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300年)和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200年前)之間有關聯性嗎?

兩種古文化差距非常小:在地理上古人步行加渡江估計一天能到(現代汽車2個小時的距離),時代上幾乎是直接鏈接在一起的。而且都是陶器玉器稻子耕等十分相似的形態。考古上這兩者間的文化是什麼樣的關係?


怒答本專業問題。

簡單說幾句,大家都能看懂。

河姆渡文化在考古學上時代為為新石器中期,也就是距今五六千年左右,這個文化最讓大家熟知的一點就是出土的稻米堆積了,及其厚,貌似是穀倉的性質,這個就對中國農業起源有了資料來探索。

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按照年代來說,良渚之後就到了夏代的紀年,應該說是處在文明曙光的前夜這麼一個階段,它最讓人難忘的就是良渚豐富的玉器文化,以及超大規格的大墓出現,現在一般認為良渚文化已經開始產生古代方國,產生了及其成熟的巫術宗教信仰。

二者之間有無關係?正如 @李小木所言,判斷兩個文化之間的關係,以前往往都是看文化因素, 什麼叫文化因素呢?就是陶器,骨器,青銅器,房子,墓葬,窖穴等等,簡單地說,如果兩個文化之間相似點很多,比如陶器很像,墓葬形式很像,那就說明這兩個文化有關係,如果地域相鄰,可能就有交流關係;如果地域相近而且有年代先後,那麼可能就有傳承關係,當然了具體的關係還要看地層疊壓打破關係,這個太複雜就不展開講了,一句話說就是晚的東西疊壓打破早的東西。由此可以判斷年代早晚。

而良渚與河姆渡,目前關係為何,有說傳承的,但學術界一直沒有定論,需要說明的是,太湖地區史前考古學文化是十分豐富的,除了這兩者以外,還有崧澤文化,馬橋文化等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文化,個個文化之間的面貌都不是很相同,由於文化因素分析法的局限,很難完全搞清楚大大小小的文化究竟是如何傳承交流發展的,不過大致還是分得清的。

由於河姆渡文化中沒有玉器,所以良渚文化中的玉器傳統應該是從別處來的,極有可能是安徽的凌家灘文化,而良渚的其他文化因素,有來自河姆渡的,也有來自其他文化的,必須要說明的是,像良渚文化,二里頭文化這種非常發達成熟,且在某一區域有統治力的文化,不可能是由單一的文化發展而來,肯定是吸收了多種文化的長處,兼容並包才發展起來的。


呃呵呵……呵呵呵……好問題啊……

大概解釋一下吧~

關於年代,嗯,科學測定每次結果都有點不一樣,據說新測年出來,良渚時間是要推後的……所以3300這個數字在這裡就當巧合理解吧……木有前後連接的意思……【可能跟新石器分期的劃分年代有關不清楚誒方括號裏是我的習慣性自我吐槽您略過就行……】

關於這倆的關係,嗯,判定倆考古學文化是不是同一種的時候,不是看「陶器、玉器、稻」這些一般正常人類遺址都會出現的遺物類別數目是否一致,而是看具體這些遺存的文化特徵。

比如,是看陶器都有哪些器型和組合啊,比如是罐最多還是鬲最多,是小口罐最多,還是大口圓腹罐最多,這個小口罐是泥質,那個是夾砂?那個小口罐製法是手制還是輪制?這些陶器表面紋飾是繩紋還是旋紋?主要陶色是紅色還是黑色……

玉器的話,是玉璧啊還是玉玦啊還是玉琮啊?還是動物狀啊?紋飾是動物紋還是幾何紋啊?玉器切割的技術?鑽孔的技術?玉器出土的方位?地點?伴隨玉器出土的器物類別?數量?

