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戰敗的原因是什麼?

最近看二戰紀錄片,對這段歷史很感興趣。一開始德國人的閃擊戰勢如破竹,不到一個月拿下波蘭,又成功避開法國馬奇諾防線,很快蕩平西歐。隨後差點也毀滅英國皇家空軍。接著入侵蘇聯應該是個錯誤的決定,特別是還沒打敗英國的時候。

看紀錄片我覺得當時納粹德國真是有機會獲勝的或者至少堅持更長時間的,請教大家總結一下希特勒自己犯了哪些致命的錯誤才被扭轉了戰局。請從軍事、戰略、戰術等客觀角度出發,不要說因為他是法西斯,邪惡必敗之類等顯而易見的原因。


槍支(千支):德國11585,蘇聯12139,日本3577,美國14263,英國6367。……

機槍(千支):德國1175,蘇聯7690,日本225,美國2614,英國938。……

火炮(萬門)德國43.5,蘇聯82.5,日本8.6,美國61,英國28.6。……

坦克(千輛)德國46.3,蘇聯108,日本4.8,美國88.4,英國29.3。……

作戰飛機(千架):德國99.5,蘇聯132.6,日本51.6,美國192,英國101.6。……

軍用車輛(萬輛),德國62.5,蘇聯29.7,日本6.4,美國268,英國39.4。

主要經濟品生產。糧食(百萬噸)德國169.5,蘇聯404.4,日本111.1,美國837,英國89.4。……

鋼鐵(百萬噸):德國187.7,蘇聯93.6,日本48,美國511.7,英國99.2………

媒炭(百萬噸)德國3455,蘇聯903,日本411,美國3758,英國1464。……

石油(百萬噸)德國46.2,蘇聯172.1,日本20.4,美國1466,英國93.5。……

電力(10億千瓦時)德國414,蘇聯282,日本242,美國1678,英國315。

註:以上情況日本和英國含殖民地。德國為大德意志帝國區域數據

拋開蘇聯和英國不說,僅美國的產量輕鬆完爆德國完全不是問題

PS:你注意到石油沒有?


這是要討論戰略戰術的問題了喲,不敢展開了說呀,太宏大了,關聯性太強了,一個變化處處變化呀。具體有哪些錯誤我講不清楚,不過我知道你說的那幾點都不是錯誤。首先你說的應該先搞定英國再搞蘇聯,我以前也這麼認為的,後來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兒,首先德國以當時的實力,搞不定英國!!為什麼呢?這裡有一個事後諸葛亮的看法,可以算是當時德國的一個錯誤,轟炸倫敦是不對的,應該持續之前的策略轟炸工業命脈。但是也正因為德國認為轟炸英國的工業不足以快速搞定英國才會想要轟炸倫敦摧毀英國的抵抗心理。所以也就是說不管德國的轟炸策略是不是有我前面說的那個錯誤,一句話,德國搞不定至少是短時間內搞不定英國,因為德國的海軍太弱了,而敦刻爾克大撤退也給英國保留了太多的地面反擊力量。

前面說的是英國,然後再說說蘇聯,樓主說德國不應該再沒有搞定英國的前提下就去搞蘇聯,問題是,當時德國的情報已經表明蘇聯在積極準備對德作戰的事項,39年通過諾門罕戰役一戰搞定了日本,穩定了遠東大後方就是蘇聯準備搞德國的先兆。而且事後的資料也顯示蘇聯確實準備幾個月之後就開始搞德國,所以德國當時根本也是不得已,為了打亂蘇聯的戰略部署先下手為強,當然前期這一策略確實帶來不小的收穫,蘇聯差點真的被乾死了。然後德國在蘇聯又犯了在英國的錯誤,想通過搞定斯大林格勒通過政治攻勢擊垮蘇聯的抵抗意志。顯然又是沒辦法不得不

其實德國也只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因為自己的主動策劃,掌握了戰爭的節奏,可是從搞蘇聯開始,德國人就開始逐漸失去了自己的節奏,很多事情都變成了不得不。就好比德國的波羅的海艦隊為了支援地中海保護北非生命線而被全殲,就好比北非失去了生命線只能給隆美爾元帥的軍銜而給不了戰略資源補給,就好比放棄佔領油田而去圍困斯大林格勒,終於就這樣被一次次的不得已拉進了失敗的深淵。

所以說,德國有什麼真的戰略性的失誤么?我真是看不出來,看起來都是不得已,實力不行,打不起持久戰,日本其實也是這麼被拖死的。這個世界上真要打大仗就沒人乾的過中美蘇(俄),除非這三家互掐,何況當時中美蘇這三家可還是尿一個坑的,怎麼干都干不過的。廣袤的土地,豐富的物產,恐怖的人口數量,這些都是過去戰爭模式中最有力量的因素。德國沒有,日本沒有,所以不是戰略的問題,是他們就不應該開戰。


話說希特勒的能力還是很強的,以德國的國力與美英蘇周旋到這種程度已經很難得了


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國的興亡》,這是我看到的最為權威的第三帝國史,除了由於意識形態原因對蘇德戰爭描述一帶而過。我相信這本書會很有幫助。

