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品酒辭彙中的結構(Structure)、骨幹(Backbone)、酒體(Body)的主要區別是?


這是肉爺邀請我到現在感覺上最難的問題。為什麼?因為真的很多從業者也搞不明白。看看目前這幾位答主的回答就有不少出入,明明這應該是幾個最基礎的概念。但是我翻了翻網上的一些glossary,卻少有把這些概念解釋清楚的,既然有人問起,我也認真地講講吧。

酒體Body

大多數人正式接觸到葡萄酒時,都會時常地提到一個詞,Body。它會是飽滿,會是瘦削,會是既不胖也不瘦。但是要真正理解其中的緣由,卻相當困難。

酒體的本質是重量,是由酒液的密度和粘性帶來的飽滿感。通常可以由舌頭感知到,但也可以通過觀察「酒淚」(掛杯)獲取信息。從範圍上酒體可以備描述為輕——重。

在一瓶酒中,水占的比例大約是80-90%,而之後的就是酒精。不同於水,酒精本身是更具有粘性並且負責提升酒的飽滿度的。當酒在口中轉過一圈時,這種飽滿的粘性會被輕易地體現出來。所以酒精濃度對於酒體的作用就相當明顯了。

酒液中還存在著很多其他的物質會影響酒體,其中相當重要的一個便是糖份。甜酒通常來說都是非常重酒體的,如被稱為液體黃金的Chateau d『Yquem就是具有相當重的酒體的。但甜酒並不絕對會有更飽滿的酒體,相當受歡迎的高甜型起泡酒Moscato d』Asti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其較低的酒精度便是原因。

在一些相當流行的觀點裡,甘油(丙三醇)也會影響酒體。不過事實上這個影響是微乎其微的,所以可以忽略不計。

酒體本身對酒的品質沒有任何影響,就好像高個矮個並沒有優劣(雖然大多數人更喜歡高的)。所以很多野外流傳的看掛杯判斷酒品質好壞並沒有依據,新世界熱帶產區大把的重酒體高酒精葡萄酒,若要以此為標準,那它們早就笑傲江湖,也沒勃艮第一眾酒神什麼事了。

真正對酒品質起決定性作用的,一個是平衡Balance,做到各項指標融洽共存,沒有哪一項(酸、甜、單寧、酒體等)過分突出或不足,這酒就不會成為一款差酒。而讓這酒變成高品質甚至是偉大的,就需要結構Structure了。

結構Structure

Structure這個詞的意思有時和Balance非常像,很多時候混用也沒太大問題。它指的是酒中所有物質對酒產生的集合作用,它可以用來描述酒體,也可以描述酸度在口中的感受,也可以描述單寧在上顎產生的收斂感,更可以單純地說這個酒有結構。這些所有的東西合在一起就是結構。

但是相比平衡,結構還需要一些複雜度,它本身不對酒中的香氣進行任何詮釋,不過好的結構可以給出一些線索並預測出這個酒在陳年後的表現,進而讓這瓶酒變成「Great Wine」。最近在朋友圈炒的火熱的Richebourg Henri Jayer 1959就是最佳的例子。

骨幹Backbone

那什麼又是骨幹呢?可能看完在酒體、結構後,再來一個極為相似的詞簡直是給人繞腦筋了。其實骨幹的意思很簡單,有好的結構Structure就是骨幹Backbone啦!總結下來這三個詞的關係就是:平衡的酒體Body→好的結構Structure→骨幹Backbone→偉大的酒Great Wine

至於如何去真正地感受這些概念嘛……你看我這有幾瓶滯銷的Fine Wine要不要來買點嘗嘗?現場講解喲(?????)


結構

對於紅葡萄酒來說,體現在酸度和丹寧程度上。通常結構強大的酒有更強的陳年潛力,也就是有足夠多的抗氧化能力。

對於白葡萄酒來說,通常體現的是酸度上,酸度足夠才適合陳年。

酒體

酒體指的是壓舌頭的感覺,想像一下你喝一勺水與喝一勺蜂蜜的口感區別。酒體一般受到糖度和酒精度的影響,一般炎熱地區的葡萄成熟度高酒體較重(如美國加州,義大利大部分地區),較冷的(如紐西蘭)成熟度低的會較輕。而起泡酒與香檳通常都是輕酒體,加強酒如波特雪莉通常都是重酒體。

希望對你有幫助


結構

指的是深度。風味複雜變化層次。

在單寧酸和果味的主導下,慢慢喝,酒變化出不同的風味層次。

骨幹

指的是單寧、酸度。

好酒需要有好的單寧酸支撐,有骨架,有結構,不會軟綿綿。

酒體

指的是舌頭所感知的酒的重量。

通常酒精高、單寧酸高,所感知的重量越大。如水和牛奶,舌頭算感受的重量是不同的。

都是個人見解哈。歡迎指正。


首先說酒體。

酒體是一款酒到嘴裡以後你感到的質感。

這種質感不是一種單一的結構,而是一個整體的感覺,重或者輕。譬如你喝水,會覺得水很寡淡,在嘴巴里的感覺很輕薄;喝橙汁,會覺得雖然還是水的感覺,但是酸味和甜味都給你帶來了更豐富多感受;喝咖啡,有澀有甜有酸,進入口中整個感覺也更濃厚飽滿。