石器……

銅器……

骨器……

蚌器……

其他質地……

嗯,其實,以前的考古學研究,就是靠陶器判定是不是同一個文化的,再按陶器的形態來排隊確定相對年代(就是罐口小一點的早啊還是大一點的早……要結合地層……)。但是後來有學者批判這是按物分,跟使用這些器物的人群並不一定就是一對一的關係啊!所以後來就加入了很多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上面列的玉、銅、骨、蚌……還有房子是怎麼建的,什麼結構,三室一廳啊還是一室一廳啊,是四家一組還是一排排列啊……墓葬是圓角長方土坑的啊還是矩形磚石的啊,是單人葬啊還是合葬啊……墓葬和居室的方位關係啊……之類的……

據目前的資料和以上之類的研究……

這倆文化絕對不是一個……

當然馬克思爺爺說過「聯繫」的觀點,這麼近的、這麼重要的、這麼精彩的倆文化怎麼可能不發生點故事呢……所以就有學者具體研究它倆的共同因素啊之類的來研究它們的關係……

然後我就退散了……

抱歉,其實實質性的答案沒怎麼拿出來……【雖然我拿出來您也不一定能記得住良渚陶器以泥質素麵居多典型器物是魚鰭足和「T」形足鼎、竹節狀把豆而河姆渡最有代表的是早期加炭黑陶,釜罐盆居多以及特殊灶、盉啊這只是陶器概括說說】


河姆渡文化得名於河姆渡遺址,而河姆渡遺址包含的文化應有四種,最早者才是河姆渡文化,從碳14測年和河姆渡文化典型器物和馬家浜文化早期器物共存情況看,河姆渡文化的絕對年代大致為距今7000~6400年左右。在這個年代之後河姆渡遺址所在的寧紹平原出現了一種新的文化,應該是繼承河姆渡文化而來,但有變異。這種文化以距河姆渡遺址不遠的鯗架山遺址最為豐富,其年代大約為距今6400~6100年左右。然後這一地區的考古學文化為來自稍北地區的馬家浜文化廟前類型,這時寧紹平原才出現鼎,河姆渡文化以來一直以釜為炊器的傳統被部分取代。馬家浜文化廟前類型的年代大致為距今6100~5700左右。之後這一地區的文化是崧澤文化,也是北來的,年代大致為距今5700年~5200年左右。而良渚文化的年代通過良渚文化器物與大汶口文化器物在福泉山遺址和花廳遺址的共存,以及良渚文化的器物在湖北東部地區與長江中游仰韶晚期器物的共存,其年代大致為距今5200~4500年左右。不可能和二里頭文化也就是夏文化同時。長江下游與二里頭文化大致同時的應為馬橋文化,遠晚於良渚文化。因為在良渚文化與馬橋文化之間還有廣富林文化。

綜上,河姆渡文化消失的距今6400年左右之後的1200年後的距今5200年左右良渚文化才出現。河姆渡文化與良渚文化毫無關係。

另外,題主說的河姆渡是公元前5000到公元前3300大致是河姆渡遺址四種文化跨越的總的年代,認為河姆渡遺址四種文化都應稱河姆渡文化的觀點已經非常陳舊,可以拋棄了。

另外,此答案中的年代都是大致年代,可能有100~200年誤差。


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全都是以黑陶為主,與全國其他地區完全不同,則其必然是有傳承的


總結樓上的發言,他們都住在工廠家屬樓里,河姆渡是隔壁快進火葬場的退休老爺爺,良渚是剛出身的小娃,兩家大人也就點頭交,老爺爺死了,小娃家的大人意思下包了份喪禮,隔壁也意思下回了點。就這麼點交情。

所以,大範圍的話,外人會說,他們住那麼近哎,樓里來說,是鄰居,其實,認識只是因為住得近,沒其他特別關係。有也只是因為住在一幢樓里而發生的。


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

河姆渡文化大概跟馬家浜文化同時


推薦閱讀:

【元素家族——連載32】年代測定神器:碳14
是否有能證明夏朝存在過的古墓文物?
從哥貝克力石陣遺址(Gobekli Tepe)猜想史前文明
[考古日報Vol.118續1]窺見「萬園之園」曾經的氣派——圓明園遺址最新考古發現披露
古人是如何發明冶煉技術的?

TAG:考古 | 古文化 | 新石器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