其實要說根本原因,我也認為是德國根本沒有統治歐洲的資源和實力,二戰能打到這樣已經實屬不易。坦率地說,在41年春天以前,希特勒在戰略上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至於希特勒在軍事上的具體錯誤:1.在敦刻爾克給了30萬英國人一條生路,這30萬人日後對於保衛不列顛島和開闢第二戰場有很大的意義,2.在沒有擊敗英國的情況下發動蘇德戰爭,3.在1941年春天幫助義大利掃蕩巴爾幹半島和希臘,從而耽誤了進攻蘇聯的最佳時機,事實證明,如果提前一個月入侵蘇聯,蘇聯的歐洲部分十有八九將落入德國手中。這也是日後數個東線錯誤的導火索,4.在中央集團軍勢如破竹之時,將霍特和古德里安的裝甲集群南北分兵支持南北集群進攻列寧格勒和烏克蘭,導致颱風計劃至十月底才重新開啟,此時已是隆隆寒冬,德軍強弩之末。莫斯科不能拿下,蘇聯人才能緩上這口氣,5.將南方集群分為AB兩個集群分別進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導致兩邊兵力不足,分身乏術。

至1943年一月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失利後,德軍失去最後的精銳保盧斯元帥的第六軍團,德軍已無戰略進攻的實力,至此失敗已註定


國力問題 以及政治上的失誤 野心太大


只說一點,這個世界是被平凡人統治的,也就是大多數人,不會因為你是天才或者你是變態而改變。


或許他太急於求成了,陷入多線作戰的泥潭。

早在我們的秦國都知道合縱連橫遠交近攻。


希特勒的錯誤指揮。在1942年秋無視蘇聯的寒冷天氣直接攻打斯大林格勒,結果在前線作戰的士兵缺少補給,而提供補給的士兵在路上因為天氣惡劣拖慢了行軍速度,導致前線物資匱乏,結果戰役拖遲到了冬天,而蘇聯人對於俄國的天氣早已習慣,但是德軍卻因為寒冬導致戰鬥力下降,加上補給到達前線的時間延長,致使德國敗在了斯大林格勒戰役上,最終德國在這次慘敗中被扭轉了戰局。


對比實力資源等數據只能說明德國沒有佔領全世界的實力。

而首先目標就不應該是征服全世界。而應該是像秦朝統一中國一樣 統一 歐洲。

而希特勒的失敗就從太早進攻俄國開始的時候註定了。多線作戰,把美國拉到對立面了。都是敗筆。貌似沒有和大國的類似秦國的那種合縱連橫。秦國都是遠交近攻,積攢實力。

聯俄聯美,占歐稱霸第三世界國家。建立歐洲大國。則與蘇美三足鼎立。


希特勒的專輯我看了很多,在我個人的觀點覺得,元首是很有資格拿下當時的所有想拿下的地盤!但歷史已經無法改變!元首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敦刻爾克,放走35萬聯軍,這是兵家大忌!再說說,還有把英國佬徹底打敗就去攻打蘇聯!這已經產生了兩線作戰的局勢!日本是軸心國中的一員,居然去招惹美國!不是說美國不可招惹!要是當時德國和日本東西夾擊蘇聯,那就沒有後來的一切敗局了!如今的世界格局是值得懷疑的


從總體實力上來說,德國確實是當時世界第一強國。軍事實力第一。陸軍的裝備,火力,兵力都很強。德國改裝的88毫米高射炮能擊穿當時幾乎所有坦克,自動化火力已經很普及,空軍也佔有很大的制空權。東線,半年的時間就攻到了蘇聯首都,證明蘇聯軍事相對於德國來說還是差些,然而進攻莫斯科過程中由於蘇聯軍民全力應戰外加天氣原因,德國失敗,損失慘重,後來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及庫爾斯克會戰中再次失利,導致最後的失敗。西線戰線太長,雖然佔領了許多國家,但卻沒擊潰英國這個最強的敵人,導致西線也受到一定的牽制。戰略上個人認為德國沒什麼毛病,都很合理,高層的領導都很有戰略眼光,使用擅長的閃電戰非常順利且總能成功。至於戰術,也許是其他國家後期習慣了德國的閃電戰,對德國人的進攻有些了解和熟悉,後期的戰術效果不是那麼明顯。但以我個人認為,戰爭失利是必然的,因為我們的世界需要和平,很多時候,正義總能戰勝邪惡。


推薦閱讀:

希特勒靠民主選舉上台,為啥民主制度沒制約主希特勒,反而希特勒最後獨裁了?
「Heil Hitler」是什麼意思?如何翻譯?
能不能說,希特勒在軍事上的魯莽無知加速了納粹德國的覆滅?
如果能回到過去你會殺死還是嬰兒的希特勒拯救世界嗎?
為什麼希特勒是獨夫民賊,而同樣奴役他國的成吉思汗卻是一代天驕?

TAG:歷史 | 德國 | 戰爭 | 阿道夫·希特勒AdolfHitler | 第二次世界大戰 |