼樂譜很多是有主題的,根據內容會畫上一些插圖,不要小看它們,如果能將學習主題內容與他們的生活經驗聯繫起來,引起熱情和興趣,專註力不請自來。

讀和唱是鋪墊,怎麼彈是鋼琴教師重點授課內容,表演是音樂表達,這些都做到了以後,音樂內容和體驗自然而然已經轉變成學生的音樂記憶。

3. 自由彈奏|10

? 彈什麼,都行!

? 一個人靜靜

一個人獨處在器樂學習中是常態,安靜中有很多豐富的思緒,不管他彈什麼或者不彈,這也是很重要的感受。

其次。在激發音樂感受和想像力構建方面,故事、遊戲與表演起著重要作用。

三者往往在幼兒的音樂活動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互相啟發與促進。幼兒日常的經驗積累會體現在方方面面,並且帶入到音樂表演中,家長若能發覺,而且有意識地去建立音樂想像的紐帶,不僅對幼童的音樂學習有很大幫助,也能促進親子關係的良好發展。

以下是那些剛剛接觸鋼琴學習的幼兒,在學習中的狀態。這其中,家長除了旁聽,還進行了記錄,將一次次音樂活動變成可學習和研究的對象。

關鍵詞:在家表演

今天複習《瑪麗有隻小羔羊》和《老麥克唐納》。小寶這兩首歌進步很多,特別是瑪麗也獲得通過的成績,我們配合默契地進行了一次四手聯彈表演,客廳的電鋼、沙發、玩具屋和野餐墊都可以是觀眾。演奏完我們謝幕,她提議將我們的手舉地高高的,就像捧著獎盃!這個主意很不錯哦。

關鍵詞:求知慾

今天練完琴,媽媽表示很滿意,他要求看新書,我洗碗去了。一會兒一會兒跑進廚房來問我:「媽媽,這首我能不能彈?...那這首呢?」 我決定不能老說,這太難了,以後吧。直接回答可以!我們真的又回到鋼琴上學新歌,雖然明明知道無法彈下來,可是滿足他可貴的求知慾我覺得也很好。

關鍵詞:熟悉的旋律,抓住它。

XX唱了「拍拍小手」「老師你好」,後來我彈起「粉刷匠」,很久沒在家裡唱這首歌了,她非常驚喜,唱完了不過癮,又回到鋼琴邊上要求我教她這首歌,我在C調上慢慢彈給她聽。她不要用五指手位彈,用盡一切手段只為了能把腦袋裡的旋律在鍵盤上重現出來,甚至我教都來不及,她不想讓我的話打斷她腦袋裡的旋律,嘗試了很多次,用了各個手指頭,最後自己終於累了才作罷。

關鍵詞:我也可以當老師,一起玩樂

彈著彈著,她會很快轉移注意力,自編曲子或是在鍵盤上尋找她熟悉的旋律,她找到了幼兒園《拍拍小手》這首課前律動歌曲的主音A,於是就安排我們倆玩起老師彈學生唱的遊戲,就像在幼兒園一樣。

我們家這位真的很愛玩老師遊戲,今天晚上他爸爸坐在沙發上,說他要和女兒一起學彈鋼琴,要不然,不遠的將來,女兒比他厲害的多,自己都沒話語權了。當老師的遊戲是她的最最愛,玩起來簡直一發不可收拾!把舊歌教給爸爸,一首一首彈給她爸爸聽,讓爸爸彈完一曲就給他在譜子上寫A+。爸爸剛開始還裝摸做樣彈不太好,讓女兒有機會指導,後來就不甘示弱,每首都只學一遍,竟然得了十個A+, 女兒拿了一個達利園蛋糕卷給他作為獎勵!