酒體就是類似於這樣的感覺,一般來說,高單寧、高酒精度和濃郁的風味會讓酒體更為飽滿,而低酒精度、高酸度和淡雅的風味會讓酒體更輕。

有些酒體不是很好判斷,譬如甜酒,這取決於酒里哪種成分對葡萄酒的口感影響比較大,需要更多的經驗。

然後說結構。

關於結構,書籍里沒有找到非常準確的定義。我是從字面上來理解。把酒體比喻成一個建築,酒體結構就可以理解成是建築的結構。我們姑且粗略的把酒體分為酸度、澀度、甜度、酒精度這四個維度,就好像建築的四牆。好的建築自然是要四牆一致高度,酒體結構也是一樣,追求的是一種和諧之美。

一款好酒可以甜,但是不能膩,需要酸度平衡;可以澀,但不能苦而生硬;可以酸,但不能生青尖銳,要有清爽的口感;可以酒精度高,但不能有酒精突兀烈口的感覺。

最後說酒的骨架。

繼續用建築來作比方,骨架就是龍骨、承重牆這種東西,是支撐起整個建築的最關鍵。

白葡萄酒是用酸來支撐的,而紅葡萄酒則主要是靠單寧來撐起酒體。


喝一口,哇,這酒感覺稠稠的,咿,喝下去之後嗓子眼裡還像留了一口似的,還有點熱熱的?這是酒體。

嗯?接著喝,怎麼跟剛喝的感覺不一樣啊,難道我的嘴巴醒酒這麼優?不管怎樣香氣滿滿意猶未盡啊,這叫結構。

再來一口,嗯,口舌生津,雖然嘴裡整個澀澀的但是不討厭哦,能給我來份紅燒肉嘛?這是骨幹。

不邀自答,哈哈,好久沒品啦,湊個熱鬧~每人見解不一,最好的方法就是差別化盲品咯~


Body的區別容易體驗

買酒的時候 看看酒牌標籤 買個body最light的 一喝就懂


將酒比做人,酸和單寧為骨架(李志延大師書中也是這樣寫的);酒精及浸出物,甘油帶來酒體,風味和甜度會影響酒體的感知;骨與肉的組合即為結構。實際上對於結構的定義,jancis Robinson、robert parker等國際權威都有些微區別,還是在於個人理解及個人所在圈子的影響


我的理解,結構依賴於單寧,是靠口中感知。骨幹是紅酒的核心,是單寧和酸度的共同作用。酒體是一種整體的質感,受濃郁度的影響。



我會覺得,這三個詞都是來自不同方向對酒的描述,那自然是不一樣的,沒有對比性。

簡單直白一點,酒體就是重量,也就是所謂的濃郁度,這個我經常用水和牛奶的對比來理解。

那結構的話,其實是一個綜合評價,他的酸度、單寧、包括酒體和別的口腔感受,這一點就像形容繪畫的排版,結構是緊密還是鬆散。

最後一個骨幹,應該是有條件的描述,這一點非常同意小林立直的說法,有了優秀的結構和對應的酒體,才能評價是否具有骨幹,雖然這個詞用得真的很少。

以上,不一定準確,個人感受。


酒體是最容易理解的:水和酸奶。

一杯龍舌蘭日出或者一杯雪頂咖啡是有可以觀察到的結構的。對應到葡萄酒,在口中呈現結構。

一個樂隊的骨幹在貝斯手,音響的骨幹是低音炮。對應到葡萄酒,單寧可以歸到骨幹,而果香一定不是骨幹。

個人理解,考慮到怎麼講的通俗一些,如誤請指正。


我會覺得,這三個詞都是來自不同方向對酒的描述,那自然是不一樣的,沒有對比性。

簡單直白一點,酒體就是重量,也就是所謂的濃郁度,這個我經常用水和牛奶的對比來理解。

那結構的話,其實是一個綜合評價,他的酸度、單寧、包括酒體和別的口腔感受,這一點就像形容繪畫的排版,結構是緊密還是鬆散。

最後一個骨幹,應該是有條件的描述,這一點非常同意小林立直的說法,有了優秀的結構和對應的酒體,才能評價是否具有骨幹,雖然這個詞用得真的很少。

以上,不一定準確,個人感受。


先插一腳,待我把當年那本vineyardwinery的秘傳教材挖出來再回答此題。

當年這門課有品酒一項,一幫大傻子一人旁邊放個紅色塑料桶,第一輪假模假式的拿著高腳杯在燈光下晃了又晃。

要不是最後老師綳不住了說那是水,估計哥和旁邊的德國佬還能再晃個把分鐘。


骨幹是整體的感受,酒體是酒的質感。而骨幹是支撐整個酒的總體感覺,或者說整個酒的特性,而酒體就是特顯出這個酒的特色!但是骨幹又包含酒體!這是我的理解


推薦閱讀:

阿布魯佐:尷尬的中間位置和即將到來的中年危機
葡萄酒又出新花樣了!

TAG:葡萄酒 | 酒文化 | 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