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的現象是否是沉眠時某種大腦修復機制的副產品,學界對夢的機制有哪幾種推測?

根據研究,被人記住的夢境通常產生於REM階段,而此階段大腦各個部分的血流量和耗氧量都比醒覺時明顯增加,同時也會進一步抑制運動和感覺神經。如果從進化的角度推測,這種抑制是否是對應血流量增加所產生的副產品夢境,防止夢境調動身體做出動作,導致過早驚醒所產生的機制?那麼REM階段的大腦血流量增加本身起到了什麼重要作用?是否意味著這是對大腦代謝廢物的處理機制?比如此階段腦脊液比NREM階段更容易在腦內流動帶走廢物?

睡眠周期中,REM階段大多佔據了後半段,那麼對於大腦的疲勞感消除,究竟是REM更重要還是NREM更重要?是否有相關實驗對此做出研究?比如比較經過相同多個REM階段,而時長不同的睡眠,志願者的疲勞感是否有所不同。

從個人做夢的感受看,夢中經歷缺失大量細節,內容主要為視覺和情感。有故事情節,但邏輯極為簡單直接,推測可能為電脈衝刺激大腦皮層,導致不斷從上一個記憶跳到關聯的下一個記憶,而由於睡眠期間的非特異性投射系統處於抑制狀態,大腦的興奮程度未能達到可以「集中注意」的程度,而只能停留於「潛意識」層次,因此往往不能激活複雜思考和判斷。該推測是否可以解釋夢的生成機制?

另外,夢的內容在剛清醒時尚有留存,數分鐘後便全部遺忘了。原因是否為相關短期記憶LTP效應消失,而長期記憶則由於夢為無中生有,無法通過連續性的經歷找到相關線索來回憶?


問題很多啊,我來試著回答下吧

1。做夢的機制是有幾種猜測:

  • 重複白天獲得的信息,以獲得更大的生存概率。比如重複捕獵,重複逃脫猛獸等情景。進化造成
  • 自我心理治療,反應潛意識活動
  • 實現潛在的願望,降低焦慮
  • 實際生活中的認知模擬器
  • 通過夢境發展認知功能
  • 繼續處理白天未解決的難題

這些猜測中,進化造成的這個原因我覺得比較說得通。

2。抑制運動神經傳導當然是為了預防夢中真的活動,你說的沒錯。這防止夢遊的發生,根本來說也是保護自己的機制。REM階段的血流量增加是因為那時候大腦的工作量相當於醒著時候的99%(比方),既然要模擬模擬現實,那麼就要把大腦所有的功能利用起來,要不怎麼能叫模擬呢。

3。關於疲勞的消除。REM和NREM都必不可少,如果非要排名,那麼我認為NREM更重要。類似睡眠剝奪的實驗有過不少,比如剝奪REM幾天後,睡眠會補償式大幅增加REM的佔比,說明REM必不可少;而剝奪NREM則直接影響到第二天的認知水平,疲勞感也顯著增加。

4。夢中是否有大量細節取決於當時的意識清醒度和睡後的回憶強度。醒來不回憶就會丟失大部分細節甚至全部遺忘,而夢中如果產生清醒夢,那麼細節可以與現實媲美。而夢的內容消失得快的原因你說的沒錯,就是因為在剛醒的時候夢的內容存在「短期記憶區」,回憶一遍就會變為中期記憶,不回憶的話過一會大腦就會開始把夢境內容標記為「可清除」,之後就難以回憶起,而白天新的記憶進入儲存。如果多回憶幾遍,夢內容就會變為長期記憶。造成長期記憶、短期記憶的不是夢境本身,而是對其回憶頻率的多少。至於夢境的線索,有的被標為「可以刪除」的夢境其實並非真的被清除了,只是「索引」越來越少了,偶然的一個索引可以讓你想起來很久以前的一個夢境,一個擱置很久但還沒被清除的夢境。


推薦閱讀:

TAG:睡眠 | 記憶 | 大腦 | 做夢 | 神經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