女兒把她目前為止學到的功夫都用上了,還教了爸爸玩跟著聲音走的遊戲,後來媽媽也參與進來,她彈琴,我們倆表演,她在鋼琴上亂彈,我們也在客廳群魔亂舞!今晚彈鋼琴居然持續了將近兩個小時。

關鍵詞:我也能創作

「我想寫一首愛心圓舞曲,它要能表達我的心裡很多很多的愛」

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很大,沒有一種學習模式可以通用,我認為每一次練習都應該懷著未知的心態去探索。中國有句老話:「不積硅步,無以行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用來形容學習演奏器樂的過程真是太合適不過了。以上,作為一名低幼兒童的音樂啟蒙老師有感而發。與小小音樂愛好者們的相處,為我帶來非常寶貴的體驗和學習機會,共勉。


找個有趣的老師,不僅教樂器,還通過一些有趣的現象、卡通、之類的東西引導到音樂上來。

p.s.貓和老鼠上面的曲子都經典啊 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是我彈琴的動力!!


如果父母有意讓孩子走專業路線的話,首先,好老師是很重要,有能力的話最好請音樂學院的老師,雖然費用相對大些,但是對今後的專業路線做鋪墊。好老師能幫你打好紮實的基本功,練習的曲目多以手指彈奏技巧為主。其次,也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以後謀生之路是靠這個了,讓他有意識的加強練習時間,加大練習力度。如果興趣培養的話,其實培養樂感也是蠻好的,可以考慮練習一些技巧不那麼強的流行曲或者樂曲,可以加大孩子對練琴的興趣,這個期間家長也可以有意識的去播放一些鋼琴名曲或者交響曲,增加孩子對於音樂的接觸,有空可以帶孩子去碰碰樂器,去感知音樂這個世界:)就當培養興趣吧……當然,練琴時,手型的正確,節奏的精準也是很重要。練習時間也可以相對少一些。


4-5歲幼兒的社會意識逐漸得以發展。恰當的音樂活動經驗包括各種小組活動,如唱歌、歌曲遊戲和課堂簡易樂器的演奏。另外,對嗓音、身體、自然界和樂器音響的個體探索活動機會也應包括在內。律動是這一年齡階段兒童表達他們音樂經驗的最有效手段。他們喜愛用自己的思想、律動、語言和音響進行遊戲。突出自由探索的各種音樂活動,可以為他們日後的創造性音樂成長打下最積極的基礎。

東方愛嬰認為4-5歲幼兒應能夠:

1、運用歌唱嗓音,並有別於說話嗓音。

2、在他們的自然音域內唱歌時基本上音準。

3、在律動和課堂簡易樂器的演奏中,表現出對拍子、速度、力度、音高及分句異同的意識。

4、在各種課堂和遊戲活動中,自發的即興唱歌。

5、用歌唱和樂器為未完成的旋律樂句創編「答句」。

6、用樂器、環境的及身體的音響來表達思想和情緒。

7、注意傾聽更廣的音樂曲目。

8、用一些簡單的音樂術語來描述聲音。


有一個嘲笑中國式父母的說法——

說他們從小就逼你練琴,可長大你如果真想去搞音樂,他們就會嚇得半死;

他們送你去上奧數班,但是如果你將來想當數學家,他們馬上又會痛心疾首,告訴你學數學將來沒飯吃。他們希望孩子在某個方面表現出色,但是又不希望孩子真的喜歡上它。

這種教育觀念看起來很畸形,但是最近有一位父親跟我說了另外一番道理。

他說,這也未必就是一件壞事。

在真實的人生場景中,為了一個長期的目標,忍受眼下的枯燥和無趣,這也是人生常態啊。

人生有兩種模式:

享受過程,隨時能找到趣味,這是一種;

盯死目標,找到方法,然後付之行動,這也是一種。

有能力分清楚手段和目的的區別,在趣味感和目標感之間找到平衡,這本身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

孩子是我們的過去,更是我們無法預知的未來,別用我們的條條框框,去給他們的成長設限。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為他們打開一扇扇通向無限未知的門。


最好家長自己先學習,我是先學習了一年的鋼琴,(我自己對鋼琴也很有興趣)我家老大學習鋼琴比其他孩子學的快,而且也很有興趣。現在八級過了,每天自覺上琴,是男孩子哦。


推薦閱讀:

TAG:鋼琴 | 教育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